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喝茶也曾被歧視?看看你不知道的那些茶文化

菜單

喝茶也曾被歧視?看看你不知道的那些茶文化

無論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琴棋書畫茶,茶與人們朝夕相伴,已經陪伴中華文化走過了數千年的滾滾紅塵,但茶最初出現時便是用來飲用的嗎,茶文化自古便存在?茶一直都受歡迎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些關於茶的二三事。

01

茶與祭祀

茶,在我國曆史上出現已久,上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下有《詩經·邢·穀風》中“誰謂茶苦,其甘如莽”的記錄。不過,雖然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茶,但不同的是,從茶開始出現一直到春秋前期,茶的主要功用是

祭祀

而非飲用

喝茶也曾被歧視?看看你不知道的那些茶文化

據《周禮·地官司徒》記載:“掌荼,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二十人”,

“掌荼掌以時聚荼,以共喪事”

,就是說掌荼掌管按時收聚荼,以供辦喪事時使用,而在《尚書·周書·顧命》也有

“王三宿,三祭,三吒”

的記載。

這其中的“荼”、“吒”都是茶的古稱,這些記載說明在周朝時不僅有了專門負責“掌荼”的人員,而且

茶還成了一種“禱於天”的自然媒介,

不僅有“物”的價值,更有“靈”的權力,被賦予一定的符號意義,成為了祭祀儀式中重要的一環。

而且,即便是在之後的歷史中,茶慢慢變成以飲用為主,但茶也依然在祭祀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如南朝宋山謙之《吳興記》記載,自南北朝起,吳興、毗陵兩郡太守每年在採茶季時都要“採茶宴會於此”,在顧渚山附近舉辦茶宴,以祭祀天地,祈禱風調雨順。

又如唐代佛僧一行的《七曜星辰別行法》中,記載了對“聞度直”、“安小啼”兩個鬼的祭祀和驅鬼方法:對於“聞度直”鬼,“當以紙錢四十九貫煎好茶祭之”、“酒苦清入坐煎好茶設之”;對於“安小啼”鬼,“當以佛香紙錢一百貫煎好茶祭之,其鬼更不敢來相惱”。

喝茶也曾被歧視?看看你不知道的那些茶文化

02

被歧視的茶

在很多人看來,茶在植物界的地位堪比動物界的熊貓,是一個很會投胎的物種,因為自出現起它好像便在人類歷史中有著超然的地位,備受人們的讚揚與喜愛。

如唐代詩人盧仝認為飲茶可以進人“通仙靈”的奇妙境地;韋應物譽茶“潔性不可汙,為飲滌塵煩”;宋代蘇東坡將茶比作“從來佳茗似佳人”;而近代魯迅也說品茶是一種“清福”,甚至日本高僧榮西禪師稱茶“上通諸天境界,下資人倫”;英國女作家韓素音說“茶是獨一無二的真正文明飲料,是禮貌和精神純潔的化身”。

古今中外如此多的讚譽,好像茶的發展道路就是一片坦途,但實際上,也曾有那麼一段時間,茶遭到

“歧視”,甚至還被貶稱為”酪奴“。

南北朝時期,北魏名臣王肅因父親和兄弟都被齊武帝蕭賾殺害而投奔北魏孝文帝,北魏《洛陽伽藍記》中記載了這樣一段故事:

喝茶也曾被歧視?看看你不知道的那些茶文化

剛到北魏的時候,王肅不怎麼吃羊肉和乳酪等北魏主食,而是經常吃米飯喝魚羹,渴了就飲茶。這在不喜飲茶的北魏可以說是異類,因此,鮮卑貴族們在背後嘲笑王肅就像個漏斗一樣,是個“漏卮”。

但幾年後,在一次孝文帝舉辦的宴席上,王肅卻吃了很多羊肉和酪粥,孝文帝感覺很奇怪就問王肅說:“你覺得羊肉和魚羹,酪漿和茶哪個好呢?”王肅回答道:“羊者是陸產之最,魚者乃水族之長,所好不同,並各稱珍。……

唯茗不中,與酪作奴。”

前面的都好理解,但“唯茗不中,與酪作奴”這句,很多人卻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王肅的意思是說茶不配做酪的奴才,也有人認為是茶不堪忍受與酪為奴。但是不管是哪種說法,在鮮卑貴族的嘲諷中,“酪奴”就這樣成了茶在當時的貶稱。

當然了,這樣的小插曲並不能阻擋茶在人類歷史中前進的腳步,“窮日盡夜,累日不食由得,不得一日無茶也”,人們對茶的喜愛日漸濃厚,而茶也漸漸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味。

喝茶也曾被歧視?看看你不知道的那些茶文化

03

晚熟的茶文化

與茶出現相比,茶文化可謂是晚熟,因為直到唐朝中後期,茶文化才開始形成。

一些研究認為,茶出現在人類歷史的時間約為公元前2737-2697年,從春秋前的祭祀,到西漢初期的菜餚,再到兩漢時達到頂峰的藥用,茶在通往茶文化的路上緩慢發展。

而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茶從宮廷飲品開始發展為大眾飲品,文人飲茶之風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才開始脫離一般的飲食形態走入文化圈,有了一定的精神和社會作用。

而這離茶文化的形成還有很遠一段距離。

時間來到唐朝,因佛教、闡教的興盛,780年茶聖陸羽著《茶經》,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自此,我國茶文化正式形成。

而這距茶出現已過去了約3500年,說它晚熟真的是一點都不過分。

從高高的祭壇到百姓的餐桌,茶從宮廷飛入尋常百姓家,在奶茶當代的時代,你還喜歡喝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