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跨專業考研—考研隊伍中的敢死隊

菜單

跨專業考研—考研隊伍中的敢死隊

跨專業考研—考研隊伍中的敢死隊

近年來,跨專業考研隊伍日益壯大,很多考生選擇了報考自己喜歡卻與和本科不同的專業,對於這些人來說,可謂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簡直就是考研隊伍中的敢死隊。

那麼,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跨專業考研呢?

之所以選擇跨專業考研,無非是因為這幾種原因:

第一種,對本科所學專業不感興趣,而想透過考研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繼續深造的;第二種,覺得現在所學專業就業前景不怎麼好,擔心找不到好工作,所以想換一個好就業的專業;第三種,很晚才下定決心考研或者在備考期間發現專業課太難,想挑一些專業課簡單一點的專業來考,於是就選擇了跨考。說到底,就是不想安於現狀,而是想抓住跨考這一個機會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得到更好的發展。

那麼,跨專業考研難嗎?

跨考分為三大類:跨地區、跨學校和跨專業。其中,跨學校指報考本科所在學校以外的院校;跨地區是指報考本科學校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外的其他地區的學校,跨專業是指報考非本科所學專業。這三類難度有多難呢?先給大家分享一個考研難度等級表:

跨專業考研—考研隊伍中的敢死隊

等級一:本學校、本地區、本專業

對於這類研考生來說,考研上岸率還是很高的。備考資訊資源基本上能快速獲取,畢竟是本科所學專業,對該專業的課程有比較深的瞭解,關於專業課的出題方式和重難點的掌握程度是好過外校考生的,而且複試的時候要是遇到認識的導師,那就很容易過關了。所以,只要充分利用好了這些有效資訊,然後積極備考,那成功上岸就問題不大了。我有兩個本科同學就是報考的本學校,結果都成功錄取了,後來跟著他們認識的導師一起搞科研了。

等級二:跨學校、本地區、本專業

相比於等級一,難度稍微要大一點。這時候難點就在於要提前獲取目標院校的一些招生資訊、專業課的考試範圍和參考書目等,做好資訊收集與整理工作。不過還好是本地區,複試的時候就不用跑特別遠。

等級三:跨學校、跨地區、本專業

等級三的難度等級居中,選擇跨學校、跨地區和本專業的報考生比較多,因為很多人考研的初衷就是想去一些發展得比較好的城市或者是比本科學校好的院校。難度在於跨學校和跨地區的資訊收集和整理上。

說白了,考研其實是一個資訊收集和整合的過程,有些人掌握了有效的資訊,那複習起來就會輕鬆許多,而未掌握有效資訊的人,就跟無頭蒼蠅似的,在考研過程中很容易就會走彎路,花了大把的時間卻做了無用功,這是得不償失的。收集目標院校招生情況,專業課考試範圍及參考書目,考研的相關動態等這些資訊都是考研的一些準備工作,是必不可少的,這對於考生來說至關重要,直接影響你的考研結果。

等級四:本學校、本地區、跨專業

與前面幾個等級相比,等級四難在跨專業,不過好在是本科學校,收集資訊資料難度不是那麼大,這類跨考生要與學校該專業下的老師或者同學多溝通,多收集一些有效資訊,還得比別人早一點複習,因為你得先把另外一門專業打好基礎。相比於跨地區和跨學校,跨專業難度還是比較大的。所以決定跨專業考研時,一定要儘早開始複習。

等級五:跨學校、跨地區、跨專業

難度最大的當屬於等級五:跨地區、跨學校和跨專業,這就是所謂的

“三跨”。三跨之所以難,主要是因為你得重新進入到一個相近或者完全不同的領域,所以可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收集資訊,還得了解和掌握另外一個專業的內容。如果你真的下定決心要跨考,那你就得比別人付出更多的努力,還得要無所畏懼。

關於學校和地區的困難,我們努力一下還是可以克服的,但跨專業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它主要難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跨專業的話,你得再學另外一門有點相關或完全不相關的專業,你的競爭對手,大學本科就是該專業,有比較紮實的基礎,而你從別的專業跨過來,難度可想而知,相當於雞蛋碰石頭。有句話說得好:隔行如隔山,相比於選擇本專業的研考生,跨專業考研雖是一條並不平坦的路,但卻是一次勇敢的選擇。

其次,你的信心難免會有所動搖。畢竟是跨專業,最大的阻撓可能是專業課的複習,你所面臨的壓力和困難遠比想象中的還要多,這就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比如急躁、頹廢、喪氣、焦慮和恐懼等。我有一個研友,他就是從土木工程跨到化學工程,他吃下的苦,我都是看在眼裡的,還好他堅持下去了,最後也成功上岸了。有些跨考生甚至嚴重要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所以,很多跨考生都很難堅持下去,半路打退堂鼓的不少。

那麼,跨專業考研那麼難,需要怎麼克服?

1。

面對全新的專業知識,跨考生得改變之前的固有的思維方式,蒐集一些新專業的行業動態,拓展新專業的知識領域。要想把另外一門專業課學好,建議要比別人早點複習,別人大三下學期開始複習,那你大三上學期就得開始複習,這段時間可以重點學習所選擇跨考的專業,先把基礎打好,後期備考的時候就不會那麼吃力。在這裡,我建議各位跨考生不要和選擇本專業考研的考生進行比較,你們的複習計劃和進度都是不一樣的,不要看到別人複習專業課順風順水,自己卻如履薄冰而影響了你的心態,管好自己就好了,不要想著一下就能把一門全心的專業課學好,那是很難的。

2。

考研是一場資訊戰,你要做的,就是要充分了解目標院校該專業的招生簡章、擬招生人數、歷年報考人數和錄取人數、報錄比、推免人數、複試分數線、復錄比和參考書目等情況,對這些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結合自己的自身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或專業,重點是要多接觸你考的專業的資訊,整理相關的核心知識點,清楚了上述情況之後,你才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準備,而不會因為資訊收集不全而感到迷茫或者走彎路。

3。

覺得累了,不要擔心,你正在走上坡路。建議大家在心情煩躁,學不下去的時候就放下課本,找個沒人的

地方坐下來好好想想自己當初為什麼會選擇跨考這條路,選擇了這條路對自己的未來有什麼幫助,進行深刻的反省。對於跨考的考生而言,雖然跨考是一次很艱難的挑戰,但也是一次選擇專業的機會。你想啊,假如在大學期間,你發現學的不是自己喜歡的專業,那跨考就是一次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可以透過考研跨專業來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

插一嘴:跨專業考研等於浪費了四年的大學時光嗎?

一說到跨專業考研,很多人都會感到驚訝,就會覺得,你考本專業不好嗎,為啥去趟那渾水,你這大學四年不就相當於白讀了嗎,在一定程度上研究生教育培養複合型人才,複合學科背景也將會在日後的就業求職當中發揮出更大的優勢,很多領域都是有所關聯的,也就是所謂的

“交叉學科”,我們可以主動發現本專業和跨考專業之間的聯絡,然後再結合這些聯絡創造出新的思維路徑出來,還可以揚長避短,把本科所學的精髓用到跨考專業上,那就成為了你的獨特長處。還可能有這種情況:本科所學的專業不好就業,而跨考的專業反而就業前景非常可觀。

既然決定了要跨考,那麼需要先了解哪些內容?

1。

瞭解目標院校該專業是否限制

跨考生需要提前知道的是,有不少學校與專業是不接受跨專業的或者是有條件限制的,以比較火爆的會計碩士專業為例,就有些院校就有報考要求,比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報考條件為只接受本科為會計學、財務管理、審計學三個專業的考生,或實際工作為會計、財務、審計類崗位的考生;還有長沙理工大學,限招經濟與管理類考生,非經濟管理大類考生需具有管理學第二學位;另外還有南華大學,報考條件為:跨專業考生需要有一定的財務、會計、審計、金融等相關專業基礎知識或工作背景。

2。

瞭解目標院校該專業是否需要加試

這一點要清楚:根據國家規定,對於同等學歷資格(以報名時為準)報考的考生(不含

MBA

和法律碩士聯考的考生),一律都要加試。而對於國家承認學歷的全日制本科畢業生是不需要加試的,可以正常參加初試和複試的,初試科目見目標院校釋出的招生簡章。另外,有些學校會有這樣的要求

跨專業考生考上了之後,讀研期間必須彌補一定學分的專業基礎課程。都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些學校為了能考驗學生的真實水平,不排除會有加試的可能,所以,跨專業考生在選擇院校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目標院校在考研複試的時候是否有加試,提前做好準備才能輕鬆應對。

3。

該專業是否需要一定的基礎

有一些這樣的專業,它們雖然接受跨專業考研的考生,但是需要有一定的基礎,否則很難考上,即使透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在今後的學習生涯中還是會困難重重的,給大家講一個例子,我有一研友從機械工程跨考到化學工程,讀研期間苦不堪言,差點拿不到畢業證和學位證,因為他讀研的時候需要做大量的實驗,可是他搞不懂那些實驗所需的藥品和儀器,以至於他在做實驗的時候經常出錯,寫畢業論文的時候也不會寫,後來在導師、師兄師姐和同學們的幫助下,他才能順利畢業,所以,跨專業可以,但是不要亂跨,有一些需要基礎的專業儘量不要去跨,風險很大。

關於跨考的幾點說明:

1。

近年來,跨考考研隊伍中有不少的理科生跨考文科類專業,比如會計學、金融學和行政管理等專業,這些專業就業前景不錯,而且不需要考數學,很多都是需要理解和背的知識點,所以跨考難度不大。

2。

一般醫學專業是不接受跨考的,由於本科一般是五年制,專業基礎比較深,需要掌握的知識比較多,其他專業的考生一般是不能跨到醫學相關專業的。

3。

不要因為自己的任性而跨考一些跨度大的專業,如果沒有相關領域的工作經驗,跨度比較大的學科專業一般是不允許報考的。

4。

很多跨考生也許會有這樣的疑問,跨專業考研和考本專業分數線一樣嗎?不管你是否跨考,分數線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你是跨考生而另眼相待。

5。

建議文科不要跨考理科,難度係數非常大,理科不像文科一樣背一下就可以了,而是需要有很強的計算能力,即使你初試僥倖過了,那複試的時候也是難度重重的。

最後,希望各位跨考生能找對學習方法,轉換思維方式,再多給自己一點信心,悄悄告訴你們一個訊息,其實很多導師挺看好跨考生的。不管是考本專業的跨考的,我都希望大家能成功上岸,加油!

後續我會給大家推薦一些跨考容易上岸的專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