每天資訊遊章丘百脈泉感記

菜單

遊章丘百脈泉感記

遊章丘百脈泉感記

在初冬時日,有幸到山東章丘去考察百脈泉酒業文化建設,接待的朋友十分熱情先讓我們先感受了一把當地名勝百脈泉。

章丘是山東省濟南市的一個市轄區,位於濟南市的東部,百脈泉在章丘區章丘老城匯泉路上。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又是古章丘八景之一,現為國家級AAAA級景區。

百脈泉是歷史文化名泉,與濟南的趵突泉齊名。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說:“百脈水出土谷(鼓)縣城西,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出,故謂之百脈水”。唐《元和郡縣圖志》卷十說:“百脈水出縣東北平地,水源方百步,百泉俱合流,故名之”。北宋濟南太守、大文學家曾鞏在他的《齊州二堂記》中雲:“蓋歷下眾泉,皆岱陰伏流所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首次將趵突、百脈並列。金代曾立《名泉碑》,後來佚失,但被元代於欽所著《齊乘》收錄,並注其所在傳至於今。並稱:“蓋歷下眾泉,皆岱陰伏流所發,西則趵突為魁,東則百脈為冠。”

“百脈泉寒泉珍珠滾”為章丘八景之首。

百脈泉並非一個泉眼,而是一個泉區,道光版《章丘縣誌》記載:“百脈泉位於縣(繡惠鎮)城南25裡,明水鎮東,繡江源也。方圓半畝許,其源直上湧出,百脈沸騰,狀如貫珠,歷落可數,故名。”有百脈泉、墨泉、梅花泉、龍泉、梅花泉、淨明泉、金鏡泉、清水泉、荷花泉、魚樂泉、張公池等。

百脈泉在景區西南角的龍泉寺內,龍泉寺相傳建於明代景泰元年(1450),原名隆泉寺,後在天順年間(1457-1464),有一個叫瑢公的和尚來到這裡,以寺院進行了修繕,增建的殿堂和僧舍。明隆慶年間(1567-1572),當地李開先請流寓到章丘的雪蓑道人為龍泉寺題寫了“龍泉古剎”匾額。發展到清代,在寺內又增建了文昌殿和泰山聖母殿,重修了山門。並且當地人在這裡興辦義學,後來在文昌殿設立了龍泉書院。

百脈泉位於大殿前,泉池“品”字形,正面題刻“百脈泉”三字,兩邊有歷代名家題寫的“空明通地脈,活潑見天機”、“一泓清沁塵無染,萬顆珠璣影自圓”、“綠筠雨過色偏好,黃稻風來香細生”等楹聯。

在寺院之側就是有名的墨泉,墨泉因其泉水黑如墨而名,因而得以當代書法大家舒同的喜愛,在泉眼的石欄板上有舒同題寫的“墨泉”大字。墨泉泉井深幽,的泉水湧量很大,泉水沸騰突起,噴湧之勢狀如墨球,甚至有人稱之其勢遠勝趵突泉。

在寺院之左就是東麻灣。東麻灣有廣闊的湖面,走近後卻發展泉水自水底湧起,水面呈現出一簇簇、一串串的水泡,有大有小,有聚有散,有急有緩,不斷飄至水面,令人驚歎。遠處有亭臺樓閣,廓橋相聯,形成獨特的泉水景觀。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這是一代詞宗李清照的一首詞句。

李清照,山東章丘人,北宋末期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有《漱玉詞》輯本,被後世尊為藕神。在清照園有漱玉泉,相傳,李清照曾於此泉邊居住,掬水梳妝,填詞吟詩,其作品集《漱玉詞》即以此泉命名。

漱玉泉泉水從池底冒出,形成串串水泡,在池底的漫石中穿隙,在水面破裂,如同漱玉,泉池內錦鯉漫遊於清潔柔潤的泉水中,使人想到“漱石枕流”典故。

相傳晉代時,孫子荊不想做官,十分嚮往隱居的生活,他告訴朋友王武子,錯將“漱流枕石”說成了“漱石枕流”。王武子問池:“流可枕,石可漱乎?”孫靈機一動答道:“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隱寓潔身自愛、磨礪其志的意向。後來有人將這個故事記載於《世說新語》中。同代名士陸機有《招隱詩》,其中有“山溜何泠泠,飛泉漱鳴玉”名。

為了紀念李清照,百脈泉景區建有李清照紀念堂等建築。

梅花泉是百脈泉景區一處奇觀聖景,清照園的水面上,一池碧水噴湧五朵如玉的泉花,宛若梅花,靜靜的觀泉,只見水面上花蕊湧動,時波時漣,水氣蒸騰,疑如瑤池。泉水匯流,徐徐漫出,跌入漫水橋下的河水,發出陣陣的聲響,一時間感到泉水鼎沸,水飄如絲,美不勝收。

與東麻灣遙相對應的西麻灣,是由數不勝數的泉眼組成的河灣,《縣誌》記雲:“水從西山北麓石壑中出,東北流與百脈諸水會合於沙河口,北入繡江河。”有“一泉成河”之譽。在河底,簇簇泉眼,竟相湧流,串串水泡,狀若珍珠,忽急忽緩,忽聚忽散,遠處水草隨流水而搖曳,二三鴨鵝,三四水鳥飛舞,岸邊枯柳只餘有枝條,仍是一派泉林郊野風光,雖說天氣寒冷,實讓人有依依不捨之情。

在西麻灣泉區還有淨明泉,遠觀淨明如鏡,就給人以清亮感覺。淨明泉又稱明水泉,元人所著《齊乘》說稱:“明水,一名‘淨明泉’,出百脈西北石橋邊,其泉至潔,纖塵不留,土人以洗目退昏翳。與西麻灣水合流三里餘,入繡江。”

百脈泉的景色引來無數人的觀賞,使歷代文人讚歎,留下了很多詩詞佳作。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中有對其泉水讚美說:“固寰中之絕勝,古今之壯觀也”。明代山東按察司僉事、詩家晏璧作《濟南七十二泉詩》中稱讚明水泉:“清泉一派接銀河,寶鑑同明水不波。步繞方池閒顧影,鬚眉散作百東坡。”

七十二泉主人王蘋(1661-1720)寫道:“百道泉聲出寺門,朝喧寒殿數鴉昏。向西竹繞錦江路,直北橋過明水村。”在麻灣口號賦詩中又道“水輪屋上蔓餘瓜,岸積香材池漚麻。驅犢看人向堤去,蓼花過盡過蘆花。”

明代進士、著名戲曲家李開先寫《遊百脈泉》一韻五首,其一詩:“水勁無過濟,脈泉更著名。不霜清見底,漱石寂無聲。”

清代詩壇領袖王士禛對百脈泉深有感情,他在在《秦蜀驛程後記》中說:“予嘗過明水之百脈泉,方塘綠淨,清不掩鱗,即繡江發源處。”又在《居易錄》中說:“百脈泉在章丘縣南明水鎮,澄泓一畝,清鑑毛髮。”還寫下了《百脈泉》詩作:“山中百脈泉,流為繡江水。素沙映文石,粲若摴蒱齒。”

看不完的湧泉,賞不盡的景觀。不知覺中已經過了中午時分,在朋友的催促下告別,只能道聲百脈再見了。

遊章丘百脈泉感記

遊章丘百脈泉感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