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從包公案看其斷案四大法寶:不怕包爺是學霸,就怕學霸懂“八卦”

菜單

從包公案看其斷案四大法寶:不怕包爺是學霸,就怕學霸懂“八卦”

近期在收集整理包公案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我們的

包大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經常腦洞大開、不循常規,各種靈思妙想、信手拈來,無論多麼詭異莫測的案件,到了包大人這裡,均得“明鏡高懸、物無不照”。

據《宋史》記載:

包公性峭直,寡色笑,平生無私書,不妄取,不苟合。千古而下,聞風敬畏,遇無頭沒影之案,即雲:非包爺不能決。

包公見重於世者,如是可觀。由此,包公也以“秉公執法、清正廉明”的形象,在後世廣為流傳,深受群眾擁戴。

透過這段時間對包公案的整理觀察,

我將包公的審案思路總結梳理了一下,暫且戲稱為“四大法寶”,今藉此文詳加闡述,以饗眾友。

從包公案看其斷案四大法寶:不怕包爺是學霸,就怕學霸懂“八卦”

1、法寶之一:善於“捕風捉影”,尋跡發現冤情。

這裡的“捕風捉影”,實則是“明察秋毫”。善於從蛛絲馬跡中去發現案件線索。長期的判案工作使包大人養成了對疑點事件比常人更加敏銳警覺的職業習慣。

一次,包公到城隍廟去行香,途中路過一處小巷,聽聞一婦人在哭亡夫,哭聲半悲半喜,不似常人哀傷,便心裡存疑留了心,待行香歸來,將婦人叫過來一審,遂審出一謀殺親夫案。原來該婦人與鄰居有染,故而將兩根鐵釘從丈夫鼻子裡釘了進去,害了丈夫性命。

鼻子裡釘釘子的情節,一般人是想不到的,但是派去勘察屍體的公差卻能發現,這一細節超出了公差的認知能力,包公遂問公差是何人所教,公差不知包大人問話何意,便說是自己妻子教的。包公遂以此為線索,又審出了公差之妻謀害前夫案。果然也是在鼻子裡釘釘子,要了前夫性命。

還有一次,包公也是到城隍廟去行香,看到廊下有四個和尚,其中三個都是五大三粗的,唯獨另外一個面板白淨,立刻便心下生疑,藉故將他們帶回府衙,用洗澡淨身之法,立刻審出三個和尚拐奸良家婦女之案,令人唏噓。

同樣是聽到婦人哭,有人聽了沒感覺,包大人則從“不那麼哀傷的哭聲”中就聽出了端倪;

同樣都是破了一個殺人案,有人為之沾沾自喜,包大人卻對超乎尋常的驗屍思路保持警覺,從而牽出另一起“案中案”;

同樣都是去寺廟行香,有人看到四個和尚沒感覺,僅僅是路過,偶然瞟一眼,知道那裡有四個和尚而已,包大人就不一樣,他一眼就發現四個和尚中有一個和尚“與眾不同”,像是女扮男裝,從而使該和尚拐騙婦女案不告而發。

從包公案看其斷案四大法寶:不怕包爺是學霸,就怕學霸懂“八卦”

2、法寶之二:明裡“故弄玄虛”,暗裡誘出詳情。

“故弄玄虛”的背後,是紮實豐富的學識儲備與不拘一格的開放式思維。

有布商來告狀,說自己丟了布,誰偷的不知道。因為賊人偷得神不知鬼不覺,古代又不似現在,無監控錄影可以調取,這案子擱別人估計早就成了懸案,但到了包大人這裡就不。

他會透過各種線索的綜合分析,得出布匹就在城內;然後又想出一個“鞭打石碑問布”的離奇噱頭,在城內造聲勢,引眾人來觀,繼而對圍觀人群以干擾縣衙問案為由進行處罰,賣肉的罰肉,賣布的罰布,從罰來的布中發現贓布的下落。

常人追贓,只會想到去“追”,包大人反其道而行之,不去追贓,而是讓贓自投羅網。如此清奇的腦回路,非有開放式思維不可做到。

有兩個人爭鵝,甲說鵝是甲的,乙說鵝是乙的,二人打嘴官司,苦苦分不清楚。包大人在詳細瞭解二人的基本情況後,讓二人回家,告知明天一早來領鵝,屆時自有公斷。二人半信半疑,第二天早上果然被公差喊去領鵝,包大人斷得一點不錯。誰能想到他會根據鵝次日早上拉的屎粑粑的顏色,來斷定鵝是誰家的呢?

鵝又不會說話,身上也不容易有什麼印記,

包大人會從鵝吃的食物顏色與糞便的顏色有聯絡的角度出發,從而根據第二天鵝糞的顏色,判斷出鵝吃的是穀子還是青草,從而推斷出鵝是誰家的鵝。如此破案思路,非有充沛的生物學知識作底,加上開放式的思維方式,不得破案。

明裡故弄玄虛,實則暗藏玄機,背後是縝密的邏輯推理與精細的破案佈局,讓嫌疑人在不知不覺中自投羅網。

從包公案看其斷案四大法寶:不怕包爺是學霸,就怕學霸懂“八卦”

3、法寶之三:每每“裝神弄鬼”,總能詐出實情。

包大人在民間最為膾炙人口的傳頌,當為因其斷案如神,受玉皇大帝特旨,擔任閻羅天子,是以“日審陽,夜斷陰”,可以辦理陰陽兩界的案子。

當然,陰界並不存在,百姓之所以這樣傳頌,其實還是想透過這種特殊誇大的方式來頌揚包公是個斷案高手。

在我收集整理的包公案中,也不乏有很多夾雜著包公“裝神弄鬼”的情節。比較有代表性的,如審郭槐案,郭槐嘴硬,怎麼審都不招,今天招了明天就翻供,在包公處招了到了仁宗那裡又說自己是被刑訊逼供,搞得包公好不煩惱。

後來,包公就找了個夜間,自己扮作判官,讓仁宗扮作閻羅天子,其餘公差都扮作陰間小鬼,詐出了仁宗生母的實情。

這裡的裝神弄鬼,利用的是人們對鬼神的恐懼和迷信,從而對犯罪嫌疑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形成攻心效應,繼而破案。

還有巧斷倪知府傢俬的案子,包公自己心裡已經明白實情,但為了能夠說服當事人,讓眾人能夠信服案審結果,便“裝神弄鬼”,裝作與已故的倪知府在交談說話,他只說自己這一邊的臺詞,留著倪知府那邊的臺詞供旁邊的當事人自行揣測,待“表演”完結以後,再順理成章地引出地下埋藏的金銀財寶,使眾人深信不疑。

這裡利用的也是人們對鬼神的畏懼心理,假借神鬼之名,將案件真相托盤而出。故而“裝神弄鬼”是假,唬出案件實情為真。

從包公案看其斷案四大法寶:不怕包爺是學霸,就怕學霸懂“八卦”

4、法寶之四:判決“瞻前顧後”,充分體恤民情。

除了斷案的經過以外,包大人最為人稱頌的還有他的斷案結果,即最後的“判決書”。包大人的判決書充分體現了“法、理、情”的完美融合,綜合考慮到法律、道德、人情各方面的因素,做出的判決合法、合規、合情、合理,讓人心服口服。

比如我們經常看到的,二人指腹為婚,及至長大成人,男方家裡失勢,貧賤如洗,女方父母悔婚,想把女兒另做他嫁,女兒不從,心繫窮書生,因此引發的一系列案件,一般到案子審結以後,包公除了就案論案以外,基本上都會順便成全了才子佳人的一樁美滿婚姻。

若說就案斷案,實屬秉公執法,但順便把婚姻也給斷了,則純屬“法外施恩”,斷案是依法執法,斷婚姻則屬合情合理,百姓莫不稱快,說明斷到他們心裡去了,社會效果不錯。

再如,御弟趙王霸佔師家媳婦劉都賽,滅了師家滿門的案件,師家張護院護著5歲的幼主,到處奔波為之伸冤。最後案件結了以後,包公判炒了趙王的家產,一半充公,另外一半判與張護院,為了嘉獎其護主有功。

透過判案結果,向社會傳遞一種正能量,深得百姓好評,從而起到一種社會教化的案審效果。

從包公案看其斷案四大法寶:不怕包爺是學霸,就怕學霸懂“八卦”

近期,我在微頭條依次釋出了一些自己整理的包公案,深得頭條使用者的喜歡,但也引來很多質疑,有人質疑我整理的這些案件中,有的不是包大人審的案子,並且提出他們還從《三言二拍》、《狄公案》等處見到過此案。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

這些簡短的小案例,都來自民間傳說和後期有心人的整理,無論是包大人“日審陽、夜斷陰”的傳說,還是案件究竟是包大人審的還是狄仁傑審的或者是其他第三人審的爭議,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百姓透過這種民間流傳的方式,寄託了自己希望能夠擁有一位“秉公執法、清正廉明、斷案如神、體恤民情”的好官清官的美好願望。

明鏡當空,物無不照。雖然事情真相是客觀的,但事有萬變,想在雜亂無章、情偽百出的表象之下,透過明察秋毫、縝密推理,得出事情真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包公非有異術,唯心中不存私念、只存明與公而已。“公生明,廉生威”在包大人這裡,絕不僅是掛在牆上的一紙箴言,更是身體力行的行動指南。如果世間斷案者,皆能如“包公之公”,則亦必皆能如“包公之明”。

所以表面上看起來的奇異之案,實則亦屬平常之斷,就像“明鏡當空,物自無遁形耳。”

初非勉強之為,亦非鬼神之說,明此意者,方讀懂此文。

最後,讓我權且用一首打油詩來總結和歌頌一下我們的神斷包大人:

捕風捉影甄機警,

故弄玄虛看分明。

裝神弄鬼辨真偽,

瞻前顧後恤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