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菜單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莫高千

窟列鳴沙,崖

壁紛披五色霞。

胡楊翠蔭閣道外,九層樓接日光華。

國潮興起,越來越多國人對敦煌產生了興趣。

我們知曉敦煌壁畫的美麗,卻讀不懂壁畫迷人的原因。

敦煌藝術為何如此震撼?

敦煌,作為存在了1600多年的色彩博物館,

石青、淺朱、丹紅、紺青……

敦煌色彩決定了敦煌壁畫的視覺效果。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色彩的民族之一。

著名文化學者郭浩致力於梳理傳統文化與東方審美視角下的中國傳統色譜體系,他秉持著“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的態度,潛心研究。

在2020年出版《中國傳統色:故宮裡的色彩美學》後,傳統色系列已發行超過50萬冊,引發了國人對傳統色和傳統色審美的重視。

如今,郭浩又推出了

《中國傳統色:敦煌裡的色彩美學

》一書,以色彩角度展示敦煌美學之瑰麗。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中國傳統色:敦煌裡的色彩美學 + 故宮裡的色彩美學

¥

118

小店

購買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在書中,作者提煉了敦煌色譜和72例敦煌傳統色搭配正規化。

108幅敦煌壁畫彩塑摹繪,展現

千載敦煌的色彩變遷與美術幻想;

顏料與線條繪製了交纏千年的天人與花雨、黃沙淹沒的傳說與史蹟。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敦煌色,優雅大氣,象徵著中國人的性格底色。

絕美裝幀,精湛鏤空函套,考究刷邊書封,設計仿製敦煌洞窟的理念,從外封的洞窟望見美人菩薩的悲憫。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在翻動的過程中,畫面中的色彩流動,十分精美。

內文白玉紙,還原色彩。

多次惠譽印刷界奧斯卡獎的雅昌承印,專業色彩校對

全程印廠盯印,確保色彩的微妙細節與工藝效果。

燙印、燙金、模切、專金,一道道工序嚴格把關。

反覆打磨出值得珍藏的“敦煌色彩博物館”。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經敦煌研究院授權,特別版將此圖等比縮放為長約1。5米的特裝拉頁,收入書中,展現了20 世紀40 年代莫高窟外貌。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顏色背後,是不斷傳承的審美理念與力量,更是被凝固的昔日永恆時光。

網上流傳世界上最高階的五大配色:

世界上最舒服的顏色——莫蘭迪色

世界上最驚豔的顏色——蒙德里安

世界上最鮮豔的顏色——孟菲斯

世界上最甜美的顏色——馬卡龍

世界上最國王的配色——馬蒂斯

可是,誰來定義高階?

誰又來主導排名?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日本美術評論家吉村貞司悲嘆:

我感到非常遺憾中國的繪畫已把曾經睥睨世界的偉大地方丟掉了,每當我回首中國繪畫光輝的過去時,就會為今日的貧乏而嘆息。

現代人學配色、學藝術、學審美,習慣向外看。

所謂洋氣,國外的氣質成為了我們的審美追求。

停下來,回頭看一眼中國傳統色,

看一眼敦煌,才知道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色彩, 一輩子用不完。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礦石與泥土,在風蝕塵剝的佛窟中,描繪出紅消綠冷的飛天、紺發翠眉的菩薩、衣紫旋襴的供養人、顏如渥丹的馭獅者、高綠下赬的山水、五色雜陳的仙禽……

敦煌壁畫的配色,經歷了祖先千年的審美考驗,古樸大氣,旖旎又飽經風霜。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敦煌色彩,沉澱1600年美的歷程。

時間的長河沒有使其黯淡,反而讓這色彩的價值煜煜生輝。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藉由色彩,我們來到敦煌。

對於中國人來說,這樣的書太少了。

1

理解敦煌色彩是讀懂敦煌的入門課

復原一段色彩斑斕的夢

敦煌壁畫的色彩絢爛,極其考驗配色功底。

古人是如何做到在繁複精美的顏色中,呈現出一種震撼卻又不落土氣的和諧感?

只能說,老祖宗的審美,絕了。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如果顏色不加合理的運用,不僅不會顯得大氣,反而會與高階感背道而馳。街道上令人眼花繚亂的廣告牌即為最好的證明。

所以,不必道莫蘭迪的顏色怎麼有內涵,克萊因藍的顏色如何驚豔,其實中國古人的顏色是非常好看的。

每一種世界潮流的東西,也許都能在中國發現更驚豔的存在。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敦煌,是由色彩構成的奇蹟。

敦煌色,純而不豔、灰而不髒。

敦煌常用的礦物顏料包括土紅、硃砂、鉛丹、密陀僧、銅綠、石綠、石青、青金石、土黃、雌黃、鐵紅、群青等。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因為同一種礦物顏料在篩制過程中就會出現若干種色值,不同產地的同一種礦物顏料又會出現不同的若干種色值……

不同礦物顏料混合使用而調製出來的顏色千變萬化。

任何事物到了無窮多,像恆河沙數、星辰大海,人類都會覺得自己渺小而無知。

這也是敦煌藝術帶給我們的價值。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暗紅、灰青嵌入淡褐的泥板,堆疊著閃亮的金與青,我們可能並不知曉每一幅壁畫、每一尊造像的故事與含義。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但憑藉寥寥幾種色彩,我們就能在腦海中勾畫出舒展的飛天與靈動的神獸,這是我們關於中國美學的共同記憶。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作者郭浩在書中的序言寫道:

我總是揣著一個念頭:這樣或那樣的顏料,本來不過是礦石、泥土,不過是紅、綠、藍,

心裡和眼裡閃耀著微火的敦煌畫師們,用自己的幻想去調和它們,呈現美妙的佛國世界。

當我們回到顏料的離散狀態去觀察它們的本質,感悟色彩的空、墨色的空……

這就是無比愉悅的敦煌美學的修行啊。

相信每一個敦煌愛好者也深有同感。

當我們解讀了敦煌色彩,也就得以延續終將消逝的敦煌。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2

觀摩敦煌色彩

體味歷史歲月變遷的文化與藝術

風蝕塵剝、時事動盪,消逝,

是敦煌藝術無法背離的命運。

紺發翠眉的菩薩、高綠下赬的山水,總有一天會褪去色彩;

在丹朱青綠消散之前,重繪今日與往昔的造像,記錄色彩的比對交織,或許是解讀、延續敦煌藝術迥異生命力的最好方式。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中原運來的金箔,

西域遠道而來的珍品金青,

牧駝人交付給營造洞窟僧人的“兩阿果馬牙朱”,

煉丹家掌制的雲母粉,

被畫匠研磨、提煉成金青紅白諸色,

描繪出紅消綠冷的飛天、衣紫旋襴的供養人、五色雜陳的仙禽;又由今人摹繪,考據色相,轉變為一例例色彩搭配正規化。

我們得以記錄天女與綵女的妝飾紅唇,菩薩的僧祗支、供養人的衫裙帔帛上華麗的團花、棋格紋,瓔珞與寶冠可能使用的包金、塗金、貼金、描金、瀝粉堆金工藝。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交纏千年的天人與花雨,引人步入千載敦煌,乃至古典中國的美學歷程。

希望看到敦煌色譜,這個願望是普遍的,可能來自這次敦煌色彩之旅的各位,也可能來自很多敦煌愛好者。

作者郭浩老師也有這個願望,所以努力在書中呈現了一部 《敦煌色譜》: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其中的顏色是依據本書臨摹的敦煌影象來提取的,並按照時代排序編制,方便各位更直觀地看到不同時代敦煌色彩的變遷。

72例敦煌傳統色搭配正規化,每一種顏色標註CMYK與RGB色值,並示意用色比例。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敦煌莫高窟各個朝代的繪畫風格和顏色基調各有不同,所以在壁畫的色彩和表現力上呈現出不同的風貌和各個朝代的特點。

我們從而知曉時代造就的色彩變遷——北魏濃郁、西魏清雅、隋唐明豔、五代鮮麗、宋代溫和、元代儉淡;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其中盛唐時期的觀無量壽經變壁畫,色彩典雅絢麗,濃厚而不失莊重,線條飄逸又能清晰表現主旨,內容富有想象力又符合邏輯。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紅色的廊柱,青綠色的琉璃瓦搭配和諧,錯落有致,而人物的衣著服飾多用間色,樸素淡雅。

這個時期的壁畫水平也達到了敦煌壁畫的巔峰。

據研究,莫高窟盛唐壁畫顯得富麗絢爛,因為大量使用了紅色顏料中的硃砂和鉛丹。

紅色也是當時婦女非常喜歡的顏色之一。

在她們的妝飾上充分反映出了不同等級和年齡的女性。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在顏色中,我們看到經濟的繁榮與歷史的變遷。

很少有哪個民族的美術是在色彩的昂揚與失落之間不斷創造新境界的。

敦煌壁畫的晚期,在色彩的運用上更加溫和,色彩也逐漸變為次要地位,壁畫以表現內容為主。

風華、脫落,斑斑駁駁的痕跡都是歷史的訴說,一種時光沉澱的美麗。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欣賞美學傳承,也再度煥發敦煌色彩的活力,於今時為今人所應用。

3.

敦煌高階美學

無數大牌設計師都熱愛的東方配色

一寸顏色一寸心。

中國傳統色彩激發了無數驚豔絕倫的靈感,是極其珍貴的審美寶藏。

隨著敦煌色彩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也該引發我們自身的重視。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中國的傳統色非止於繪色描彩、感懷觀象之辭,更出於東方生活智慧、民族審美基因。

無論你是敦煌愛好者、設計師、還是尋求日常配色的靈感,都可以成為收藏、禮贈的不二之選。

美妝靈感、

服裝配飾

美甲刺繡

ppt配色

廣告設計

家裝參考

審美教育

……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

這也是推出這套書的初衷之一。

作者說,

整理傳統色的工作持續了很久,希望作為一個活著的傳統文化能傳承下去。

不要網友們只是開啟一篇相關文章,讚歎兩句“好美”就結束了。

希望有一天,中國傳統色,敦煌色彩的美,要走進我們的生活,讓每個中國人都能看得見、摸得著。

也讓我們的後代為之驕傲。

我們不能不以復興國學之態度學習和承繼,重拾華夏的色彩美學。

回望敦煌,才知道我們有用不盡的色彩寶庫。

1600多年的“中國色彩博物館”,竟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