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菜單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話說張孝祥《六州歌頭》更是南宋初期愛國詞章中的傑作。它的創作緣起是這樣。虞允文取得采石大捷之後,金主完顏亮敗退到揚州被部將所殺,金兵退回淮河流域,暫時休戰。這時候,主戰派大臣張浚奉朝廷詔令由潭州改判建康府,兼行宮留守。次年正月,高宗到達建康,張孝祥也到了建康。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一天,在張浚延請賓客的宴席上,張孝祥一想到當前嚴峻的局勢,激憤不已,於是,即席揮毫,寫了這首詞: 據南宋人無名氏《朝野遺記》說,張讀完這首詞,“罷席而入”。原因是什麼,《朝野遺記》沒有說。這就不由得令讀者頓生疑竇:如果說張很欣賞這首詞,那應該是一邊讀,一邊“擊節而歌”;如果說,這首詞觸到了這位張大帥的痛處,惹得他不高興,那也應該是“衝冠而起”;他卻偏偏是“罷席而入”,那究竟是為什麼?還是讓我們梳理一下詞章內容吧。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上片無疑是寫敵我雙方嚴峻的態勢:紹興十一年達成的所謂“和議”,就明確約定,以淮河中流作為宋、金的分界線。一開章,詩人就把淮河作為觀察點:極目望去,長淮南岸,草莽叢生,煙塵昏暗,霜風悽緊,悄無邊聲。沒有崗哨,沒有戰備,呈現出一派蕭瑟荒涼的景象;北岸呢,也就是詞章中的“隔水氈鄉”,金人佔領區,那裡的景象卻完全不同,你看吧,土堡哨所,縱橫林立;戰馬馳驟,燈火通明。處處響起胡笳號角聲,練兵戰鼓聲。這不明明是說:敵人亡我之心不死,正在馬厲兵,磨刀霍霍麼?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作為愛國將領,怎能沒有危機意識,不感到驚惶不安憂心忡呢?下面分析導致這一態勢的原因。南宋決策者一心想著什麼像古時候大舜那樣“舞幹羽以懷遠”不但偃兵休戰,還派使節往來,賠款割地、納表稱臣,不惜以犧牲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為代價,換來偏安一隅以苟延殘喘。這樣喪權辱國的投降妥協政策,不感到難為情嗎?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如今,抗金愛國志士請纓無路,只能讓手中武器塵封蟲蛀,眼巴巴地看著歲月流逝卻一事無成,淪陷了的故國神州卻渺茫遙遠!如此下去,光復何期?想到這兒,怎能不使人義憤填膺,悲傷欲哭?字裡行間洋溢著火樣的愛國激情,流淌著一腔滾燙的熱血!作為主戰派大臣,作為統兵主帥的張浚讀到的何止是一首情真理贍的愛國詞章,何嘗不是聽到一聲抗金救國的戰鬥動員令?你想,哪怕面前是玉液瓊漿,張咽得下去嗎?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儘管席上賓客如雲,張浚坐得住嗎?“罷席而入”既是這首詞最好的情感效應,不也正是對這首詞藝術魅力的最高評價嗎?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有很多地方與蘇軾相似,宋人湯衡就持這樣的觀點。他在《紫薇雅詞·序》裡就說,張孝祥的詞和蘇軾的詞“同一關鍵”,還認為:蘇軾之後,“能繼其軌者”就是張孝祥。也許,《念奴嬌·洞庭湖》一詞就為此說提供了最好的印證。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據《宋史·本傳》載: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張孝祥被任命為鎮江府知府,兼廣南西路經略安撫使,七月到任,“治有政績”,深受老百姓愛戴。可是第二年六月,“復以言者罷”,遭到讒毀和彈劾落職北歸。八月間,當他途經湖南洞庭湖的時候,因時近中秋佳節,一天晚上,皓月朗照,明河在天,萬頃煙波,風平浪靜。他頓時思緒沸騰,情懷難以,援筆譜成這首詞,為我們營造出一個霽月光風,晶瑩澄澈的藝術境界: 是瀟湘女神為了安慰我這貶謫歸來的遠方遊子嗎!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時近中秋了,連唐代詩人孟浩然也曾驚呼“波撼岳陽城”的洞庭湖,竟然安瀾息浪,“更無一點風色”!廣袤八百里的湖面儼如一方碩大無朋的用碧玉磨成的明鏡,平靜的湖面更顯出它的廣闊無涯。用不著誇張,簡直就像用美玉鑲嵌的“三萬頃”良田。在這麼廣闊而又平靜的湖面上,棹一葉扁舟,從流飄蕩,如閒庭信步,似曠野徜徉,你說,該是何等安恬與愜意!看看天上,那普照環宇的一輪皓月分來幾許清輝朗照湖面,那橫亙天庭的一脈銀河,在閃耀著粼粼波光的湖心投下明亮的倩影。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使上下內外,碧空湖底,晶瑩澄澈,一派光明,連我這靜坐舟中的遊子也被照得遍體通明、渾身透亮!宇宙的光華淨化了遊子的心靈,純潔的內心也強化了宇宙的光亮!物我交融,天人合一,人與自然,渾然一體!滌盡了塵俗喧囂,忘懷了人間得失,頓覺萬慮全肖,倍感神怡心曠!這樣的“妙處”,只能悠悠然心領神悟,實在難以用蒼白的語言和拙劣的文字與君訴說!回想起在嶺南一年來的仕宦生涯,真有萬千感慨!明月的清光可以照亮肝膽!靜夜自思,襟懷坦蕩,冰清玉潔!除了微蒼的兩鬢、稀疏的短髮,只有單薄的衣襟與清風兩袖,此外更何所有呢?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任憑宵小們飛短流長,無中生有吧,我則是無愧無作,穩穩當當地乘坐一葉扁舟,漂浮在浩森煙波之上!這時候,詩人不由想入非非—我要盡情地舀取西江的江水作為醇美的酒漿,拿來北斗七星作為飲酒的勺器,邀請日月星辰、世間萬物作為座上賓客,與他們一道,細斟漫酌,盡情暢飲!

有人說,無論是胸襟、人品,還是才學、詞風,張孝祥與蘇軾相似

什麼蝸角功名、蠅頭微利,什麼宦海升沉、“紫微青瑣”,統統拋到九霄雲外!想著想著,詩人情不自禁地用手敲打著船舷,引吭長嘯,寵辱不縈於心,連“今夕何夕”,今天是什麼日子,都忘記得乾乾淨淨!這時候,詩人真的是無物無我,興會淋漓,“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難怪有詞評家說,這首詞表現了張孝祥一種“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識”,儼如一篇具有蘇軾風情的小型《赤壁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