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44歲才當上知縣,用一生寫就“卓異”,清朝第一清官

菜單

44歲才當上知縣,用一生寫就“卓異”,清朝第一清官

44歲才當上知縣,用一生寫就“卓異”,清朝第一清官于成龍

為官不易,做清官就更難了。于成龍與和珅相比,簡直就是一個是“神”,一個是“鬼”。可是如果沒有電視劇《于成龍》簡述他一生事蹟的話,試問有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他曾三次被康熙皇帝賜匾“卓異”,他也用一生寫就這兩個字。但為何他那麼有能力的一個人為什麼一直到44歲才當官呢?

44歲才當上知縣,用一生寫就“卓異”,清朝第一清官

明代崇禎十二年,他參加科舉考試,結果省城鄉試主考公然接受考生賄賂,他看不過,在試卷上痛陳國家弊端,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在文章之上。對於哪些批改考生文章的考官來說,這樣一篇罵自己的話,毫無可取之處,可想而知他只得了一個備取生的名頭,不算中舉,不過還算幸運的是,可以直接參加會試。原本以他的才能,已經過了會試,可是他看破朝廷的黑暗,不想做官,便以父親年老無人照顧為由,回到家鄉。清朝建國之後,他又重新開始了科舉之路,結果這次也不如意,考了幾年都沒能考中。

44歲才當上知縣,用一生寫就“卓異”,清朝第一清官

在順治十一年,兄長病故,自己的三兒子又出生了,父親年老體衰需要人時時刻刻照顧,加上長子和二兒子要讀書,家中的開支越來越大,無奈,他只得放下書本,為了養家餬口忙於家務。過了四年,父親去世,他進入國子監學習。到了順治十八年,他終於有機會踏上仕途,可是此時的他,已經是44歲的中年男子,而他做官的地方,又在偏遠的廣西羅城。面對家人的勸阻,羅城環境的惡劣,他沒有放棄自己的抱負。那時候的羅城只有六戶人家,縣衙破爛,他只得委身與關帝廟。在羅城三年,他秉承著“治亂世,用重法”的方法,使得羅城恢復生機,竟出現百姓安居樂業的景象。

44歲才當上知縣,用一生寫就“卓異”,清朝第一清官

公元1667年,他被兩廣總督賞識,第一次被皇帝賜匾額為“卓異”,表示對他的工作做出了肯定。轉而為四川合州的知州,不到兩年光景,合州人口劇增,開荒之地增加。不論他在哪一個地方,都能做到最好,都能受到老百姓的愛戴。隨著他的官越做越大,工資漲了,可是生活卻過得越來越苦。為了不讓官員有上行下效的藉口,他帶頭實行節儉,每日粗茶淡飯,和僕人一起用餐,青菜就是他的主食。以至於老百姓們都稱他為“於青菜”,但是在他所管轄下的官員,都和他一樣生活節儉。為官20多年,從不把家屬帶在身邊,從離家一直到64歲才得以見結髮妻子一年。這就是他,于成龍。

44歲才當上知縣,用一生寫就“卓異”,清朝第一清官

當時朝廷為了對付佔據臺灣的鄭成功後代,在沿海地區特別是福建,實行了“海禁”,嚴禁老百姓們出海。當地官員為了向朝廷邀功請賞,把無辜老百姓隨便加上一個罪名,使得民不聊生,“通海”罪名讓許多老百姓妻離子散。朝廷讓他到福建任職之後,他在審閱以往案件以及新的案件時,小心謹慎,發現因為通海罪被定處以極刑的就有上百人,這些人中還有婦人和孩子。於是他下令對此案重審,在他的據理力爭之下,先後有上千民老百姓以無罪釋放。老百姓稱讚,一直到現在福建還流傳有他的事蹟。康熙二十三年,他因為勞累過度,死於任上。一代清官為民做主的清官就這樣結束了一生。

44歲才當上知縣,用一生寫就“卓異”,清朝第一清官

一個好官的故事說不完,也道不盡,因為他永遠活在老百姓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