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他為人處世喜好中庸之道,也因一個舉動釀成了大禍

菜單

他為人處世喜好中庸之道,也因一個舉動釀成了大禍

內閣首輔在明朝權利很大,地位很高,在沒有丞相的明朝官職中可以說是代替丞相的一種存在,因此做到內閣首輔的人大多是十分有能力有手段的人。說起明朝的內閣大臣,諸位第一個想到的想必都是張居正吧,的確,張居正是明朝最有名的內閣首輔,他對明朝的影響力很大。但是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聊的不是眾所周知的張居正,而是較鮮為人知的張居正的繼任者,申時行。

他為人處世喜好中庸之道,也因一個舉動釀成了大禍

文/有知識的小肥 圖/網路

申時行從小也可以說是命途多舛了,據傳,他的母親是一個尼姑,他的父親在當時是個有名的富商,他的父親與夫人感情不好,在陪夫人入尼姑庵時與申時行的母親有了私情,因此就有了申時行,但是他的父親也並不希望他的出生影響他的聲譽以及還算穩定的家庭,因此當他的母親想要把他送回申家時,申家並沒有同意認回他,尼姑無奈,只能把他遺棄在蘇州街頭,有好心人將他送到官府,當時的縣令也沒辦法讓申家認回這個孩,便收養了他。

他為人處世喜好中庸之道,也因一個舉動釀成了大禍

這位名叫徐尚珍的縣令是個實打實的好人,他不僅收養了申時行,還給他起名叫徐時行,並且悉心教導。申時行本就天資聰穎,又有他的悉心教導,很快就展現了自己的才華。他在養父的教導下,成功的中了狀元。養父心善,在他中狀元后勸他改回了親生父親的姓,申時行其實很不喜歡他的生父,對他生父一家沒有感情,但養父怕他中功名後會成為日後別人攻擊他的說辭,堅決地讓他改了回來。申時行知道養父是為自己著想,也不想讓他擔心,就答應了。但是這樣的出身帶給申時行的是不可言說的傷害,以至於他日後很少對同僚們談起自己的出身。

他為人處世喜好中庸之道,也因一個舉動釀成了大禍

科舉考試考中後就有了為官的資格,而狀元出身所做的第一個官職大多都是翰林院文職,這已經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事,申時行也不例外,他中狀元后也是在翰林院做個文職。不得不說的是,張居正很欣賞他的才華,有了張居正的欣賞,申時行的為官之路變得十分順暢,他很快就做到了吏部侍郎的位置,而後。申時行知道張居正有意提拔他,因此他對張居正也十分敬畏,什麼事都順著張居正的心意辦,因此張居正更是高興。在張居正丁憂之前,推舉了申時行進入內閣,在那個時代裡,進入內閣就相當於進入文官集團的核心了。也可見,張居正是以培養繼承人的身份提拔申時行的。

他為人處世喜好中庸之道,也因一個舉動釀成了大禍

申時行的為官之道說是中庸,其實就是圓滑,他是一個十分圓滑的人,也因此他才能得到張居正始終如一的新人吧。可張居正雖在官場上幫他良多,但是張居正過世得很早,而且又因為改革樹敵頗多,所以張居正一旦倒下,他的反對者們便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他的反對者們勢力很大,因此張居正的餘黨在朝中都是小心翼翼的,但這也沒有用,最終神宗皇帝還是聽信了反對者們的話,不僅取消了對張居正的追封,還牽連到了他的家人,清算了財產,還是在申時行的幫助下才為張居正八十餘歲的老母親留下了一座宅子和幾畝地。由此也可見神宗心狠了。申時行也受到了反對派的打擊,但是他沒有情緒激烈的為自己辯解,反而將恨意藏在了心裡,待張居正的事情過一段落後,才開始出手反擊那些反對者們,重新任用張居正留下的人。

他為人處世喜好中庸之道,也因一個舉動釀成了大禍

在邊關事務上,申時行一直主張以和為貴,萬曆年間,遼東巡撫發現有一個小酋長從事不斷地試圖吞併其他部落,而參政卻不聽他的意見不重視這件事,遼東巡撫感覺到了酋長的野心,決定上書彈劾,當時的大臣們肯定都支援參政,所以他們都彈劾遼東巡撫。申時行為了緩和他們之間的矛盾,又主張以和為貴,所以他沒有重視遼東巡撫的建議,放過了那個酋長,卻不知當時還是個無名小卒的酋長居然是努爾哈赤,申時行的決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明朝滅亡最主要的原因。如果申時行知道了這件事,想必也會十分後悔自己的決定吧。

他為人處世喜好中庸之道,也因一個舉動釀成了大禍

小編認為,申時行在為政上確實是不如張居正,他沒有膽量和野心去控制那麼大一個文官集團,因此他在任時,明朝的政局並沒有什麼有利改變,反而還倒退了。申時行的為政理念所謂的中庸就是無功亦無大過吧。所以他終究難以超越張居正,成為留名歷史的明朝第一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