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洛寧縣底張鄉草廟嶺村郭氏家譜文化

菜單

洛寧縣底張鄉草廟嶺村郭氏家譜文化

洛寧縣底張鄉草廟嶺村郭氏家譜文化

洛寧縣底張鄉草廟嶺村郭氏家譜文化

洛寧縣底張鄉郭氏是城部鄉冀莊村郭氏分支,是大唐汾陽王郭子儀六子新曖後裔。現整理編輯族譜序言、家規、姓氏淵源、分支說明、郭子儀、郭曖傳略、南宋末年文學家陳元靚頌詞及郭子儀世系傳承、供大家分享。

洛寧縣底張鄉草廟嶺村郭氏家譜文化

序言

社會起源,本為民族所形成,故人際間之關係,惟有血緣乃為最基本,最堅強最持久之因素,族情萬年千古不移,所以敬宗睦族不容忽視。我郭姓源出於姬(按姓氏考)至週末因封地而易為郭,繁衍至今已為全國十九大姓之一(按«人民日報»),分佈廣闊支派眾多,本支系一世祖諱光意曾任漢金紫光祿大夫,廄後代代相沿,多數居於晉陝太原、陽曲、華州等地。元明之交二十世祖周臣為避兵亂,始由華州遷來洛邑之冀莊,傳至三十八世祖敬先遷入上王召,至四十二世祖明玉遷入洪嶺,到四十六世洪保、洪儒、洪學繼遷草廟嶺。於今又十世矣。我先輩世世代代重視文化,悴心教養,列祖列宗不乏顕宦文治武功載入史冊,家風族規歷來整飭,惟至民國初幾經變亂,文革時期恣意焚燬,逐致家譜資料蕩然無存,若不承加整理,則後來人不惟不知其宗族為誰,即族間之世代支系亦將蕩然不辨,數世之後族親路人矣?族人等有見此聚眾而議,指定五十四代孫書森、書銘、俊傑、明乾等人著手整理,蒐羅殘編,斷章證注,老人記憶及反覆對證,錄編成譜,每戶一冊,以便按譜溯源,依世排輩,庶可固本,源而族情,辜我家人收到後妥為儲存,其勿漠然視之是為序。

五十四代孫:書本於一九八九年元月,現年七十六歲

家規

居功不傲,忠勇傳家。

洛寧縣底張鄉草廟嶺村郭氏家譜文化

姓氏淵源

郭源於姬姓,周武王封叔叔姬仲在東虢(在河南滎陽縣西北),周平王遷時,鄭武公護駕有功,平王就把虢地賞給了他。這時南方的楚國逐漸強盛起來,楚王正想向中擴張勢力,就以周平安無故滅虢為名,興師問罪,一直打到洛邑附近。平王大為恐懼,只好找來虢仲的後裔姬序,把他封在北虢(在河南陝縣東南李家窯)號稱郭公,(郭、虢,古代同音、同用)後來北虢被晉國攻滅(參見官姓)子孫便稱郭氏。

洛寧縣底張鄉草廟嶺村郭氏家譜文化

冀莊家廟

洛寧縣底張鄉草廟嶺村郭氏家譜文化

洪嶺家廟

分支說明

一、二十世周臣遷洛寧冀莊立祖後分東西兩大門

二、三十七世祖敬修由西門莊上遷至上王召,立祖敬修,又名為敬先。

三、四十一世祖仁、儀、禮、智分四門,長子:仁、原居上王召;次子:儀、生一子明玉、遷居洪嶺;三子禮、分居上水溝;智、後代遷底張石井頭。

四、四十二世明玉遷居洪嶺立祖後,到四十五世祖,興、旺、龍、鳳四門,長子:興、分居中洪嶺、草廟嶺;次子:旺、遷居草廟嶺;三子龍、四子鳳、分居上洪嶺。

五、四十五世祖:興、生五子:洪保、洪儒、洪學、洪禮、洪亮;長子洪保、次子洪學遷居草廟嶺;四子洪禮、原居中洪嶺北門;五子洪亮、原居中洪嶺南門。

郭子儀傳

郭子儀陝西華縣人氏,父敬之歷任綏、渭、桂、泗五洲刺史。後因子貴顯,追封祁國公。

郭子儀(696-781),唐朝中興名將。他出身寒微,以武舉累官至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安祿山叛亂時,任朔方節度使,率部兵出井陘,進河北,大破賊軍史思明部,後轉戰河東、河西,屢建奇功。唐肅宗即位,封郭子儀為天下兵馬副元帥,收復長安、洛陽二都,因功升中書令,進封汾陽郡王,為大唐中興第一功臣。唐代宗時,奸臣僕固懷恩叛亂,糾合吐蕃、回紇攻唐,他憑著威望,說服回紇頭領與唐聯兵,以拒吐著。唐德宗即位,尊為尚父。加太尉,親為祝壽。時郭子儀年已八十高壽,自請解去兵權,史稱“卸甲封王”。解籤說,“成名玉畿,諸事順心,名利兩全,盡心事業”,正好是郭子儀一生的寫照。

南宋末年文學家陳元靚頌詞

天祚有唐,奕奕重光。寧無否運,蓋恃忠良。白日再中,祅彗未亡。目視橫流,心競包藏。力扶天柱,唯賴汾陽。血涕將壇,氣銷帝鄉。惟師尚父,可同鷹揚。圖形配享,無愧祠唐。

洛寧縣底張鄉草廟嶺村郭氏家譜文化

郭曖傳略

郭曖為郭子儀第六子,弱冠之年與唐代宗第四女,昇平公主結為伉儷。大曆年 間,受皇親國戚寵愛。歲時,皇中貴顯嗜好鍚寶珍玩,使一條渠水殘遭汙染。皇帝詔命廢除白渠上碾磨脂粉的碾磨,以利民眾溉,皇戚遲遲未動。郭曖昇平公主深明代宗詔命之意,將自己置於白渠上兩臺脂粉碾磨毀命之意,將自己置於白渠上兩臺脂粉碾磨毀之。由此,貴顯紛紛效仿,毀掉碾磨八十餘座,使渠水復清。曖任檢校左散騎常侍。大曆末年,朱泚之亂,賊封曖為偽宦,曖辭不受,與昇平公主奔奏天為代宗弔喪。德宗繼位,待郭曖、昇平如初,恢復郭曖青光錄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從駕至山南改太常卿。貞元中,帝為皇孫廣陵郡王納郭曖、昇平公主為妃。郭曖於貞元十六年七月卒。皇贈尚書左僕射。昇平公主元和五年十一月薨。皇贈䝞國土長公主。

洛陽市藝術研究室主任

五十五代孫郭崇華擬文

一九九零年四月

節選自郭志勇編輯的《草廟嶺郭氏族譜》

六十八世子儀

郭子儀(697年-781年),尊尚父,封汾陽王,敬之次子。世居太原,今山西汾州汾陽縣。唐代名將,政治家、軍事家。早年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積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亂後,郭子儀任溯方節度使,率軍勤王,收復河北、河東,克復兩京。三十餘年,君臣不疑,功臣中第一人矣。拜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以功加司徒,封代國功,乾元元年(758年)八月,進位中書令;寶應元年(762年),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大曆十四年(779年)郭子儀被尊為“尚父”、進位太尉、中書令、建中二年(781年),追贈太師,諡號忠武王;顏氏、方氏,同葬陝西同州府邠州合水縣太平山,子山午向(唐文宗有碑銘)。李氏,樂都人,封涼國夫人,生曜、旴為李氏所生,李氏早亡,由王氏撫成人。王氏,京兆長安人,袞州大都督王守一之女;封琅琊縣君,進封太原郡君、霍國夫人;生晞、咄、晤、曖、曙、映六子,八女;長女,嫁成都縣令盧讓金;二女,嫁鄂州觀察使吳仲孺;三女,嫁衛尉卿張浚;四女,嫁殿中少監李洞清;五女,嫁司門郎中鄭渾;六女,嫁汾州別駕張邕;七女,嫁和州刺史趙縱;八女,嫁太常寺丞王宰《汾陽王妻霍國夫人王氏神道碑》。張氏,封南陽夫人;韓氏,封勁節夫人;趙氏,不詳,育一女。

六十九世曖公

曖公,子儀六子。娶代宗女昇平公主,拜駙馬都尉。歷任殿中監、檢校左散騎常侍、太常卿,初封清源縣侯,紫金光祿大夫,後襲代國公。死後,贈尚書左僕射,又贈太傅(《邵陵本》生鑄、釗、鏦、鎔)。生鑄、釗、鏦、銛四子(《昇平公主墓誌》)。

節選自鄭道溪《郭子儀前八世祖、伯、叔、兄,弟兄、子侄、孫輩概況》

洛寧縣底張鄉草廟嶺村郭氏家譜文化

作者簡介:馬生彩,生於1948年,洛寧縣城郊鄉在禮村一組人,1969年參加山東曲阜防山炮兵部隊,1974年退伍後歷任村幹部,2015年出版文史資料《在禮百年》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