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 析: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菜單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 析: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 析: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漁舟唱晚(古箏獨奏)

漁舟唱晚(古箏獨奏)

群星;古箏古琴十大金曲01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今兒為大家解析: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 析: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絹本設色 82.8x52.8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鑑賞

北宋徽宗皇帝趙佶的《臘梅山禽圖》,是一幅院體工筆花鳥畫,有著文人畫的意趣。

畫面構圖十分簡約,兩叢開花的萱草,一株勁秀挺拔的臘梅;幾朵綻放的梅花,枝頭上還蜷縮著兩隻依偎在一起的白頭翁。

畫家筆墨細緻。萱草、梅樹、花朵的輪廓,都用工細線條勾勒,樹杆的質感用幹墨渲染皴擦,花朵則施以明豔的黃色,是典型的院體工筆。但是疏朗的梅枝,分明有著文人畫的韻味。

兩隻擠在一起的白頭翁最為傳神,鳥頭都朝向左前方,呼應著左邊的留白。身體成交叉向,兩隻鳥眼圓溜溜,顯得機警而敏感,似乎一有風吹草動,隨時就要騰空而去。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 析: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區域性

蜷縮的山鳥,疏朗的梅枝,提示著冬末初春的乍暖還寒,而明豔的臘梅花和山鳥的機靈勁兒,則傳遞出萬物正在甦醒的氣氛。畫面很簡約,詩味卻很濃,這是文人畫的格調。

畫家意猶未盡,用他那獨創的瘦金體,在畫面左邊寫下一首詩情與畫意基本吻合的五絕:“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畫面右下角,有畫家的瘦金體署款“宣和殿御製並書”,署款下面還有畫家的畫押,一般認為是“天下一人”四字的縮寫,可惜在裝裱時被遮住了。

北宋的繪畫,一般畫面上絕少有畫家的署款和題詩。而此畫不但有題詩,還有畫家的題款和畫押。這種詩、書、畫、款、押齊全的形式,應該是宋徽宗這位風流皇帝的首創。

從這幅作品看,所繪珍禽極其細緻工整,可見趙佶對所畫物件仔細觀察並嚴謹的描繪。鄧椿的《畫繼》中記載著兩件軼事,其一是龍德宮落成時,趙佶命待詔畫宮中屏壁,畫得都很精美,趙佶看後卻沒有稱讚,獨注意柱廊拱眼中所畫的《斜枝月季花》,問是誰畫的,原來是一位青年畫家的作品。趙佶非常高興,賜予緋服。大家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便問趙佶,他說很少有人能畫月季花的,因為四時朝暮變化不同,花蕊、葉也都不同,而現在所畫的是春時中午開放的花,它的特點沒有絲毫差錯,所以大大賞賜他。還有一件趣事,宣和殿前種植的荔枝樹結果實了,趙佶非常高興,碰巧有一隻孔雀站在下面,於是他召集畫院的各位畫家把它畫下來。各位用盡他們的腦子,把它畫的華彩燦爛。但是孔雀上藤墩時舉起了右腳,趙佶說這是不對的,因為孔雀升高必先抬起左腳,大家都非常佩服。由於趙佶的這種嚴格要求,從而創作出了無數的優美精緻的作品。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 析: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區域性

此圖寫一株臘梅枝幹略彎而勁挺直往上伸,極富彈性,互相交錯而有變化。枝頭幾點黃梅開放,似乎有陣陣清香襲來。臘梅枝頭上的一對山雀相互依偎均向著左側畫面,將觀者視線引向畫外。刻畫工整細緻,富有生活情趣。臘梅枝幹以勁細墨筆鉤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畫出。筆墨的細粗、乾溼配合協調和諧。左下有畫家以瘦金書的題詩一首:“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由於畫作中無法表現出“鳥語”的聲音,亦無法描繪“鳥語”的內容,因此用“矜逸態”的詩句,將白頭翁自鳴得意的神態描繪出來,使觀畫者彷佛聽到了它吱吱喳喳的鳴叫聲。而下一句的“弄”字,則在臘梅花綻,粉蕊呈露的姿態之外,帶出了“花香”。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 析: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區域性

下半首詩由“白頭翁”聯想到古語“白頭同所歸”,意指朋友間情誼堅貞,白頭不渝;而“丹青”是古代繪畫中常用的顏色,其話色不易泯減,故以此二句喻友誼堅貞,指著白頭翁,表白千年不變的心意。

宋徽宗在繪製這幅作品內心充滿了希望、理想、愛情與富貴,一種美麗幻想的寧靜安閒繪畫王國,不經意地浮現在筆意之中。他借臘梅、白頭鳥(長春鳥)、山花、蜜蜂等動植物來描寫情感和生命的關係。用寒冬季節的植物來訴說生命的堅定,把人們日常生活裡,眼中最常見最熟悉的鳥類呈現在畫裡,借禽鳥之情來表明人間友情和愛情的堅貞。

趙佶的傳世書跡,獨立成幅的不多,僅存十幾件,而絕大多數為畫上的題跋或標題。《臘梅山禽圖》的題詠即為其題畫書跡中之精品。全詩共二十字,字字精彩,無一懈筆。用筆圓轉自如,略無滯礙;結體疏密有致,開合得度。精工典雅,雍容婉約,顯示出十足的皇家富貴之氣。或以為“瘦金書”細勁溫潤的用筆與趙佶擅長工筆花鳥有關,似乎不無道理。工筆畫鉤線勁挺而有彈性,線上質上確與“瘦金書”比較接近。趙佶在長期的工筆花鳥創作中,其鉤線的筆法以及對工筆畫的審美趣味很可能會對“瘦金書”的用筆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而“瘦金書”的筆法得以提升之後反過來又能加強其工筆畫的線質。兩者互為影響,相得益彰。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 析: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後被封為遂寧王、端王。在位25年(1100年2月23日—1126年1月18日),先後改年號為建元、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宣和等。 國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終年54歲,葬于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35裡處)。宋徽宗自創一種書法字型被後人稱之為“瘦金體”,他熱愛畫花鳥畫自成“院體”。是古代少有的藝術天才與全才。被後世評為“宋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編寫《宋史》的史官,也感慨地說如果當初章惇的意見被採納,北宋也許是另一種結局。並還說如“宋不立徽宗,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他在書畫上的花押是一個類似拉長了的“天”字,據說象徵“天下一人”。

待續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 析: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閱畫千卷,不如讀透一幀 | 析:宋徽宗《臘梅山禽圖》

作者簡介:

邱金生, (1974年—),祖籍江西銅鼓,當代著名書法家、理論家、教育家。號西江逸士,自幼秉承家學,痴迷書法,書作神形兼備!精通正行書狂草多種字型,曾主攻瘦金體30餘年,書體被譽為北宋九百年以來獨得瘦金體精髓的第一人。

邱金生專心著述,以傳播瘦金書法藝術為己任,是中國第一個將瘦金體書法藝術教育理論化的開拓者。近年來,投身書法教育事業,桃李滿天下

著作:

《怎樣寫瘦金體》,《瘦金體基本筆畫64種》,《瘦金體結構54法》,《瘦金體偏旁部首120例》,《瘦金體章法18譜》,《方正邱氏瘦金字型檔》,《瘦金體逐字分析法》,《瘦金體轉移臨摹法》,《瘦金體硬筆九字速成法》,《宋徽宗瘦金體書法作品大全集》。

藝術觀點

最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初期每天練一到三個字(貪多是大忌),嚴格執行“移魂大法”,字字格對格臨寫,看準每一個筆畫在格子中的位置,再用空白米字格精準的對臨下來,原則上要求要有影印機精神,越嚴厲越美麗。每個字按要求寫五十到一百遍,時間四十五分鐘到九十分鐘,可以分上午和下午。每字一百遍寫來均與原帖一模一樣,不能有絲毫偏差和隨意篡改,儘量達到人類模仿之極限。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成功=正確的方法+堅持,成功一定要有量的積累,由量變到質變。成功又不僅僅是數量的疊加和簡單的重複,錯誤的練習寫一萬遍也是錯誤的,甚至會不斷鞏固錯誤,以至於積重難返。所以從一開始就要用正確的方法進行練習。只有正確的重複,才是有效的,堅持正確的重複,也一定可以成功。

關注「瘦金體書法研修院」

瘦金體是中國文化藝術史上最顛峰時期誕生的頂極藝術,不僅楷書體,其行草書同樣登峰造極獨樹一幟,是一個完整的藝術體系!傳承與發揚瘦金體書法藝術已刻不容緩。瘦金體書法家、理論家、教育家邱金生先生主講《瘦金體書法大講堂》,讓人們學習、掌握迷人的瘦金體書法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