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林黛玉諷刺劉姥姥“母蝗蟲”,薛寶釵卻不“以貌取人”

菜單

林黛玉諷刺劉姥姥“母蝗蟲”,薛寶釵卻不“以貌取人”

林黛玉諷刺劉姥姥“母蝗蟲”,薛寶釵卻不“以貌取人”

薛寶釵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知人”,依靠這個能力,她獲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薛寶釵樂身邊的人,不論身份高低貧富貴賤,只要有困難,她都會伸出援助之手。

薛寶釵幫助史湘雲組織宴會,其實史湘雲並不是賈家的人,就是在史家,也不過是個名義上的小姐,沒有什麼實際福利,更別提權力了,就連做個東道請朋友吃個飯,都要為錢的事兒犯難,另外還要自己做女工來補貼家用。但薛寶釵並沒有因此而看低湘雲,對她十分照顧,每次湘雲來大觀園小住,都是住在薛寶釵的蘅蕪苑。

林黛玉諷刺劉姥姥“母蝗蟲”,薛寶釵卻不“以貌取人”

《五十七回》裡,薛寶釵又幫助了未過門的弟媳婦邢岫煙,不但仗義幫邢岫煙出主意應對賈府的下人,還主動幫她贖出當掉的衣服。至於幫助林黛玉,就更多了,替她開導結煩難,還給她送來燕窩。很多人都認為薛寶釵的這些行為都是為了收買人心,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認為她的行為完全是功利心驅使,她也許開始並沒有想嫁給賈寶玉,她的行為,至少是部分源於她對別人的同情,她能夠體察別人的難處,這是一種可貴的品質,與收買人心的刻意並不完全一樣。

儘管林黛玉看薛寶釵不順眼,但薛寶釵卻一直不吝讚美。賈寶玉因為史湘雲和林黛玉都跟他生氣,情緒不可紓解之時,寫了一首偈子: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雲證。無可雲證,是立足境。林黛玉看了之後說:“固然好了,只是據我看,還未盡善。”林黛玉又續了兩句:“無立足鏡境,是方乾淨。”薛寶釵聽了立刻誇林黛玉:“實在這方徹悟。”她還引用了禪宗師祖惠能的故事,故事中惠能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比神秀的詩句“時時常拂拭,勿使惹塵埃”比境界高了很多,把林黛玉比作惠能,這樣的誇獎的確是高。

林黛玉諷刺劉姥姥“母蝗蟲”,薛寶釵卻不“以貌取人”

《四十二回》裡林黛玉諷刺劉姥姥是“母蝗蟲”,薛寶釵說:“世上的話,到了鳳丫頭嘴裡也就盡了。幸而鳳丫頭不認得字,不大通,不過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顰兒這促狹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將市俗的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這‘母蝗蟲’三字,把昨兒哪些形景都現出來了。虧他想得倒也快。”這一誇,把兩個人的好處全說了,尤其是林黛玉的用詞精妙之處,倒是被她註釋得增色不少,所以別人都說薛寶釵:“你這一註解,也就不在他兩個以下”。

不但是照顧到賈母疼愛的外孫女林黛玉,就連賈府的小老婆,薛寶釵也願意捧一捧。《五十六回》裡,探春要在大觀園實施開源節流的改革,每說一項,平兒都從容應對一項,這時,薛寶釵笑道:“你張開嘴,我瞧瞧你的牙齒舌頭是什麼做的。從早起來到這會子,你說這些話,一套一個樣子,也不奉承三姑娘,也沒見你說奶奶才短想不到,也並沒有三姑娘說一句,你就說一句是;橫豎三姑娘一套話出,你就有一套話進去;總是三姑娘想得到的,你奶奶也想到了,知識必有個不可辦的原故……他(指平兒)這遠愁近慮,不卑不亢。他奶奶便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不和也變和了。”

林黛玉諷刺劉姥姥“母蝗蟲”,薛寶釵卻不“以貌取人”

她這一段話,不但說透了平兒的左右為難,還很難得地看出了平兒在處理這件事上的高明之處:雖然低調隨和,處處贊成探春,但也處處維護著自己的主子王熙鳳。關鍵是,薛寶釵還聰明地點出了平兒這樣做的目的:為了她的主子和大觀園姑娘們的親密和睦。可以說,薛寶釵是分析人心的高手,經常主動當綠葉,來襯托別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