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菜單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請戳音訊,聽聲音裡的江西。

小提示:戴上耳機聽,更精彩哦~

↓↓↓

題 記

他是唐宋八大家中最鮮為人知的一個。百年前那場歷史風雲將其"誤入冷宮"。現代人很少讀過他的詩文,只依稀記得他叫曾鞏。歐陽修、王安石、蘇東坡、朱熹尊其“醇儒”,錢鍾書酷愛他的詩文。好人、好官、好文章。如此知行合一的曾鞏,您怎忍心錯過?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橘花飄香的季節,《愛問》記者何靈又去了一次曾鞏的家鄉——-江西南豐。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曾鞏(1019年-1083年),字子固,江西省南豐縣人,北宋散文家、史學家、政治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每次經過曾子固的雕像,總會問自己:關於曾鞏,除了“唐宋八大家”的這個名頭,你還知道些什麼?他的文章又記得幾篇?

同樣的問題,《愛問》記者在南豐街頭進行了隨機採訪。

醇儒

“肯定知道,但不太記得。”

“你們對曾鞏瞭解多少,對這個老鄉?”

“都不記得了,學過的都忘記了。”

雖是曾鞏的故鄉人,但似乎也沒有一個受訪者能郎朗地背誦出這位唐宋八大家的名篇名句。

“背得出他的文章麼?知道他寫過什麼?”

是南豐先生的文章“名不副實”?

“曾鞏的文章有他的特點,他不像蘇軾那麼豪放,也不像王安石那麼俏,他是說理的。唐宋派、桐城派說寫文章要學曾鞏,慢慢地講道理,一層一層抽絲剝繭,把要說的話說得很清楚。”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南豐縣學者邱模楷

南豐縣學者邱模楷研究曾鞏30多年,是曾鞏紀念館的首任館長。在他眼中,作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曾鞏的影響力雖不及韓、柳、歐、蘇那麼廣泛,但地位肯定是不低的。

還是後人“有眼不識泰山”?

《宋史·曾鞏傳》評論曾鞏的文章:

“立言於歐陽修、王安石間,紆徐而不煩,簡奧而不晦,卓然自成一家,可謂難矣”。

王安石讚歎:“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鬥”。

蘇軾感慨:“曾子獨超軼,孤芳陋群妍”。

“朱熹對曾鞏是很崇拜的。據說墨池是他寫的,另外還寫了書巖兩個字在這個崖壁上,現在沒有了。”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曾文定公祠

南豐城郊的曾鞏紀念館依山而建,古樸典雅。進門處有一池湖水,“墨池”二字便是南宋理學家朱熹親筆所提。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讀書巖墨池

“朱熹為什麼那麼推崇曾鞏呢?因為他認為曾鞏文章把孔子之道傳下來。有人評價曾鞏,上接孔孟,下開程頤、程顥啊,有些人把他作為理學來看。所以從南宋開始,就有很多人推崇他,特別到了明清以後就抬得很高,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五四”新文化運動把曾鞏這幫人說成桐城妖孽。加上曾鞏文章基本上是維護孔孟之道的。就這樣新文化運動高舉著反封建的旗幟就把曾鞏打得一落千丈,以後差不多就沒有人提他了。”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這是曾鞏的《詠柳》詩。

詩詞盛行的年代,“唐宋八大家”大都有自己的流傳千古的名詩名詞,但唯獨曾鞏似乎沒有。大家都認為曾鞏根本就不擅長此道。曾鞏的門生秦觀曾說:“曾子固文章絕妙古今,而有韻者輒不工。”意思是他寫文章的確寫得好,但是這個人不擅長寫詩詞、駢文這一類合轍押韻的文學作品。甚至還有人放言:平生五件遺恨事,第五件就是遺恨著名散文家曾鞏不會寫詩。

朱熹評價:“愛其詞嚴而理正,居嘗誦習”。

南豐學者邱模楷感慨,曾鞏能文亦能詩,現存詩作四百多首,以七絕的成就最高,質樸清新,頗有風致。有的曾被選譯成英文,在國外發行。

“人家說他不會寫詩,也是因為文章太好了。詩名為文名所掩。”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國學大師錢鍾書先生非常喜歡曾鞏的詩詞,他說:

曾鞏真的不會寫詩嗎?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南豐曾鞏文化園內曾鞏雕像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思賢堂內曾鞏雕像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讀書巖內曾鞏銅像

在曾鞏的家鄉南豐縣,有好幾處曾鞏的雕像,或威武高大、或清瘦幹練,形象不一,令人生惑:究竟哪一個才是南豐先生真實的模樣。

“曾鞏他二十幾歲得過肺病,又一世為政事為文章操勞,他不可能是這樣一個很威武高大的形象啊!”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每次看到三年前建成的曾鞏文化園裡高高大大的曾鞏大銅像,南豐學者邱模楷老先生總忍不住要發一通牢騷:

“他應該是瘦瘦的。雖然沒有照片啊,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得到。他又不是養尊處優、無所事事,他要寫文章,家境又不是很好,所以他不可能是一個很胖的人。”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南豐曾氏宗祠暨曾鞏公祠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曾鞏特祠內漢白玉曾鞏塑像

在曾鞏後人居住的洽灣鎮渣坑村的南豐曾氏總祠暨曾鞏特祠裡也有一座漢白玉的曾鞏塑像。曾鞏第37世孫曾水平說,這是曾氏後人根據族譜記載反覆斟酌、用心打造的。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記者採訪曾鞏第37世孫曾水平

“老譜上就有好多版本,這個比較清瘦,我覺得這更符合他的原型。為什麼?曾鞏少年時期過得很幸福,一到青年時期家道中落,加上自己又生病,還同時要撫養四個弟弟、九個妹妹、兩個侄子,都成了才,所以他一輩子肯定很清瘦,不會好像雍容華貴的那種體態。”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曾氏族譜

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佔皆為北宋名臣。從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十二歲作《六論》;二十歲時已名聞天下。但曾鞏的科舉之路卻走得異常艱難。在唐宋八大家中,除蘇洵未中進士外,其餘七人中,曾鞏是中進士年紀最大的一個:韓愈25歲中進士,柳宗元20歲中進士,歐陽修和王安石一樣,23歲中進士,蘇軾21歲中進士,蘇澈18歲中進士,差不多都是青春年少,惟獨曾鞏,直到39歲人到中年才考中進士。但那一年,曾家“一門高中六個進士”。

“曾鞏、曾布、曾牟三兄弟,還有一個叔伯兄弟、兩個妹夫,六個人同時考上,所以一門六進士啊。”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進士及第後,曾鞏自求補外,輾轉七州,任地方官長達12年之久。他勤於政事,廉潔奉公,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任齊州太守時,他興修水利,主持修建了風光秀麗的大明湖,“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的名字也是曾鞏取的。曾鞏在山東濟南當了不到三年的官,但他這三年為老百姓做的事比以往官員三十年乾的都多。曾鞏離任那天,濟南的老百姓關閉了城門、拉起吊橋,組成人牆,堅決不讓曾鞏離開齊州。

“因為文章寫得太出名了,所以他政績就掩蓋了。”

59歲那年,曾鞏白髮還朝,被擢升為中書舍人,賜服金紫。他修國史,議朝政,殫精竭慮,終於積勞成疾,病逝他鄉。

“去世的時候,因為南豐當時我們曾氏家族有一個墓族群在楊梅坑,他的爺爺太爺爺那些人都葬在那裡。那個墓族群有350多座老墳,現在基本上盜墓的都把它盜完了。他的墓碑、還有墓誌銘都在省博物館,文革時期一挖出來省裡就把它拉走了。”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曾南豐全集》書影

曾鞏一生勤奮,著作豐厚,但存世不多。曾鞏後人曾水平說,明朝萬曆年間,南豐曾氏聚居地渣坑村就辦了個印刷廠,曾鞏所有文集都由曾家人自己刊印。

曾鞏還酷愛藏書,從政之便,廣覽博收。在唐宋八大家中,他是生活最苦、但藏書最多的一位。歐陽修是宋代眾人皆知的藏書家,藏書一萬多卷,而曾鞏藏書竟然多達兩萬多卷,幾乎是歐陽修的一倍。這些藏書中雖然有一部分是祖上留存,但大部分都是曾鞏平日裡省吃儉用擠出錢來購買的。

“原來我們祠堂裡面,曾鞏所有的文集包括易佔的、致堯的文集全部放在一個庫房裡面,祠堂旁邊還有一個庫房,庫房有三個房間,從地上一箱一箱緊緊地堆到了樓頂。土改的時候燒了七天七夜,後來剩下一個房間沒燒,文化大革命又讓那些造反派拿出去一起燒掉了。”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曾鞏《局事帖》

去年春天,曾鞏唯一的傳世墨跡《局事帖》在中國嘉德“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拍賣中,以1。8億元落槌,加佣金成交價為2。07億元。《局事帖》是曾鞏62歲那年寫給同鄉人的一封信。當時的曾鞏已是花甲老人,外放12年遲遲未能迴歸京城。信中抒發了作者內心苦悶沉鬱的心境,讀來意味深長。

《愛問》曾鞏:一千年後 不再錯過

再過兩年,曾鞏就要滿一千歲了。屆時家鄉南豐肯定又要熱鬧地慶賀一場。

什麼才是對南豐先生最好的紀念?

我想,記住先生的名字,讀讀先生留下的傳世佳作,靠近他的人生和思想,象他那樣做人、做事、做官、做文章,這就夠了。

“在唐宋八大家中,曾鞏的詩歌遠比蘇洵父子好,絕句的風致更比王安石有過之而無不及。”

本期主創

以上內容來自《愛問》節目(江西新聞廣播 FM104。4 AM729每週一7:30播出)

監製:何靈

採訪:何靈 漢超 林依彤

播音:凌潔

圖文編輯:萬芳 黃通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