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珍珠】人工育珠,一種能讓你吃飽的珍珠,你知道是什麼嗎?!

菜單

【珍珠】人工育珠,一種能讓你吃飽的珍珠,你知道是什麼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南太湖

珍珠形成的奧秘,被譽為最美麗的自然現象之一。西方世界認為珍珠是由天使的眼淚或上天賜予的甘露凝固而成,遂被那些抱負不凡的人用來裝飾自己的珍品。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瑞典科學家格瑞爾來到中國珠源,對人工育珠方式進行細緻觀察,並將技術帶回歐洲。由此逐漸揭開人工育珠的神秘面紗。

【珍珠】人工育珠,一種能讓你吃飽的珍珠,你知道是什麼嗎?!

路易·布唐《珍珠》

在浙江的湖州,也即杭州以北的一座城市,人造珍珠工場就設定在那裡。附近佈滿了一至兩米深的湖和塘,生長著一種很大的蚌,也就是佛像珍珠蚌。這個行業歷史悠久。人們把珍珠製造工序的發現歸功於湖州的一位本地人,名叫葉純陽,生活在公元13世紀末。1925年,法國人路易·布唐在所編寫的《珍珠》一書中如是引用了修拉的描述。湖州距莫干山不遠,是年夏天,外國人赴莫干山避暑人數日增,不知修拉有無至莫干山避暑的經歷,但至少修拉對環莫干山地區的風土人情還是熟悉的。修拉接著說道:“葉純陽死後,人們在距湖州府40公里的小山,為他建立了一座寺廟;在這個寺廟裡他的名聲依舊,仍然受到尊重,逢年過節時,人們舉行特別的佛事活動來讚美他。這屬於一個壟斷行業,由某些村莊和家族控制,如果其他村莊或家族想從事這行業的話,必須向葉純陽寺廟支付貢稅,並承諾支付一筆錢作為寺廟維修費用。中國南方人(主要指廣東人)也從事這項藝術活動,瑞典人格瑞爾記錄了這一切。”這實在是一個令人感興趣課題的細節記錄,小山在莫干山的什麼方位,以何山為參照物,孰大孰小呢?

在人名音譯尚未統一、不規範的時代,路易·布唐根據修拉所說將葉金揚譯作葉純陽。無獨有偶,清咸豐三年(1853)美國人麥嘉湖在某藝術協會雜誌發表論文《中國的珍珠及珍珠製造》,對中國人使用的珍珠養殖方法進行追溯。麥嘉湖曾與英國人海格以及一位居住在寧波的美國醫生於清咸豐元年(1851)冬天一起前往湖州,水路走了三天,到達湖州。在一位聰明的當地嚮導幫助下,找到了德清縣鍾管鎮和十字港(十字港,和鍾管鎮相鄰。大運河來水所形成的河網和湖漾,在德清縣又有運河東、中、西線之分,運河西線即俗稱十字港,穿過鍾管鎮茅山、澉山蔡家高橋,與龍溪相連線)做實地調查。終於獲得了第一手資料,親眼所見能夠展現生長過程的不同階段的蚌,大致弄清了寧波市場上的珍珠和蘇州市場上的蚌的源頭就在這裡。“在鍾管和十字港,大約有5000個家庭從事這一產業,但是他們的主要收入仍來自種桑、養蠶及其他農業活動。那些不善於管理者,會因為蚌的死亡而造成10%至15%的損失。這種珍珠養殖方法主要歸功於當地的一位祖先,他的名字叫餘順陽(Yu Shunyang),後人為他建立了一座寺廟,並在寺廟中為他刻了雕像,以此彰顯他神聖的榮譽。”餘順陽,也即葉純陽。由於據方言讀音記字,難免有偏差。早期的外文書刊,唯英國人海格於1856年在英國皇家學會亞洲學會雜誌發表的論文《中國自然及人工珍珠生產》中準確使用了葉金揚三字。

葉金揚之所以為當地人所知,是因為他發明了附殼珍珠養殖法:“將錫和其他金屬的、木質的、骨質的浮雕放在蚌的貝殼和外套膜之間,經2到3年的養殖,即成。”這一珍珠養殖方法反映出當時的人們已經瞭解珍珠形成的原理。這種將自然界珍珠的偶然形成轉化成有意識的自覺培育過程,是古人的一大創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當時的浮雕多用如來佛像,故又稱佛像珠,每殼上各有對稱的三或四行半球珍珠或佛像珍珠,確是奇觀。佛像每邊放九尊,兩邊相加成十八羅漢,而且對稱整齊,因生產於浙江湖州,故又稱湖州珍珠,這種珍珠,當時是最佳的護身符,人們都用來做配飾,也用來裝飾廟宇。”

【珍珠】人工育珠,一種能讓你吃飽的珍珠,你知道是什麼嗎?!

清佛像珍珠 湖州市博物館

湖州市博物館藏有清佛像珍珠。為什麼麥嘉湖和海格不直接去湖州市區,而要選擇到德清縣鍾管鎮?清末之前,德清縣鍾管鎮和十字港一直都是珍珠養殖的中心。人工養殖珍珠引起居住在寧波的外國人的注意已經好多年了,海格和其他人一樣,之前誤認為當地富商帽子上鑲著的珍珠是假的,實際上它們是真正有價值的珠寶。這些人工珍珠產品是湖州及其周邊市鎮的一項重要貿易品,整個城市都在從事這一貿易。可以設想,很早的時候,湖州養殖的珍珠就作為商品進入了市場,成為城鎮貿易的一種重要商品。即便如1932年《德清縣新志》物產卷中還能找到蚌珠、種珠、料珠的記載,“業此者多鍾管人”,“近銷蘇浙,遠販四川,獨鍾管人能為之”。對於此,我們可理解為鍾管鎮、德清縣的珍珠養殖技藝從葉金揚嗣後的六百餘年間發展得已經極為純熟,且在全國享有盛名。

遺憾的是,受傳統的匠不入史的影響,葉金揚的生平不詳,僅能確考,他生活在13或14世紀,為湖州府人士。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珍珠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早進行人工育珠的國家。葉金揚並不一定是最早開始進行人工培育珍珠的人,奈何關於中國古代人工規模化育珠的記錄非常少,而且也較為零散,但將這些記錄整合起來就會指向同一個人,就是葉金揚。更值得肯定的是,正是葉金揚系統完善了中國人工培育珍珠的技術,將它發揚光大、傳之後世,傳到歐洲,傳到全世界。葉金揚,完全可以被奉為世界珍珠養殖技術始祖。

【珍珠】人工育珠,一種能讓你吃飽的珍珠,你知道是什麼嗎?!

小山漾

葉金揚,這樣偉大的人物,應該有一座祠。小山不小,名見經傳,位於今德清縣阜溪街道龍勝村,又名翠峰山,境內之小山寺是《茶經》中僧法瑤飯所飲茶故事的發生地,也是以宋武康縣令毛滂為代表的武康縣令足跡較多之處。其小山漾還可能是“水上陶瓷之路”的起點,歷史上本地的精美原始瓷供不應求,甚至還定燒高規格的仿青銅禮器,從小山漾裝船,經太湖往無錫、蘇州。小山漾美極,明武康蔡汝楠留有名句:“山之有漾也,既藏舟於壑;漾之有山也,則又藏山於澤矣。”何況又有珠之源美譽,好誘惑!然而小山寺今只剩下了遺址,那麼,葉金揚祠呢?

【珍珠】人工育珠,一種能讓你吃飽的珍珠,你知道是什麼嗎?!

伊麗莎白·斯特拉克《珍珠》

德國人伊麗莎白·斯特拉克於2006年編譯出版的《珍珠》一書稱,“為了紀念這位珍珠養殖的發明人,後人為他建立了一座寺廟。寺廟每年都會舉辦紀念活動,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19世紀。”可惜德清舊志中沒有找到葉金揚祠,也許20世紀下半葉荒蕪了,但當地老人們還有印象,每年二月初六有廟會。

緣此,近年在小山的東南,舊名前山,今德清縣洛舍鎮砂村章家橋自然村重建了珠祖神廟,廟中奉葉金揚像,懸楹聯:“種髓鱗丸得神玉液;採天靈氣納月善華。”

(內容來源南太湖號,作者:莫干山史話,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