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76歲杭州大爺熔銅280噸,給雷峰塔披上彩衣,千年只腐蝕1毫米

菜單

76歲杭州大爺熔銅280噸,給雷峰塔披上彩衣,千年只腐蝕1毫米

“煙光山色淡溟濛,千尺浮圖兀倚空。湖上畫船歸欲盡,孤峰猶帶夕陽紅。”

這首元代詩人尹廷高所寫的詩,描繪的正是杭州西湖雷峰塔的美景。“雷峰夕照”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也是中國首座彩色銅雕寶塔。

去杭州定要去西湖,去西湖定要登上雷峰塔,在塔上俯瞰整個西湖美景,吹一吹西湖的暖風,感受一下濃厚的佛教文化,再一同回味白娘子與許仙之間的愛情故事,絕對是一次精彩的人生體驗。

我們如今能欣賞到這麼美麗的寶塔,要歸功於一位來自杭州,有著76歲高齡的老大爺,他的名字就是朱炳仁。正是因為他的努力,不僅讓雷峰塔重現往日風采,更由於他的銅雕技術,讓雷峰塔有了堅固的外衣,不怕風雨侵蝕。

一、從師於父,學有所成

朱炳仁1944年出生於杭州的一個銅雕藝術世家,他們家幾代人都從事著與銅雕相關的工作。從清代開始,他們家就憑藉著出色的手藝,擁有了自己的招牌。他們的銅雕作品工藝精湛,圖案栩栩如生,書法剛勁有力,非常受人們喜愛,在當地小有名氣。

經過一代一代的傳承,朱炳仁已經是第四代傳人。在小時候,他經常可以看到父親在房間裡一絲不苟地做著什麼。雖然不太理解,可他非常好奇,就經常湊在父親跟前看。每當一個精美的作品出現在朱炳仁眼前的時候,他的眼睛睜得很大,激動地邊跳邊拍自己的小手。一顆小小的關於銅雕的種子,就這樣深深地埋在了朱炳仁的心裡。

朱炳仁的父親看到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歡銅雕,就打算把銅雕手藝傳給他。剛開始,父親並沒有讓朱炳仁學習銅雕,而是從書法開始學起。每天早上父親早早起床之後,都會把朱炳仁叫起來,讓他跟著自己學習書法。有時自己很困,眼睛老是“打架”,不過看到父親嚴厲的目光,朱炳仁瞬間就打起了精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習書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炳仁以為自己只要幾個月就能學會,那樣就可以學習他心愛的銅雕了。一年多的時間過去,父親還是覺得自己寫得不行,一直讓自己學習書法。一次次地把字帖交上去,換來的卻是父親一次次地搖頭。

就在朱炳仁想要放棄的時候,父親把他叫了過去,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銅雕是我們家祖祖輩輩鑽研出來的手藝,是我們幾代人的心血,我們對待他得向對待自己的生命一樣,馬虎不得啊。”聽了父親的話,朱炳仁明白了許多,一心跟著父親學習,再無抱怨。

經過幾年的努力,朱炳仁終於寫出一手好字,可以學習銅雕了。父親先讓朱炳仁做自己的幫工,從一些簡單的事情入手。朱炳仁這時才發現,要把一件精美的銅雕做出來需要經過非常複雜的過程,一般需經金屬冶煉、鍛造、雕刻、鍍金、磨光、上紅等工序,最後在銅板上作畫、寫字,形成最後的成品。

朱炳仁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經過父親的教導和自己的不懈努力,朱炳仁終於學會了製作銅雕的手藝。學成之後的朱炳仁沒有懈怠,他立志要把銅雕藝術發揚光大。

二、靈光初現,建立銅塔

雷峰塔始建於北宋年間,吳越國王信奉佛教,為了祈求國泰民安,積攢福德,命人建造了雷峰塔。歷經天災人禍,原先的木製佛塔早已被毀,清朝時重修的磚制佛塔也因為人們的盜竊,根基受損,最後坍塌。

雷峰塔是佛教的著名建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極高,許多人都想修復它,讓它重現往日風采。民國時期的梁思成先生就曾經提出重建雷峰塔的想法,並且認為按照它的原貌修復更為妥當。由於當時當值國家戰亂,國家根本沒有心思重修雷峰塔,所以雷峰塔一直沒有得到重修和保護。

到了80年代,為了發揮西湖獨有的特色,杭州市的各界人士又一次提出要重修雷峰塔,並且組建了雷峰塔重修促進會。但由於各種原因,雷峰塔的重修工作並沒有實施。直到1999年7月,政府終於決定重修雷峰塔,並且請來朱炳仁幫忙建造設計。

重修工作開始之後,擺在人們面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用什麼材質來修建雷峰塔。當時大部分人想的是仿造古代,修建木質的雷峰塔。因為在北宋最初修建時,雷峰塔就是採用木製,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古代雷峰塔的原貌。

木製的建築有其自身的缺陷,遇水容易發潮,遇火難以搶救,對於杭州這樣一個雨水較多的城市來說,木製的建築確實難以儲存。大家費盡千辛萬苦重修雷峰塔,如果到時候僅僅因為一場雨就損壞了,那就太可惜了。

如何才能讓雷峰塔可以永久地儲存下來呢?朱炳仁想了很多辦法,卻都無法實施。就在自己一籌莫展的時候,朱炳仁突然看到自己做的銅雕作品,他靈光一現,將雷峰塔做成銅塔不就可以了嗎。銅的狀態非常穩定,不易損毀,一千年也只能腐蝕一毫米。如果能夠建成,那雷峰塔就可以和白娘子的故事一樣一直存留下去。

這樣的想法讓朱炳仁非常激動,不過畢竟沒有用銅製塔的先例,能不能成功還很難說,一起工作的專家也對此表示懷疑。朱炳仁並沒有放棄,他親自查詢資料,收集資料,反覆進行實驗,僅僅前面的方案設計就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朱炳仁證實了銅製塔建造的可行性,並且說服了其他專家。

前期的準備工作完成之後,實際的重修工作就開始了。為了讓雷峰塔披上絢麗多彩的外衣,他一個人就煉出來二百八十噸的銅和二萬多張銅片,頂上的瓦片、斗拱、樑柱、牆體、各種裝飾全部用銅製成。這個過程是非常辛苦的,但對於朱炳仁來說,只要能夠完美地修復雷峰塔,吃再多的苦都是值得的。

因為銅製塔相比於其它材質的塔有其自身的優勢。身披銅製外衣的雷峰塔銅不僅可以減少建築被氧化的風險,如果遇到火情,外部的銅片也可以為人們爭取到搶救的時間,使大火不會損傷塔的內部結構。此外銅片還有防潮的作用,能夠有效應對杭州的陰雨天氣。

經過將近兩年的努力,一座光彩奪目的銅製雷峰塔出現在人們面前,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參觀。正是由於朱炳仁在重修雷峰塔中所做的傑出貢獻,使朱炳仁成為中國當之無愧的“銅建之父”。

三、不斷創新,自成一派

朱炳仁學習銅雕藝術,除了勤奮之外,更多的是他的熱愛。可能是從小的耳濡目染,也可能是從祖輩流淌的銅雕藝術的血液,讓他始終沉浸在銅雕的世界中,不斷鑽研,不斷創新,使銅雕藝術逐漸日臻完善,煥發出別樣的生機與活力。

2006年,朱炳仁參與建造常州天寧寶塔。在完工的最後時刻,天寧寶塔卻突發大火,整個建築幾乎毀於一旦。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朱炳仁心裡十分悲痛。他卻意外發現,高溫中融化了的銅流來流去,彷彿有什麼指引著它們,去形成不同的形狀,有一種自由自在的自然之美。

朱炳仁看到這些,心裡為之一動。以前人們製作銅雕時,都是運用模具,模具是什麼樣子,做出來的銅雕就是什麼樣子。那如果沒有模具,又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回家之後,朱炳仁馬上做了相關的實驗。經過一點一點的摸索,朱炳仁在傳統銅雕藝術的基礎上,開創出熔銅藝術。他開創的熔銅藝術使銅製品打破了模具的束縛,使銅水自然流動直至凝固,讓它具有一種渾然天成的美。

美麗是需要付出代價的,熔銅和其他的銅雕不一樣,朱炳仁常常需要在高溫的工作室裡工作,而且一工作就是好幾個小時。每次從工作室出來,汗水浸透了他的衣服,長時間的站立讓他腰都站不直。不過只要一看到他的作品,他的嘴角就會泛起點點微笑,這是他用汗水澆注出來的“美麗之花”。

熔銅藝術讓自己的銅雕作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每次都能做出形狀各異的作品,有時還會有意外之喜。朱炳仁並沒有滿足於此,以前的銅雕作品只有黃、紫、青三種顏色,即使能做出很多形狀,但看起來非常單調。

怎麼樣才能讓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呢?朱炳仁為此翻閱了大量古籍,在他看到瓷器中的粉彩和琺琅彩時,很受啟發,決定用瓷器中製作粉彩和琺琅彩的方法來製作銅雕。經過成千上百次的實驗研究,朱炳仁終於實現了自己的想法,使銅雕呈現出和瓷器一樣五彩斑斕的色彩變化。

透過朱炳仁不斷地努力,當他的首批熔銅作品誕生時,就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人們無一不為它的美麗而折服。讓熔銅藝術達到頂峰的,是朱炳仁的第一幅熔銅書畫藝術《闕立》被國家博物館收藏。這說明朱炳仁的這項成就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四、匠心永存,走向世界

在朱炳仁6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跟他說,人的一生能夠做出一隻手能數得出來的傳世作品就已經足夠,你已經遠遠超過這個數字,你可以退休安享晚年了。

金枝福蕊

面對老父親的關心,朱炳仁說:我做得還不夠啊,銅雕只是走進了國家的博物館,還沒有走進普通人的生活啊,我想讓每個人都能夠感受銅雕藝術的美。

朱炳仁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已過耳順之年的他一刻也沒有休息,而是奔波於國內外的藝術交流活動。他在活動中不遺餘力地向人們介紹銅雕藝術,向他們傳授製作銅雕的經驗。朱炳仁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銅雕藝術。

在2016年的杭州G20峰會上,朱炳仁應邀做主題演講,對銅雕藝術的發展和未來做了展望。他認為,作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由於受到其它材料製品的衝擊,再加上銅製品自身的侷限性,銅雕藝術在人民大眾在生活中已經消失很久了,這麼美的東西需要有人把它傳承下去,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更多的人喜歡它,讓它走進人們的生活。

《闕立》區域性

為了讓人們把銅文化帶回家,朱炳仁和他的兒子一同建立“朱炳仁銅”品牌,並且不斷提高銅製品的實用性,讓它能夠真正地為民所用。在他們的努力之下,中國的許多商場都出現了“朱炳仁銅”的身影,吸引很多的消費者購買。

G20之後,許多國外的銅製品愛好者也關注到“朱炳仁銅”及其背後的藝術價值,源源不斷的海外“訂單”湧向朱炳仁的銅雕藝術。這其中的秘訣,就是朱炳仁非常完美地完成了銅雕藝術與商業的融合。

朱炳仁在一次採訪中說到:“梵高在我們世人眼中像‘神’一樣,同時我對自己的作品也很有信心!而且,我們用的是不同的藝術手法。”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朱炳仁對於銅雕藝術的信心,相信它可以像梵高的藝術品一樣被人們接受和推崇。

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的年會上,作為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的朱炳仁出席會議。在這次會議上,朱炳仁歷時半年創作的兩幅巨幅熔銅彩色壁畫被博鰲亞洲論壇永久收藏,並陳列在中心大堂內。

隨著時間的流逝,朱炳仁的銅藝逐漸被世界看到,那一件件精美的銅雕作品背後,蘊含的是朱炳仁的匠人精神。那是一種不怕困難,不斷鑽研,追求完美的精神,在一次次的失敗中,在一次次的鍛造中,成就了為世人矚目的銅雕藝術。

《萬泉歸海》區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