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蘇丹尼倒向俄羅斯陣營,伊拉克能走上真正的出路嗎?

菜單

蘇丹尼倒向俄羅斯陣營,伊拉克能走上真正的出路嗎?

本文作者:布穀鳥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賬號立場

俄羅斯陣營又添一個新盟友,伊拉克新政府對俄烏衝突表明態度,堅決站隊俄羅斯。候任總理蘇丹尼表示,將盡快組建一個能建設國家、服務人民、維護安全與穩定、構建平衡國際關係的強大政府。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直接打臉美國,近期訊息並不多的伊拉克一出手就是大動作,常年組閣失敗的伊拉克這次要認真“拼一回”。

當地時間10月21日,伊拉克新候任總理穆罕默德·希亞·蘇丹尼會見俄羅斯駐巴格達大使埃利布魯斯·庫特拉舍夫,並向後者表達了伊拉克新內閣願與俄羅斯加強各領域合作。蘇丹尼還指出,伊拉克新政府“有意鞏固與俄羅斯的雙邊關係並建設有利於兩國友好人民的平衡關係”。此事一出立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因為伊拉克近段時間以來訊息面“比較平靜”,同時這是繼伊朗和敘利亞等國後,在俄烏衝突問題上又一中東大國力挺俄羅斯。然而考慮到現在伊拉克國土上還有美軍基地存在,同時全球最大的大使館——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仍然佇立在巴格達。我們來探究一下敢於“打臉美國”的伊拉克新政府是什麼來頭。

蘇丹尼倒向俄羅斯陣營,伊拉克能走上真正的出路嗎?

蘇丹尼是在10月13日由伊拉克新任總統阿卜杜勒·拉蒂夫·拉希德所提名任命的候選總理,之前他一直擔任的是伊拉克勞工和社會事務部長。就在他被任命為候選總理後的一週,他就與俄羅斯方面進行接觸,並表示願意和俄羅斯方面加強關係。而據俄媒10月22日報道,伊拉克石油部技術司司長阿里·阿爾瓦德表示,伊拉克有計劃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合作,共同增加巴德拉油田的產量。顯然在俄烏衝突背景下,與俄羅斯進行能源方面的合作,意味著伊拉克這個90%的收入靠石油出口的國家已經“站隊”,鐵了心要支援俄羅斯一方了。可是什麼原因,才讓伊拉克這個被美國入侵併控制的國家會在關鍵時刻站在俄羅斯一方呢?

很多人以為現在的伊拉克政府仍然是一個傀儡擺設,畢竟美國對伊拉克的影響太深刻了。但這其實是一個誤解。事實上,很早以前伊拉克政府就已經與美國政府“貌合神離”。回顧此前,在伊拉克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美國對伊拉克就實行了嚴格的管控,但是美國為了自己臉面上的需要,還是對伊拉克放開了大選。但是出乎美國所無法控制的是,伊拉克境內大多數民眾大都不喜歡美國的存在,而且各方因利益不同而導致的衝突不斷,以至於至今伊拉克依然無法形成一個具有全國性共識的政府。

比如2021年10月,伊拉克舉行新一屆國民議會選舉。當時,在總共329個議席中,“薩德爾運動”獲得73個席位,成為議會最大黨派,獲得優先組閣權。但是大選結束後,薩德爾的什葉派政治對手,“法塔赫聯盟”卻拒絕承認選舉結果。今年1月,在伊拉克新一屆國民議會首次會議中,因最大黨團的組成問題,各派代表發生了激烈爭吵,現場混亂,一度導致會議被迫中斷。到了6月,由於未能如願組建多數派政府,“薩德爾運動”議員集體辭職,以示抗議。這也令“法塔赫聯盟”一舉成為議會最大黨派。據法新社報道稱,“法塔赫聯盟”曾推選出新總理人選,遭到薩德爾的堅決反對。最後在7月末的時候,伊拉克不同派系之間發生了大規模的暴力衝突,並一直持續到了現在依然沒有完全平息。在這種情況下,伊拉克的政府官員如同走馬觀花月一樣換個不停,誰也無法完全控制局面。

蘇丹尼倒向俄羅斯陣營,伊拉克能走上真正的出路嗎?

然而到了拉希德和蘇丹尼這裡的時候,伊拉克政壇的情況開始發生變化。拉希德作為資深的庫爾德人物,當選後火速提名什葉派的蘇丹尼,意味深刻。蘇丹尼在什葉派政治領導層中嶄露頭角,可追溯到2003年美軍入侵伊拉克後不久。2010年,他開啟了步步高昇的政治生涯,先後出任人權部長、社會事務部長和工業部長,連續擔任三屆議員。近日,蘇丹尼在社交媒體發文表示,他將盡快組建一個能建設國家、服務人民、維護安全與穩定、構建平衡國際關係的強大政府。蘇丹尼具備長期任職政府的豐富經驗,並有著什葉派團體及政壇重要人物和支援,可能會為伊拉克政局穩定發揮重要作用。

事實上,一旦形勢與政局穩定能夠得到一定保證之後,現在關乎伊拉克發展的最重要抓手,歸根結底還是在經濟上。1990年伊拉克人均GDP為10356美元,但到了2020年卻只有4157美元。考慮到美元的貶值,伊拉克人的生活水平下降的非常厲害,而糟糕的經濟形勢自然會加劇本來就糟糕的社會問題。而且在伊拉克國內,對美國的不滿是伊拉克人中廣為存在的情緒。如何利用好這兩點,將是伊拉克這屆政府能否鞏固執政地位的保證。

所以蘇丹尼這次選擇站隊俄羅斯,一方面是為了反美的需要,給自己樹立一個“不屈服於美國”的形象,來增加自己的政治籌碼,同時也是爭取伊拉克的實際自主程度,擴充套件伊拉克施展手腳的空間。另一方面,同俄羅斯合作增加石油產量,也可以藉助這波油價上漲的機會,給伊拉克增加收入。

而有錢在手,蘇丹尼整體的騰挪空間就將大大擴充,也將會在很多方面上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選擇權,更多問題就有了“盤活”的資本。所以伊拉克這次的“站隊”行為就很容易解釋了,伊拉克方面要經濟上的發展,石油是重要抓手,而俄羅斯方面遭受西方圍堵,傳統能源方面也渴求更多夥伴,無疑在這種情況之下俄羅斯能夠給伊拉克更為優厚的“出價”。

蘇丹尼倒向俄羅斯陣營,伊拉克能走上真正的出路嗎?

但問題是,此前美國雖然名義上已經撤出了伊拉克,但現在伊拉克國土上仍然有著實際軍事存在,他們會讓蘇丹尼的計劃如願以償嗎?而這個問題,也恰恰是促使伊拉克選擇俄羅斯的原因,畢竟俄烏衝突無論如何都顯示了美俄對抗的激烈程度。要想讓伊拉克擁有自主性,逐漸走出美國的掌控,向美國的對手遞出橄欖枝,並且選擇了俄方也“有所求”的時機,這個果斷出手顯示了蘇丹尼的確有些手段。

當然這次伊拉克選擇跟俄羅斯合作,無疑是當面對美國進行“打臉”,而駐紮在伊拉克的美軍當然是美國影響伊拉克政府的利器。如果不方便美軍親自動手的話,在伊拉克的眾多派別中收買一些“手套”去搗亂,也有可能影響蘇丹尼政策的推進。甚至美國可以透過極端手段,乾脆炸掉要跟俄羅斯合作的巴德拉油田的石油生產設施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這樣做存在很大的風險,第一就是駐伊美軍現在時刻處於伊朗的威脅之下,無法輕易動身。第二也是駐伊美軍也被伊拉克人盯得死死的,他們輕舉妄動的話,就算可以破壞這屆伊拉克政府的政策,但是也會給伊拉克人埋下更多仇恨美國的種子。

同時美國當前處境並不十分理想,別說伊拉克了,就連曾經是美國親密盟友的沙特都跟他在反俄問題上不一條心,“打臉美國”已有先例。因此從各方面的變化來看,就算仍然存在一定風險和危險,但對伊拉克都是“難得的時機”,蘇丹尼此時不搏,更待何時?伊拉克打破沉默的突然行動,風險之下彰顯出瞭如此決心,顯示了其力圖在獨立自主上形成突破。也許可以期待這此伊拉克政府的組閣成功,也許這也會是伊拉克走出多年戰亂泥潭的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