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贏在起跑線上就真的贏了嗎?——《成長的邊界》

菜單

贏在起跑線上就真的贏了嗎?——《成長的邊界》

由比爾蓋茨重磅推薦,萬維鋼、李笑來、古典、採銅、成甲齊聲盛讚,關於自我成長,終身學習的一本書,顛覆了我們對於專業人士的所有認知,讀後讓你不再迷茫,不再焦慮。

在引言中,作者就引用了兩大體育巨星費德勒和老虎

·

伍茲的故事。

兩大傳奇巨星費德勒和老虎

·

伍茲有著完全不同的成功之路。

網壇巨星費德勒的母親是一位教網球的教練,但是她從來沒有教過自己的兒子費德勒打球。費德勒從小練過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他上過籃球,手球,網球,乒乓球,羽毛球課,大大小小的運動他都接觸過,日後的他能擁有高超的運動天賦和強悍的手腳協調能力,都要歸功於涉獵這麼多體育專案的經歷。

而老虎

·

伍茲和下國際象棋的波爾加三姐妹卻是完全相反的成長路徑。

老虎

·

伍茲和波爾加三姐妹的成功完全符合一萬小時定律、刻意練習、深度工作這些理論:成名要趁早,想成為專家,越早開始深入的練習越有幫助。

由此作者引申出

友好型的學習環境

這一概念,這也是

刻意練習

的定義,

——

既要遵循一萬小時定律,又要儘早開始技術性練習,越早越好。

但是作者又指出,世界上有多少事情,真的像下國際象棋和高爾夫球一樣有法可循?

由此作者又提出了友好型學習環境的反面

——“

惡劣型

學習環境。

有些領域與高爾夫球和國際象棋相反:競賽規則通常不甚明晰或者不夠完整,重複的模式時有時無,或者不夠清楚;而反饋常常滯後,或者不準確,或者兩者兼有

——

這就是

惡劣

的學習環境。

而老虎

·

伍茲和波爾加三姐妹的故事,給人們留下了錯誤的印象

——

人類學習技能的環境是極其友好的,如果真是如此,儘早開始專業化練習,兼顧精準和技巧,理應有良好效果。

但在大部分體育專案和其他的學習環境中,這樣做明顯是行不通的。

萊斯大學組織行為學教授埃裡克

·

戴恩將這種現象稱為

認知壁壘

,如果要想打破這種

認知壁壘

,做法必須是和

一萬小時定律

的思路南轅北轍。

作者提出的觀點是:一萬小時理論很有價值,但是有適用的場合限定,更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廣度。

克里斯

·

託弗康諾利是一家心理諮詢公司創始人之一,該心理諮詢公司幫助取得很高成就的人發揮最佳狀態。克里斯

·

託弗康諾利發現,那些可以成功轉型的人,在職業生涯早期就接受過更廣泛的培訓,保持多條

職業渠道

通暢,即使他們在追求一個主要的專業時,依然如此。

他們能夠跨越能力範圍,成為通才,都是擅於避開

認知壁壘

作者在第六章中,又以梵高舉例。

梵高這一生:在職業生涯早期,似乎一直屬於迷失中,始終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合適方向。做過很多工作,他做過牧師,書店職員,藝術品交易員,教師,甚至還曾經是一位狂熱的傳教士,每一份工作都很投入,都傾注了熱情。但是直到快

30

歲,才開始認真的學習繪畫,但在他短暫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面,誕生了那些不朽的作品。

讀到這裡,讓我想起來我國著名畫家黃永玉老先生。

黃永玉的職業生涯曲折多變。他出生於

1924

年,由於出生貧苦,少年便靠木刻可以獨立謀生,他做過瓷場小工、教員、教員、劇團見習美術、編輯編劇,最後任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副副主席。黃永玉自學美術、文學,被世人稱之為一代

鬼才

,精通詩歌文章小說劇本,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為畫荷花,整天吃住在池塘邊臨摹得其精髓;為畫古樹,於寺廟大樹下廢寢忘食數日。即使成名後,也始終不忘廣度學習和發展。

70

多歲獨自一人遊覽法國、義大利、澳大利等,烈日下作畫,其畫收藏價值極高,已經達到一百萬一平方尺的價格,名聲響徹海內外。

而黃永玉以他養的猴子為原型設計的猴票,從發行價

8

分(面值)漲至

1。2

萬元,身價翻了

15

萬倍,整版價格更是達到約

150

萬元,成為中國郵市的神話,一提起猴票,中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黃永玉的成功離不開他的天賦,更離不開他曲折多變的經歷。

我們培養孩子,也不能拘泥於

友好型學習環境

而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打造

通才

。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好奇心,擴充套件廣度的學習,才是成功的關鍵。

精神上的自由和個人使用是力量的源泉,而

贏在起跑線

完全被高估了。

贏在起跑線上就真的贏了嗎?——《成長的邊界》

贏在起跑線上就真的贏了嗎?——《成長的邊界》

贏在起跑線上就真的贏了嗎?——《成長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