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宋代統治者為何對內侍寵愛有加,並且讓其掌握權力參與政治?

菜單

宋代統治者為何對內侍寵愛有加,並且讓其掌握權力參與政治?

宋代內侍掌握了相當高的政治權力

北宋晚期,徽宗、欽宗政治惡劣,在外任用蔡京等奸臣,而在內則任用以童貫為首的諸多內侍,北宋晚期似乎在童貫身上找到了晚唐宦官的影子,其

“頗恃功驕恣,選置將吏,皆捷取中旨,不復關朝廷,”除開府儀同三司,政和元年,進檢校太尉,出使契丹。

內侍童貫掌握了朝廷軍事,乃至政務大權很長時間,使得自神宗以來重用內侍,以達到皇權專斷的目的在徽、欽二帝時更為凸顯,更加體現此點的是徽宗朝內侍參與政治資訊傳達的活動。

眾所周知,徽宗喜歡以御筆手詔等來直接干預朝政,往往學者多以蔡京為靶子,似乎多出自蔡京之手,其實則不然,徽宗更為信任的乃是內侍,不少徽宗御筆,其實都是內侍梁師成之屬

“習仿奎畫”而來的。

宋代統治者為何對內侍寵愛有加,並且讓其掌握權力參與政治?

內侍童貫

內侍陳衍能夠將不利於他的奏章全部藏匿,而偷偷地將一些與外廷的呂大防往來,並以合密賜大防妻,這些都在皇帝的視野之外便可完成。甚至關乎統治者身體健康的資訊,也能進行封鎖。

內外的距離感,加強了內廷尤其是皇帝自身資訊的保密,而內侍卻可以透過得天獨厚的條件得以掌握。所以,在徽宗時期,不僅在軍事活動中,以童貫等為代表的內侍,打破了宋初不除宣徽使和節度使留後以上的禁令,而在官階上成為

“三公”銜,同時掌握了兵權。

在政治活動中,以梁師成為代表的內侍們,借用徽宗筆跡和御筆手詔的專權方式,掌握了相當的政治權利,而且這似乎又可以看作,是明代宦官司禮監掌握文字的由來。

宋代統治者為何對內侍寵愛有加,並且讓其掌握權力參與政治?

內侍童貫府

宋高宗繼續任用內侍掌權

靖康之變後,宋高宗即位,在南宋初期,由於帝位的極不穩定,金兵的連續侵入,使得高宗難以控制政治局勢,而其身邊人又以內侍居多,自然而然的會如同徽宗一樣,繼續任用內侍掌權。

如以藍珪、康履為代表的內侍,當初都是康王趙構府都監、入內東頭供奉官,等到趙構當上天下兵馬大元帥,他們便在元帥府主管機宜文字,可見政權愈加不穩,透過內侍將資訊的有效傳達成為高宗的選擇。

康履依靠著特殊時期高宗的信任而無所忌憚,與內侍曾擇等對南宋朝廷,頗為倚重的武將加以管制,妄圖操縱兵事,染指政務。

宋代統治者為何對內侍寵愛有加,並且讓其掌握權力參與政治?

宋高宗

影響南宋內侍專權重要事件是?

而眾所周知的事,影響南宋內侍專權的一次重要事件發生了,就是

“明受之變”,苗傅、劉正彥等武人趁機發動叛亂,其中之一便是要求誅殺內侍。高宗迫於形勢誅殺了一批信任的內侍,而之後僅剩內侍十五人。

這一事件成為自神宗重用內侍,到徽宗高宗內侍權力到達頂峰之後的一次大的清洗,一如後梁朱溫大殺晚唐宦官一樣,使得北宋中晚期以來的內侍參與政治軍事活動受到打擊,之後在南宋很長時間內,再無內侍擅權的出現。

高宗之後,深受苗劉之變的影響,一則限制武將,二則限制內侍,首先是從機構上加以整合,高宗紹興三十年,兩省變一省,無論從事務上還是人員上都一再加以限制。對於犯罪的內侍,尤其是與武將交往的內侍,高宗亦嚴厲地加以處罰。

宋代統治者為何對內侍寵愛有加,並且讓其掌握權力參與政治?

宋代內侍

繼位的孝宗延續了這樣的政策,

“欲令入內內侍省立定員額,限以官品年格,遇有闕依條施行。”不僅如此,孝宗還從此廢止了自晚唐五代,甚至是本朝宋太祖以來的內侍典兵制度,大大削弱了內侍的活動空間。

並且在政治活動方面,光宗也下詔將內侍的活動空間,重新與宮廷緊密相連,彷彿如隋唐初年內侍省一般,許可權就是服務內廷,不再參與外朝事務,也不被允許與外朝兵將接觸,甚至限制了犯罪的內侍東山再起的機會,將永遠避免不了帶著

“祗候”的頭銜。

宋代統治者為何對內侍寵愛有加,並且讓其掌握權力參與政治?

宋代內侍

內侍在南宋發揮政治軍事資訊傳達的作用

雖然,隨著政權的穩定,皇帝依然願意信任內侍,並且授之權力,如內侍甘昪為入內押班,與曾覿、知閤門兼樞密都承旨王相勾結,士大夫無恥者爭附之。

但甘昪用事二十年,除了招權市賄等並無其餘記載,並且輕易被朝臣所打倒,更多的都是像它一樣的靠依附著皇權,而買賣官員進行貪腐的情況,這與掌握權力,參與政治活動相去甚遠。

不過在制度層面,內侍在南宋發揮政治軍事資訊傳達的作用,於戰爭時期仍然在依照北宋以來的慣性,以皇帝金牌為代表的命令,是由入內內侍省來下發的。

同時在資訊收集層面,軍頭引見司成為了在登聞鼓院等之外,民間法律上訴的一種渠道,內侍也在地方官監察和選任層面,有著推薦的權力。

宋代統治者為何對內侍寵愛有加,並且讓其掌握權力參與政治?

宋代內侍

宋孝宗讓內侍官僚化,從制度上加以規範

在內侍選拔上,因為南宋面臨的軍事壓力和對軍事人員的重視,讓軍頭引見司的官員,由政事堂親自除授,這顯然是希望將軍頭司內侍任用權收歸中書門下,讓宰執在內侍任用中發揮更多作用的一種標誌,顯示著宋孝宗希望外廷從選人層面,來制約內侍的軍事權力。

對於外廷而言,內侍的磨勘應該以

“歲數倍之”來定案,但其實,皇帝將內侍的磨勘與文武官一致,確是從制度上將其徹底外官化,繼續了宋初以來的制約方式,讓內侍磨勘與外官一致,消除了不一致的現象,那麼就在管理上讓內侍更加官僚化,從制度上加以規範,有了同樣的選官和升降程式,那麼弄權的空間也就縮小了。

宋代統治者為何對內侍寵愛有加,並且讓其掌握權力參與政治?

宋孝宗

南宋中晚期重重弊政的表現

不過南宋中期以後,依然有一些內侍憑藉著皇帝的信任加以擅權,尤其是對於人事權的干預,藉以排除異己。光宗的性格缺陷,導致了內侍作為其親近之人的信任,在孝宗時期受到限制的內侍陳源得到重用。

似乎不僅入內內侍省下屬機構,甚至相關機構都為其掌控,理宗對其寵愛有加,命其主管御前馬院及酒庫,甚至在其死時,理宗還想追封其為節度使,但是就是如此,其政治活動在於影響皇帝任用部分官員,收受賄賂,政治權力異乎尋常。

但是仔細觀察南宋中後期而言,此時政權外臨大患,內有權臣,諸多因素導致了內侍雖然專權跋扈,但是往往需要與外廷權臣相勾結,並且他們的政治訴求,看起來更多表現為收受賄賂和操縱人事,但是對於政權的影響力和政治決策過程的參與度而言,並未超過北宋,因此或許只是南宋中晚期重重弊政的表現之一。

參考文獻來源:《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