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整理

菜單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整理

”思維“章節筆記整理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整理

複習筆記

【知識框架】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整理

編輯 搜圖

【複習嚮導】

本章重要考點及要求:瞭解思維的定義、特徵、分類。瞭解表象的定義、分類、特徵、腦機制以及在思維中的作用。掌握概念、推理的相關知識。重點掌握問題解決的策略、影響因素和創造性的心理成分。掌握決策過程研究。

【考點難點歸納】

考點一、思維的一般概念

表7-1思維的一般概念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整理

編輯 搜圖

考點二、表象

表7-2表象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整理

編輯 搜圖

【習題精選】

什麼是表象?它在思維中有什麼作用?

思路點撥:表象的作用需從其在認知過程和問題解決兩方面著手來分析。

【參考答案】

(1)表象的含義

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時在頭腦裡出現事物的現象。按照資訊加工的特點,表象是指對當前不存在的物體或事件的一種知識表徵,這種表徵具有鮮明的形象性,表象為概念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礎,能夠促進問題的解決。

(2)表象在思維中的作用

①表象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礎,並有利於對事物進行概括的認識

表象是認知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既有直觀性,又有概括性。從直觀性來看,它接近於知覺;從概括性來看,它接近於思維。表象離開了具體的事物,擺脫了感知覺的侷限性,因而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礎。

②表象促進問題的解決

小學低年級學生在解決數的運算問題時,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參與;中學生在解決幾何問題時,要依賴表象的支援;成人在利用概念進行抽象思維時,也需要具體形象的幫助與支援。

考點三、概念

表7-3概念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整理

編輯 搜圖

【拓展延伸】

理性認識的三種形式有:概念(對事物本質屬性的概括)、判斷(在概念的基礎上對事物的各種關係進行區分、識別)、推理(由一個已知的判斷推出下一個判斷)。其中判斷是對思維物件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其分類如下:

①直言判斷:是斷定事物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又稱性質判斷。

②聯言判斷:是斷定幾種事物情況共存的判斷。

③選言判斷:是斷定在幾種可能情況下,至少有一種情況存在的判斷,又分為相容選言判斷和不相容選言判斷。

④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之間條件關係的複合判斷,在假言判斷中表示條件的判斷叫作前件,表示結果的判斷叫作後件。假言判斷又分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和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⑤負判斷:是透過否定某個判斷所得的判斷。如“並非一切產品都是商品”,就是負判斷。負判斷是由原判斷加上否定聯結詞“並非”而形成的複合判斷。原判斷用“P”表示,負判斷則是“並非P”。由此決定了負判斷與原判斷成對立關係。負判斷的真假,與原判斷的真假有密切關係。原判斷“P”真,則負判斷“並非P”就假;原判斷“P”假,則負判斷“並非P”就真。

考點四、推理

表7-4推理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整理

編輯 搜圖

考點五、問題解決

表7-5問題解決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整理

編輯 搜圖

【習題精選】

1問題解決可採用哪些策略?

思路點撥:從演算法式策略和啟發式策略來分析,特別是啟發式策略又包括手段-目的分析法、逆向搜尋法、爬山法等,此外還可以列舉選擇性搜尋策略(根據已知的資訊和某些有關規則,選擇問題解決的突破口,從突破口中獲取更多的資訊,以便進一步搜尋,直到問題解決)、類比-遷移策略(是指把個體先前解決問題的經驗應用到解決新問題的策略),能夠舉例更佳。

【參考答案】

問題解決的策略有如下幾種:

(1)演算法

演算法策略類似於一些公式和程式,如果運用得當,它能一步一步地導向問題的解決。一般來講計算機都是使用演算法策略解決問題的。其優點是它能夠保證問題的解決。但採用這種策略在解決某些問題時需要大量的嘗試,因此費時費力,而且當問題複雜、問題空間很大時,人們很難依靠這種策略來解決問題。另外,有些問題也許沒有現成的演算法或尚未發現其演算法,對這種問題演算法策略將是無效的。

(2)啟發法

啟發法是人根據一定的經驗,在問題空間內進行較少的搜尋,以達到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啟發法不能完全保證問題解決的成功,但用這種方法解決問題較為省時省力。主要有如下幾種:

①手段-目的分析

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將需要達到的問題的目標狀態分成若干子目標,透過實現一系列的子目標最終達到總目標。它的基本步驟是:a.比較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提出目標;b.找出完成第一個子目標的方法或操作;c.實現子目標;d.提出新的子目標,如此迴圈往復,直至問題的解決。

手段-目的分析是一種不斷減少當前狀態與目標狀態之間的差別而逐步前進的策略。但有時,人們為了達到目的,不得不暫時擴大目標狀態與初始狀態的差異,以便最終達到目標。

在日常生活中,手段-目的分析是人們比較常用的一種解題策略,它對解決複雜的問題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②逆向搜尋

逆向搜尋就是從問題的目標狀態開始搜尋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狀態的通路或方法。逆向搜尋更適合於解決那些從初始狀態到目標狀態只有少數通路的問題,一些幾何型別問題較適合採用這一策略。

③爬山法

爬山法是類似於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一種解題策略。它是採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狀態和目標狀態的距離,以達到問題解決的一種方法。這就好像登山者,為了登上山峰,需要從山腳一步一步登上山峰一樣。

爬山法與手段-目的分析法的不同在於後者包括這樣一種情況,即有時人們為了達到目的,不得不暫時擴大目標狀態與初始狀態的差異,以便最終達到目標。

2試分析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心理因素影響著問題的解決?

思路點撥:本書列舉了知識經驗、無關資訊、問題表徵方式、思維定勢、功能固著、動機、情緒、人際關係等幾個影響因素,此外還有解決問題的策略(對不同的問題要採用不同的解決策略,策略得當,有利於問題的解決)、醞釀效應(當反覆探索一個問題的解決而毫無結果時,把問題暫時擱置一段時間,幾小時、幾天或幾個星期,然後再回過頭來解決,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決辦法)、原型啟發(從其他事物或現象中獲得的資訊對解決當前問題的啟發。其中具有啟發作用的事物或現象稱為原型)等。

【參考答案】

問題解決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標,應用各種認知活動、技能等,經過一系列的思維操作,使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

影響問題解決的心理因素主要有:

(1)解決問題的策略

採用不同的解決策略,可能會使得問題解決的速度與質量不同。主要的問題解決策略包括演算法、啟發法等,常用的啟發性策略有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尋、爬山法等。

(2)人已有的知識經驗

已有知識經驗在問題解決中的作用,可以從專家和新手在解決問題上的差異瞭解。由於專家已有的知識數量較多,且是以問題的深層結構來組織,因此使得專家在解決問題時,比新手要更有效。

(3)知識表徵的方式

知識的表徵方式能影響問題的解決。人們知識的表徵方式有時會阻礙了問題的解決。比如要求人們用一筆連續畫四條直線把排成方形的九個點連在一起,由於九個點在知覺上組成了方形,人們總是試圖在這個方形的輪廓中連線,結果不能解決問題。

(4)定勢

定勢是指重複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對活動的準備狀態。它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破除定勢消極影響的辦法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旦發現自己以習慣的方式解決問題發生困難時,不要執意固守,應換一種思路,尋求新方法。

(5)功能固著

人們把某種功能賦予某種物體的傾向稱為功能固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人們能否改變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適應新的問題情景的需要,常常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功能固著的影響下,人們不易擺脫事物用途的固有觀念,因而直接影響到人們靈活地解決問題。克服功能固著需要人們靈活機智地使用已有的工具或材料,使之服務於解決問題的目的,這稱之為功能變通。功能變通與功能固著的作用相反。要具有這種能力,一方面需要有豐富的知識,要熟悉物體的不同功能,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維的靈活性。

(6)動機

人們對活動的態度、社會責任感、認識興趣等,都可以成為發現問題的動機,影響到問題解決的效果。動機的強度不同,影響的大小也不同。動機強度與解決問題效率之間的關係可以用一條倒U形曲線來說明。它表明在一定的範圍內解決問題的效率,隨動機強度的增高而上升,中等強度的動機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水平。超過一定的限度,提高動機的水平,反而會降低解決問題的效率。

(7)情緒

情緒對問題解決有一定的影響,緊張、惶恐、煩躁、壓抑等消極的情緒會阻礙問題的解決,而樂觀、平靜、積極的情緒將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8)人際關係

人處在一個複雜的社會中,解決問題不僅受個人心理因素的影響,也會受到人們之間相互關係的影響。例如,人在解決問題時,往往要求與周圍的人的方式一致,這種現象稱從眾現象。團體內互不信任、人際關係緊張會妨礙問題的解決。

考點六、創造性和想象

表7-6創造性和想象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整理

編輯 搜圖

【拓展延伸】

創造性思維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需要一定的過程。心理學家對這個過程也做過大量的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英國心理學家華萊士所提出的四階段論和美國心理學家艾曼貝爾所提出的五階段論。華萊士認為任何創造過程都包括準備階段、醞釀階段、明朗階段和驗證階段四個階段。而艾曼貝爾從資訊理論的角度出發,認為創造活動過程由提出問題或任務、準備、產生反應、驗證反應、結果五個階段組成,並且可以迴圈運轉。

【習題精選】

什麼是創造性?它包括哪些心理成分?

思路點撥:重點辨析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區別以及發散思維對創造性更加重要的意義。

【參考答案】

(1)創造性的含義

創造性是指人們應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並能產生新的、有社會價值的產品的心理過程。

(2)創造性包括的心理成分

①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

②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

a.吉爾福特認為發散思維是創造性的主要成分,他在測驗中,用發散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等來衡量創造性的高低。

b.在解決問題時,人們必須把發散思維的結果與原有的思維任務相對照,並利用輻合思維從各種不同的方案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③遠距離聯想能力:在彼此相距很遠的觀念間看出其關係的能力

④與創造性相關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堅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責任感、勤奮、熱情、善於想象、興趣廣泛、獨立性等

考點七、決策

表7-7決策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第5版)筆記整理

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