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小康社會起自何時?原來還有這個來由!

菜單

小康社會起自何時?原來還有這個來由!

當代中國最響亮的聲音就是小康社會,由建設小康社會,發展到現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餘年間,小康社會的聲音如雷貫耳,暖人心肺。倘要追問,小康社會起自何時?那我們必然要和帝堯再次照面。

瞧,帝堯已經來到了康莊。康莊,如今是臨汾城東北角的一個村莊。村莊不大,卻有一塊大得能承載千年滄桑的石碑。這塊碑上刻著一首聞名遐邇的《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於我何有哉。這詩歌樸實得幾乎像是大白話,可就是這大白話一般的詩歌向我們展示了帝堯那時的鄉村情景。帝堯走來時並不知道這兒是康莊,也就是巡訪一個和千千萬萬普通村莊一樣的地方。或許那是個午後,天空掛著不熱不冷的太陽。村裡到處整潔,靜悄悄的不見個人影。剛剛收過秋莊稼,人們於什麼去了呢?

小康社會起自何時?原來還有這個來由!

帝堯正在納悶,忽然村頭響起一陣笑聲。順著聲音走去,來到一個大場。哈呀,人擠得滿滿的,怪不得村中無人,全跑到這兒來了。這麼多人在幹啥呢?他緊走幾步,挨近外圍朝裡頭一看,是在遊戲。只見地上豎著一塊木板,有人手中拿著一塊木板,突然一甩手臂將木板拋扔出去,正好打中地上那塊,人群中發出歡心的笑聲。哈呀,這是在做擊壤遊戲!笑聲未落,跳出一個人來,上去拿了木板就要投擲。大夥狐疑地看著他,好像在說:“你能行嗎?”

小康社會起自何時?原來還有這個來由!

原來,這是位老者,頭髮白了,鬍子白了,連眉毛也白了。白頭老翁卻微微一笑,拿著木板唱出聲來。他唱的就是這首歌。因為這是在做擊壤遊戲,所以這歌也就被稱為《擊壤歌》。帝堯看到此情也舒心地笑了,笑著問:“這是什麼村莊?”有人告訴他:“康莊。帝堯高興地說:“真是小康人家!”就這麼,小康人家的美稱生成了。不僅如此,人們還把帝堯他們走過的那條大道稱為康莊大道。如同魚兒離不開水,小康人家當然要生成在小康社會。因而,後世的文人學士,回望那個時期總是冠之以原始古樸而又美好的小康社會。小康社會的源泉就在康莊,涓涓清流,滔滔汩汩,一直流到了今天,流到了我們的面前。

小康社會起自何時?原來還有這個來由!

從康莊順流直下,唱響今日的不僅是小康社會,還有那首《壤歌》。《擊壤歌》被視為我國的第一首詩歌,清代沈德潛在編纂《古詩源》時首選的就是此詩。由此詩可以看出,中國詩歌一開源就獨抒性靈,不以政治為題旨去奉迎作歌。這與《尚書舜典》中“詩言志,歌永言”的記載相符合。“詩言志”,不是言政治之言;“歌永言”,不是詠政治之言,而是言自己的心聲,詠自己的性情。可以說,我國的詩歌一開篇就和政治剝離開來。當廟堂政治高唱讚歌之時,詩歌可以“帝力於我何有哉”!

小康社會起自何時?原來還有這個來由!

遺憾的是,隨著政治的逐漸專制,宮廷之上已不可言志,不可詠言,只能看皇帝的臉色行事,把皇帝的一切行為都看得至高無上。皇帝降旨,要遵旨;皇帝辦事,要謝恩;皇帝朝會,還要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這勢必窒息民間百姓的心聲。當政治的專制遮蔽了大地時,所幸《擊壤歌》發出的光芒透出了一道縫隙,在這個政治的夾縫裡生成了蔚為大觀的中華文化,漢賦、唐詩、宋詞就是在其中蓬勃發展起來的。所幸《擊壤歌》如甘霖、如雨露,滋養著無數中華兒女的心田,讓他們的靈魂明淨如碧藍的天空,閃亮如璀璨的群星。因而,中國才會出李白,出杜甫,才會成為泱泱詩歌大國。所以,文化和諧也是相當重要的。

在《擊壤歌》的古老音韻裡,帝堯時期開啟的小康社會,悠然傳頌,不絕於耳,直至成為當今時代的黃鐘大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