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中醫“脾”與免疫學的關係

菜單

中醫“脾”與免疫學的關係

中醫藥學隨著中醫學術理論中心從戰國秦漢時期《內經》“心為君主之官”向金元時期《脾胃論》“脾胃為元氣之本”的轉變,終至明末形成了“脾胃為後天之本”的學術思想轉變,不論是防病、治病乃至養生保健、抗老防衰都愈益重視脾胃為元氣之本,為後天之本。

中醫“脾”與免疫學的關係

金元時期補土派大師李杲在其《脾胃論》指出:“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也,非胃氣不能滋之。”又說:“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能滋養元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是脾胃之即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

中醫“脾”與免疫學的關係

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器根本原因在於正氣的虛弱,正氣有賴於脾的滋養。張仲景所講的“四季脾旺不受邪”,“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也是強調了脾對邪氣的抵抗力。目前現代醫學對脾的研究,認為中醫的脾應包括現代西醫學的脾臟、造血系統和淋巴器官等,這些器官都是免疫的組織學基礎。實驗也證明,脾虛型患者,不僅由腸胃道功能的改變,其免疫功能也受到影響,應用健脾理氣藥物,可以得到改善。說明了脾胃與機體的防禦功能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在許多疾病過程中的某一階段表現為脾氣虛,或素體脾氣虛弱,易招致外邪侵襲,都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表現。如很多感冒患者久治不愈,或者倦怠乏力易感冒者,即是如此。現代免疫學研究成果從基因、分子、細胞、整體等不同層次上認識到脾虛證的免疫學本質,而且現代中藥研究更深入地揭示了脾虛證的免疫機制,為免疫網路的異常是脾虛證免疫學本質提供了又一佐證。現代研究證實紅細胞不但具有呼吸功能,同時還具有免疫功能。紅細胞具有多種免疫受體和物質,數量巨大,在機體天然免疫反應中及指導T淋巴細胞、B淋巴細胞特異免疫反應中都佔重要的地位,脾病與各種白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與紊亂和紅細胞免疫功能異常密切相關,能參與清楚機體內源性、外源性免疫複合物,在集體獲得免疫穩定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中醫“脾”與免疫學的關係

有人研究發現脾虛證集體細胞免疫功能下降;體液免疫功能下降,血清中IgA、IgG、IgM降低;紅細胞C3B受體水平下降;T淋巴細胞亞群比例失衡;淋巴細胞分化能力下降甚至處於抑制狀態;細胞因子表達異常;免疫器官超微結構破壞;免疫器官重量(脾、胸腺指數)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