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代明君魯國魯隱公之死,其中竟有這麼多事

菜單

一代明君魯國魯隱公之死,其中竟有這麼多事

羽父調頭跑到太子那兒說:”太子啊,你哥哥當皇上十幾年啦,已經當上癮了,不但不想交權,還打算害死你呢。“太子一聽,也嚇得不輕。羽父於是又自告奮勇:”只要你答應上臺之後許我個首相,我就替你把你哥哥除掉。“

一代明君魯國魯隱公之死,其中竟有這麼多事

太子一聽何樂而不為?可巧隱公沒當政時,曾被鄭國俘虜,賄賂了鄭國大夫尹氏才得以脫身,所以隱公把尹氏的家神供一座園子裡,時不常地去祭拜一下,祭拜完就住在附近大臣蒍氏家裡。羽父就趁隱公去祭拜時把隱公給殺了,並嫁禍給蒍氏,繼而滅蒍氏家族以滅口。隱公的死,在《春秋》裡只有平淡的一句”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沒有人能看出他其實是被弒。

而在《史記》中:”揮使人弒隱公於蒍氏,而立子允為君,是為桓公。“魯隱公確實是被人謀殺了。俗話說:”歷史是驚人的相似。“十八年後,桓公也和他的哥哥隱公一樣,被人奪妻弒命,死的和隱公一樣悽慘。按照古代《諡法》:”不屍其位曰隱“。基本反映了後世對魯隱公的評價:執政平庸,但沒有野心。

一代明君魯國魯隱公之死,其中竟有這麼多事

魯隱公的一生,雖沒能夠使魯國強大起來,但他能夠從國泰民安,養民生息的戰略思想出發,不勞民不擴張,幾十年舉國無戰事。在列國爭雄戰火連綿的漩渦之中,魯隱公能率領臣民,遊離事外,獨善其國,確實是位難能可貴、仁義恤民的君王。

不過魯隱公沒有大過失卻不得善終,後世評價除了苛責桓公,筆伐羽父外,基本都認為他是咎由自取。清?高士奇的批評尤其鋒利中肯(見《左傳紀事本末》卷五)。他認為:魯隱公之失,不在於讓位,而在於讓位之道考慮不周。惠公去世時,太子姬允已經六、七歲了。隱公此時之上策應該是學其祖宗周公輔佐成王之故事,”抱負以臨群臣,聽國政“。這樣,自己代理國相,行攝政之事就名正言順了,以後想歸政於太子也比較容易。即使有奸人想從中挑撥,也難以找到藉口。而現在,隱公成了事實上的國君,不管國人、大臣還是國際輿論,都得承認這個事實,並且不知道他對太子的真實打算。雖然他有退隱的準備,但仍不足以安撫太子的不安,也不足以杜絕羽父之流的野心家的陰謀。

一代明君魯國魯隱公之死,其中竟有這麼多事

所以,隱公有心讓位,或有其事。但貪戀權位,猶豫不決,則是禍根。加上自己駕馭政治的能力本身就不足,不但不知如何約束下屬,更不知如何保護自己,處於政治漩渦中心的他最終沉沒也就理所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