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菜單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廣西壯族自治區轄地級市桂林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著名風景遊覽勝地。奇特的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造就了桂林別具一格的秀麗風光。旖旎秀麗的山水相繞的景色曾使無數歷史長河中的遷客騷人為之心折,寫下眾多膾炙人口的詩篇。

“桂林山水甲天下”

一句話便是廣為流傳,至今仍讓人耳熟能詳。然而,

這句令人耳熟能詳的話是否有下半句,若是有,又是什麼樣的呢?

這個問題實際上困擾了學術界很多年。直到1983年,這個問題的答案才得以浮出水面……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桂林山水暗藏謎題

桂林市歷史文化悠久,被稱為“萬年智慧之地”。

夏商周時期,桂林屬於百越之地;秦時秦始皇攻打百越地區,改設桂林為桂林郡;唐朝時,桂林改名“臨桂縣”,歸屬於桂州管轄;南朝時,桂林逐漸成為嶺南西部的政治中心;

宋元時期,桂林又稱作靜江府;明清時期,靖江王朱守謙藩國桂林,桂林改名桂林府;民國時期,桂林憑藉天然的軍事作戰條件,一度被看作是僅此於重慶的西南後方重鎮……

桂林這座城市,對大眾的吸引不僅是來自於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氣息,還來自於它美麗的自然景色。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桂林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緯度較低,長期溫暖溼潤的氣候塑造出桂林特有的地貌特徵——即岩溶地貌。

岩溶地貌是由岩溶作用形成的,桂林灕江兩岸的岩溶作用最為顯著,桂林灕江附近的岩溶地貌亦在國際上享有不凡的聲譽,是世界上岩溶地貌最為典型的代表。

灕江附近的岩溶地貌,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山峰奇景,這些山與灕江的完美結合,造就了桂林水天相接、碧水青山、玲瓏秀麗的美麗景色。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從古至今,桂林旖旎輾轉的山水令無數文人遷客魂牽夢縈,無不發出對山水美景的讚歎,如今,桂林山水詩已是數不勝數,自成一家。

早前,唐朝著名詩人韓愈就有詩云:“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極致歌頌了桂林山水之秀美;李商隱曾言:“城窄山將壓,江寬地共浮”,描繪出灕江兩岸山的壯麗之姿;

劉克莊也曾發出“千峰環野,一水抱城流”的感慨,從俯視的角度點明桂林連山帶水、多情秀麗的特點……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然而,歌頌桂林山水中最深入人心的一句詩還得是

“桂林山水甲天下”

——這句話名氣之大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即使一個人沒有去過桂林,他也必然會聽說過“桂林山水甲天下”。

然而,當你去搜索“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時,你會發現這句話曾被無數首詩詞引用,似乎很難找到到底哪一首才是“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詩真正的起源。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眾說紛紜難見真章

唐宋時期,描繪桂林山水風光的山水詩歌已是層出不窮。大量詩詞佳作的湧現,標誌著桂林山水詩的創作已經進入到了一個非常成熟的階段;到了元明清,桂林山水詩得到進一步發展。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一般認為,最早的桂林山水詩是被刻於獨秀峰摩崖之上、出自南朝詩人顏延之的“未若獨秀者,峨峨郭邑間”,但這實際上並未與“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任何聯絡

而在往後的歷史中,許多詩人曾在詩詞中表達出“桂林山水”可“甲天下”之意,例如范成大就曾經寫道:“桂山之奇,宜為天下第一”,賦予了桂林山水天下第一的美譽。

這似乎是在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歸根結底,這些詩詞也僅僅是與“桂林山水甲天下”在含義上有所相似之處,形式上卻相差甚遠,並非能夠成為這句話真正的出處。

到底誰才是寫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第一人?自清朝到20世紀80年代,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討論尤為激烈,但卻是眾說紛紜,難見真章。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剛開始,有人認為這句話應是出自清代詩人

吳邁的《桂林山水》

(1935年):

“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

因為這首詩完美寫出了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而陽朔又是桂林的一處代表性美景,許多人便自然地認為這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處。

可隨著後來的研究,這一說法很快便被推翻。有人發現,早在南宋時期,靜江知府

李曾伯

就在

《重修湘南樓記》(1259年)

寫下了“桂林山川甲天下”的句子:

“桂林山川甲天下,三年間無兵革之警”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因此學術界一部分人便認定他是寫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第一作者。

然而另外一部分人卻認為

清光緒八年(1882年)

金武祥

才是寫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第一人:

“桂林山水甲天下,絕妙灕江秋泛圖。”

(出自《遊遍桂林山岩》)。

雖然李曾伯先寫出了“桂林山川甲天下”,但最後是金武祥將“川”一字化為“水”一字,從這一點來說,金武祥才是真正流傳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第一人。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石刻突現謎題告破

對於“桂林山水甲天下”到底出自誰手,學者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各種說法充斥學術界,直到1983年,一塊石刻的出現才停止了對此的爭論。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這個問題的解決離不開我國一門傳承已久的傳統藝術——

“傳拓”

。­“傳拓”,又名“棰拓”、“椎拓”,是指用墨和傳拓工具,將刻於器具、石碑、牌匾等文物上的文字或圖案捶拓於紙上的技藝。它的出現早於印刷術,一度被人們認作是啟示印刷術產生的起源。

傳拓技藝對石刻古蹟等的保護和傳承都具有巨大的作用。伴隨著桂林摩崖石刻不斷髮掘和開發,桂林傳拓技藝也不斷地得以推陳出新,在今日桂林石刻的保護工作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桂林石刻傳拓技藝四代人的不斷接棒,越來越使傳拓技術與個人風格相結合。在第二代傳承人楊寅生與第三代傳承人胡湘武的共同努力下,桂林石刻得到了有計劃的保護,兩人也在一次偶然的拓印過程中,成功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全部帶到了世人眼前。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1983年,桂林市石刻傳拓技藝第二、三代傳承人

楊寅生

胡湘武

在採拓獨秀峰摩崖石刻時,清理過程中發現讀書巖有一道裂縫,這道裂縫並不是與石壁一體的。

透過這一裂縫他們發現了一幀因長期滲水而形成的石鐘乳覆蓋層,除去這層約1cm左右的覆蓋層後,發現這竟是一塊從未有人發現過的石刻。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他們仔細地將石刻內容拓印下來之後,不由得驚撥出聲,石刻名叫

《王正功桂林大比行宴享禮勸駕詩》

,而內容寫的則是兩首七言詩:

其一:

“百嶂千峰古桂州,鄉來人物固難。

峨冠共應賢能詔,策足誰非道義流。

經濟才猷期遠器,縱橫禮樂對前

三軍八覆俱鄉秀,穩步天津最上頭。”

其二: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

士氣未饒軍氣振,文場端似戰場酣。

九關虎豹看勁敵,萬里鯤鵬佇劇談。

老眼摩挲頓增爽,諸君端是鬥之南。”

該詩作者是南宋曾擔任過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司的詩人

王正功

據推算這首詩的完成時間比李曾伯還要早足足50年

——王正功是名副其實的寫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第一人。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自此許多年來困擾著無數研究者的謎題終於告破,而“桂林山水甲天下”這一名句真正的出處也得以展現在世人眼前。

石碑上還刻有序言:“嘉泰改元,桂林大比,與計偕者十有一人,九月十六日用故事行宴享之禮。提點刑獄權府事四明(王正功家鄉一帶有四明山)王正功作是詩,勸為之駕。”

說明了兩首詩後的故事背景。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探索考古對話千年

“勸為之駕”點明瞭這兩首詩的體裁屬於“勸駕”詩,古時“勸”意為勸勉,用來勸人任職或是勸人做某事,是古代官員禮賢下士之舉,而“駕”是舉薦人才,願意親自駕車相送其至京城之意。

為什麼王正功要寫下一首“勸駕詩”呢?這就要從王正功的生平講起了。

說起王正功,可能許多人都不曾聽說過他的名字,但說起與他同屆參加科舉考試的“同學”蘇軾,大家肯定不會感到陌生。蘇軾才華橫溢、驚才絕豔,從古至今,都為人所熟知,可謂是大名鼎鼎。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當時蘇軾年紀輕輕卻早已因一身才華身負盛名,而王正功卻還只是剛剛初露頭角的新人。然而在那年的科舉考試中,令人吃驚的是,正是名氣稍遜一籌的王正功勝過了蘇軾,奪得了科舉考試的魁首。

王正功後來做官時擔任廣南西路提點刑獄司,主管桂林的刑法、政治、社會治安等,他為官公正清廉,為人正直,在任時民間少有冤案,因此受到百姓擁護愛戴。

1201年9月16日,王正功為桂林鄉試高中的11位學子舉辦鹿鳴宴,祝賀這11位學子取得優秀成績,並向他們提出了殷切期望,激勵學子們在接下來的幾次考試中再創輝煌。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他所寫下的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這句詩對仗工整,極盡巧思。

王正功化用了韓愈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並解釋說此中意應該細細端詳,深入思考,這句話不僅表達出王正功對後輩們的殷切期望,其中的華麗詞藻,精巧構思更是使人不得不感嘆詩人的文學功底之深厚。

相傳,石刻被隱藏是因為王正功在判案時得罪了地方官吏,被其報復彈劾而失勢後,負責管理石壁的人因為害怕被牽連,便將石壁覆蓋起來,不讓別人發現。

如此名句,卻在歷史的塵埃中淹沒了近八百年,因為考古工作者的偶然發現才重新進入到人們的視線。

這樣奇妙的一件事不禁讓我思考,也許這便是考古工作的意義所在:不斷的去發現挖掘古時的寶藏,盡力為今人還原當日的世界,同時也為前人的付出正名。

不得不說,這些考古發現對古今都有著重大的意義,在人們認識世界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結語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遺失之後,曾令無數人前仆後繼,翻閱大量史料,試圖找到它準確的出處。

可能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是否是一句詩詞,是否有下一句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可考古工作者們因為執念卻付出了不懈努力,一代又一代的學者投入到這裡面,苦心鑽研。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80年代,考古新發現將這句名言完整地帶入到大眾的視野中:“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這幾次的考古過程充分證明了歷史研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往往是人們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結果;也表明了歷史有著其本身的客觀性,事實勝於雄辯。

我們應該敬畏歷史,因為正是有許多研究者的不懈努力,我們才得以能夠不斷的補充歷史,利用多種史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與千年前的古人“交流”——利用前人經驗豐富自己的內涵。

隨著歷史的不斷完善,相信我們更能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信心,熱愛歷史,堅定地朝著文化自信的道路前進。

"桂林山水甲天下"後半句丟失千年,80年代被發現,原來這麼美

參考文獻

[1] 潘茨宣。王正功:吟得“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N]。西部時報,2010-09-03。011。

[2] 唐湘屏。王正功:最早讓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人[J]。農家之友,2015,(02):37-38。

[3] 本報記者楊力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出處[N]。桂林日報,2010-12-12。004。

[4] 趙振華。唐宋山水詩詞中的桂林印象[J]。桂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21,26(02):253-256。

[5] 李文莉;韋延蘭;史文強。桂林山水何以甲天下[J]。中國礦業,2021,(S1):486-488。

[6] 彭強民。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考[J]。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31(02):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