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菜單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下司古鎮被譽為“清水江上的明珠”,素有“小上海”之稱。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古鎮位於黔東南州府凱裡市下司鎮,在清水江上游,是“古苗疆棧道”東線主線區域,是古代黃金水道,清水江蜿蜒而過,被譽為“清水江上的明珠”,是中國紅蒜、鋅硒米之鄉、世界名犬“下司犬”之鄉。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每逢重大節日,寬闊的清水江上都要舉辦盛大的龍舟競渡,盛況可謂人山人海,熱鬧非凡!這裡有國內一流的龍舟運動員,亞洲最好的皮劃艇激流回旋基地就在這裡。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下司古鎮於嘉慶十三年開埠通商,到了民國時期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水陸碼頭繁忙的鬧市,停泊江上商船成百上千,船上燈火通宵達旦,倒映江裡,燦若繁星。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馬店門庭若市,客棧商賈雲集,餐館徹夜營業,是黔東南重要物資集散地,素有“小上海”之稱。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下司古鎮的小碼頭屬於官用碼頭,它形成於雍正時期,只有有功名的讀書人才可以使用,民眾商人禁止使用。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小碼頭是因雍正年間“改土歸流”而形成的,當時清政府廢除土司制,改用流官制度,由朝廷指定了非世襲、有品級,有任期的官員管理,加強中央皇權對西南地區的統治。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小碼頭的形成承載著西南地區“改土歸流”的歷史記憶。如今,古鎮傳承著碼頭文化,日常婚俗表演也有祭拜碼頭的流程。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現在兩岸大街還保留著清乾隆四十四年修建的條石鋪砌成扇形的石級大碼頭和小碼頭,以及禹王宮、古殿宇遺址,古民居,古巷道等。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裡的商業和貿易十分繁榮。周邊地區都有人來這裡做生意,是黔東南州較大的農村集市之一。因此這裡既有徽派建築特色的白牆黛瓦,優雅別緻,也有苗侗民族特色的吊腳木樓、鼓樓,風情萬種。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來到古鎮的牌坊,這是下司古鎮的標誌性建築。它是清代八柱三開間牌坊,大多數的牌坊多為平面式建築結構,而在下司所看到的這個牌坊是很珍貴且少有的立體式牌坊,雕刻精美且儲存完好。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下司古鎮最能體現他古老的地方就是清水江西岸的老時街道,兩邊的民居建築也基本保持著舊式風格。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從牌坊進來的街道叫清江街,一條古香古色的街景映入眼簾,街邊到處都是各種當地的特產店鋪,有著黔東南特色的純銀首飾、臘肉、糕點等。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下司古鎮給人一種舒適、悠閒的體驗,當其他景點都是人山人海的時候,下司古鎮卻是一片清新寧靜。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漫步於古鎮老街中,環境清幽,古風依,青瓦木樓、沿江而建,下司古鎮的建築風格融古老與現代,國外與國內各種元素於一身。

黔東南,清水江上的一顆明珠:下司古鎮

民國、清朝,苗家、侗家不同時期、不同造型、不同風格、古樸與現代的融合,尤其是房子中的翹角飛簷,很是奪人目光。

關於美食:凱里酸湯魚

黔東南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躥”。到下司不吃過酸湯魚,不算是真正來過。酸湯類菜餚,在黔東南自治州各縣市、各民族都很盛行,尤以凱裡市區最為典型,所以外界統稱為凱里酸湯魚。

其實,做酸湯火鍋的酸湯,分苗族白酸湯和侗族紅酸湯兩類。現已發展成為一系列的酸湯飲食,如酸湯雞、酸湯鴨、酸湯狗肉、酸湯羊肉、酸湯牛雜、酸湯大魚頭、酸湯豬腳、酸湯大腸、酸湯排骨、酸湯螺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