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鋼琴與其“苦”練,不如“會”練

菜單

鋼琴與其“苦”練,不如“會”練

看世界著名鋼琴家如何練琴

李斯特

李斯特有一套獨特的練琴方法,這使他的觸鍵強而有力,在鋼琴技巧上取得極大突破,三度、六度、八度、指法練習、震音、華彩段是他每天必須的練習,他的技巧和表現力當時無人可比,他被後人稱為“鋼琴之王”。

練琴方法

那時,李斯特還不滿20歲,獨自住在巴黎。他發明了一套練琴方式,並強迫自己每日六小時,在鋼琴上做殘酷而嚴格的練習。

1。音階和琶音練習。每天用2個小時進行音階和琶音練習。他在每個音符上,提起雙手,以最大的力氣向下將手指插入琴鍵,這種方式使雙手堅固有力又柔順,能絕對順從。不斷在單音、八度及和絃上做著重複的練習,使肌肉慢慢鞏固起來,併產生控制力。

2。坐姿。身體筆直地坐著,頭絕不向前向下而微微向後。彈奏時,避免讓手臂和肩膀產生緊張現象。

3。速度。開始練習一首新樂曲時,李斯特總是以很慢的速度,分五個步驟來研究樂譜。

第一次看譜時,仔細地看清楚每一個音符確實的位置;第二次則分辨音符的時值;第三次,分析樂句的音色,用不同的音色來表達情感上細微的變化;第四次,仔細地分析高低譜表內所有的聲部。

除了明顯的主題之外,他總希望能再找出一些可以醒目加強的細小旋律和線條;在最後的步驟中,他決定他要的速度。結束這五個步驟的看譜後,他開始在琴鍵上練習。

4。情緒。他在彈奏中,經常分析自己情緒上的反應。每當一段激烈的樂段後,他便思考,應該要以何種方式,自然延續熱情過後鬆弛的感覺:是情緒的冷漠,還是疲累的感受?他堅持鋼琴家必須絕對投入音樂的彈奏,唯有如此,才會有個人的詮釋產生。

魯道夫·塞爾金

魯道夫·塞爾金,美籍奧地利鋼琴家,猶太人,是當年五大鋼琴家之一(紐約時報所選)。他觸鍵清晰、節奏平穩、聲音純正,不但是演奏巴赫作品的典範,而且是演奏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及勃拉姆斯作品的卓越代表。

練琴方法

1。每天進行長時間的練習,在練習五小時之後才進入狀態。通常不用中速去練習,因為中速比較容易彈好,而很慢和快速則比較難,特別是慢練的時候也要有美好的聲音和旋律線條走向。他十分重視音階和琶音等基本技術的練習。

2。選擇適合的練習曲。魯道夫·塞爾金練習曲用Moscheles、Hummel、Thalberg、Liszt等,很少用車爾尼,每個鋼琴學習者都應該挑選合適的練習曲。

亞瑟·魯賓斯坦

亞瑟·魯賓斯坦,美籍波蘭裔猶太人,著名鋼琴演奏家。生於波蘭羅茨,四歲開始學琴,不久即負笈柏林,同時鑽研鋼琴與作曲,十二歲在柏林首次登臺,自此開始輝煌的演奏生涯,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地演奏,成為本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大師。

練琴方法

1。意識的無聲練習。無聲練習是指彈奏者在一個正常的鋼琴鍵盤上作無聲彈奏,所有的音樂只有內在的耳朵能夠聽見,音樂所引起的情緒波動在體內感受,不形於外。無聲練習可以幫我們發展出獨立的觸覺反應,在沒有實際彈奏出一首樂曲時,憑藉內在的耳朵及心境想象這首樂曲的理想情景。當重複練習讓自己煩躁精神疲憊時,可以嘗試無聲練習的訓練。

2。只練困難樂段。將最困難的樂段練熟,簡單些的曲子就不在話下了。

3。注重感性、高尚優雅的音樂氣息。

4。聆聽自己的演奏。練習樂曲並彈奏出來以後,會經常以旁觀者角度重複聽自己彈奏的樂曲,因此很快能夠從中得到新的靈感。

威廉·巴克豪斯

威廉·巴克豪斯出生於德國的文化與音樂中心萊比錫,自幼即師從艾洛斯、烈根德弗,1891年進入萊比錫音樂院,畢業後移居法蘭克福,隨當時有名的鋼琴家兼作曲家德爾貝特(D·Albert)學習。

練琴方法

每天練習半小時以上的音階、琶音,但加上表情去彈。他覺得練習巴赫對提高技巧很有幫助,不單把技巧困難的地方練好,簡單的樂曲,也要儘量彈得完美,要多練習。

克勞迪奧·阿勞

克勞迪奧·阿勞(Claudio Arrau,1903-1991),智利鋼琴家,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自幼有神童之稱。阿勞的演奏曲目範圍十分廣泛,從巴洛克到二十世紀的作品均有獨到的建樹,是德奧音樂作品的權威演奏家之一。錄製了大量的唱片,最膾炙人口的錄音是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

練琴方法

克勞迪奧·阿勞練琴很刻苦,據他自己說,十二三歲時,每天三小時的基本練習,以保證打造良好的技術基礎,十四歲以後改為練樂曲的困難部分。他認為每天練習時間隨個人的體力、精神而定。身體不覺疲勞時才可以精神集中地練習,練習時身體放鬆也是很重要的,他強調要技術好,必須在早年開始學習時便要進行很多的技巧練習。

史納伯是雷謝狄斯基(T·Leschetizky)的門生,他是第一位被稱為貝多芬專家的演奏家。當代的鋼琴演奏家和教師都以師事史納伯為榮,甚至以他這一系的教學系統而自誇。

練琴方法

1、最初較為注重技巧練習。有了技巧後,把技巧放在第二位,否則會變成單純的技巧家。

音樂表現是技術訓練的目的,技術訓練如果離開表現音樂這個崇高的目標,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技術訓練是表現音樂內容的重要手段,音樂表現有賴於技術的發揮,二者相輔相成。當音樂表現受技術的侷限而不能得到完美表達,其中技術轉化成決定性的因素時,完善技巧在此時已成為重中之重。

2、音樂注重直覺

在音樂聆聽中人們總是重視音樂的表現性,但對於審美直覺在音樂聆聽中如何產生並未給予應有的關注。審美直覺是音樂聆聽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要提升音樂聆聽方面的廣度與深度就必須清楚地把握審美直覺產生的原因。

3、強調音樂的詮釋,要忠於原譜。

華爾特·紀瑟金

紀瑟金出生於法國的里昂,10歲進入德國漢諾威的市立音樂學校。他初次正式登臺是在20歲,而且一鳴驚人。

練琴方法

1、強調尋求最自然的姿勢彈奏

人坐上琴凳後,手臂保持平時走路時自然垂落的樣子,手指自然彎曲,這種姿勢是很容易掌握的。問題是出在提起手來放到琴鍵上時,這個姿勢就會走樣。所以提手時慢些,注意自然垂落。肩膀和肘關節不要用力,因為他們的分量是寶貴的,這些分量全部要落到整個手的最前端:指尖。

2、練習要求絕對正確

想要練得一手好琴,必須要經過不斷反覆的練習。三分學,七分練,練琴才是決定孩子進步速度的關鍵因素。所以,想要在學鋼琴時比其他孩子跑得更快,練琴方法必須要正確、高效。

3、注重耳朵訓練、注意聽自己的演奏

在鋼琴學習中,聽覺是十分重要的,耳朵的訓練從開始學琴就要進入。在鋼琴學習過程中,耳朵作為聽覺器官,可以幫助演奏者理解音樂,對演奏效果進行把握,演奏者可以及時辨認與分析,不斷調整手指力度及高低音等問題。

總結

1、這些鋼琴家有一個共同特點是:非常注重年輕時的練習。並且在音階、琶音這些基本技巧上認真下功夫,到了老年,手指仍很靈活。

2、每天堅持數小時的練習,因個人的情況而定,但要精神集中地練習。

3、用慢速練,耳朵非常專注地傾聽每一個音。慢練時樂句要有方向和音樂感。

4、要練習力度對比,有時我們知道樂曲要求的力度,但做不出來。彈奏要有力度的各種層次,用耳朵去分辨層次。

5、練習時不單是手指的技術訓練,也是頭腦的訓練,要對音樂有充分的理解,對聲音的控制及觸鍵感覺有高度要求。

鋼琴與其“苦”練,不如“會”練

鋼琴與其“苦”練,不如“會”練

鋼琴與其“苦”練,不如“會”練

鋼琴與其“苦”練,不如“會”練

鋼琴與其“苦”練,不如“會”練

鋼琴與其“苦”練,不如“會”練

鋼琴與其“苦”練,不如“會”練

鋼琴與其“苦”練,不如“會”練

鋼琴與其“苦”練,不如“會”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