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13世紀,改變世界的一場戰爭,中國敗了卻救了世界

菜單

13世紀,改變世界的一場戰爭,中國敗了卻救了世界

13世紀,是世界歷史的大轉折,而造成這一改變的,就是宋蒙戰爭。令人悲喜難言的是,改變世界的這一場戰爭,中國敗了卻救了世界。

眾所周知,13世紀中國處於南宋時期,被大眾稱為“弱宋”的屈辱王朝,這樣一個被人瞧不起的王朝,何德何能拯救世界?其實,上過大學的弱小之,打不過野蠻兇徒,卻又拯救一批人的事蹟層出不窮,為何宋朝不是這樣呢!

首先思考一個問題,相比歐亞大陸上的絕大多數國家,蒙古帝國是先進的還是野蠻的,是不是會造成文明大倒退?本來,這一問題極為簡單,但在現代社會卻變得撲朔迷離了。

一個文明的社會,至少要有文字,這是最最基本的前提。然而,正式的蒙古文,出現在1269年忽必烈統治時期,就是今天廣為人知的八思巴文,由八思巴創立的文字。1204年之前,蒙古帝國沒有文字,此後採用畏兀字母以書寫蒙古語,學界稱為回鶻式蒙古文。

當然,沒有自己文字的帝國,並不能說一定野蠻,還可能喜歡和平呢。但蒙古帝國攻城略地之時,造成歐亞大陸死傷無數,其中屠城行為數不勝數。有統計顯示,蒙古造成歐亞大陸死亡人數,估計在2億左右。顯然,按照正常人邏輯來看,這就是野蠻。

對於蒙古帝國這一殺戮行為,辯解者不知凡幾,包括一些知名學者。筆者無意辯解,但說這一行為肯定會造成人類文明的大倒退,原因很簡單:比如在南宋地區,儘管沒有焚書,還保留中國經典,但大量社會精英被殺,文明自然倒退,就比如清華和四流學校,用同樣教材,但教出來的學生肯定不一樣,原因就在於教師的差別,這也是為何家長會選擇學區房的原因。

透過以上粗略的分析,可以看到蒙古帝國的肆虐,對於世界而言,絕非好事。然而,蒙古帝國卻放過了絕大部分的歐洲,這種放過不是蒙古帝國主官意願,而是南宋的功勞!

蒙古西征發生過三次,第一次成吉思汗親征,打到阿富汗一帶,第二次窩闊臺命令拔都西征,打到多瑙河一帶,第三次蒙哥大汗命旭烈兀西征,打到塞普勒斯和埃及之前。後兩次蒙古西征的撤軍,都與南宋息息相關。

第二次西征發生於1236—1241年(1234年金國滅亡),在南宋戰線上爆發了一次大戰,1238年塔思率軍南征,由於宋軍拼死抵抗,蒙古軍被迫後撤。反應到拔都西征上,蒙古重兵聚集圍攻南宋,自然不能派兵支援拔都,畢竟當時南宋實力頗為可觀。

第三次西征發生於1252年一1260年,這一次南宋對歐洲的支援就更強烈了,首先是1255年章夢飛計奪潼關大敗蒙軍,其次1259年釣魚城之戰中擊傷蒙哥大汗,尤其是蒙哥大汗身死,直接導致西征蒙軍回撤,順便解救了埃及和歐洲。

有一種觀點認為,蒙古帝國重兵在西方,南宋地區只是少量兵力,其實這一觀點極不正確,從南宋抵抗多次擊敗蒙古鐵騎來看,蒙古帝國怎麼可能狂妄的以弱兵對付南宋?而且,西去上萬裡,西征兵力過多,也不符合行兵邏輯。

其實,蒙古帝國四處開闢戰場,在各地自然遭到抵抗,雖然南宋歐洲沒有溝通,但事實上卻是共同抵抗蒙古帝國。南宋抵抗強了,自然有助於歐洲;西方抵抗強了,對蒙古殺傷力大,也自然有助於南宋。當然,蒙古帝國發源於東方,重心肯定在南宋身上,南宋必然比歐洲負擔重。

從1235年到1279年,南宋堅持了近半個世紀,爆發過沔州之戰、真州之戰、陽平關之戰、廬州之戰、京襄之戰、釣魚城之戰、鄂州之戰、襄陽之戰、崖山之戰等等。儘管南宋最終滅亡,卻極大的消耗了蒙古帝國的實力。認為蒙元輕鬆滅掉南宋之人,可以詳細讀一讀這段歷史。

南宋對蒙古帝國究竟有何影響,國學大師錢穆在《中國歷史精神》一書中,有過一段評論,一語道出真相:

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沒有南宋消耗了蒙古帝國的實力,那麼歐洲、埃及等世界其他蒙古帝國能夠到達的地區,還能倖免嗎?一旦蒙古攻克歐洲,必然會導致歐洲文明大倒退,又焉有後來的文藝復興和近代崛起。可以說,南宋拯救了歐洲、拯救了世界!

在蒙古帝國之前,伊斯蘭文明不落後於歐洲,中華文明更是遠超歐洲,然而在此之後,歐洲卻開始崛起,14世紀就爆發了文藝復興,伊斯蘭和中國都開始逐漸落後於歐洲。顯然,之所以如此,和蒙古帝國應該有很大的關係。奇怪的是,現代學者很少研究這一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明傳承中,最重要的不是文獻資料,而是人!因此,蒙古帝國、大清帝國看似打下了龐大的疆域,但對中國而言,究竟值不值的炫耀,還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