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讀《道德經》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萬物尊道而貴德

菜單

讀《道德經》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萬物尊道而貴德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解釋

道生萬物,德育萬物,萬物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環境使萬物成長起來。

所以萬物無不尊道貴德。

道之所以受尊崇,德之所以受珍視,就在於它不加干涉而完全是順其自然。

所以道化育萬物,德蓄養萬物。

使萬物生長髮育,使萬物長大成熟,使萬物受到撫養惠澤。

化生萬物而不據為己有,有所作為而不自恃其功,導引了萬物而不做萬物的主宰。

這就是所謂的大德。

解析

“道生之”,道創造了萬事萬物。“德畜之”,德畜養了萬事萬物。“物形之”,萬事萬物有了具體的形狀。“勢成之”,周圍的環境使它得以成長。

宇宙萬物之所以能夠生生不息,是因為“道”這一根本。宇宙萬物由“道”衍生,由“德”養育。生命離不開陽光、空氣、水分的養育。生命長成,形成萬物,生殖繁衍,形成輪轉不休的力量,“勢成之”。

讀《道德經》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萬物尊道而貴德

“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以道為尊,以德為貴。“道德”,是對萬物生髮執行著清晰的認識,從而遵循自然之道,而有所作為。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萬物之所以敬畏道和德,並以道和德為尊貴,這並不是出於主宰者的刻意命令和安排,而是他們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地遵從和運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萬物順其自然地誕生,又自然而然地發展,並透過遵循自然規律而生生不息。

“故道生之,德畜之。”所以道生養萬物,德蓄養萬事萬物。“長之、育之”,使它成長,不斷地培育長大。“亭之、毒之”,我們常說亭亭玉立,“亭”就是成長的意思。“毒”就是成熟的意思,使萬事萬物成長,使其成熟。“養之,覆之”,“養”和“覆”養育萬物,保護萬物。

道生長萬物,德養育萬物,使萬物生長髮展,成熟結果,使其受到撫養、保護。在道化生萬物的過程中,萬物都源於道而畜於德,而且最終都會積德歸道。

讀《道德經》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萬物尊道而貴德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大道生成了萬物,但不把萬物據為己有;撫育了萬物,但不自恃有功;引導了萬物,但是不強加干涉,不以萬物的主宰自居。大道深厚無私,是人類行事的楷模。人們追求禮尚往來,並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指南,這其實是不合乎大道的,也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大道遵循自然,無慾無求,即便在付出的時候也從沒想過要得到回報。大道沒有分別之心,所以也就沒有付出和回報的分別了。當大道付出了很多卻得不到回報的時候,它也不會感到煩惱和怨恨。

人類卻不同,一旦付出多於回報,或是慾望得不到滿足時,就會感到煩惱和怨恨,有的人甚至還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這樣不但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別人。

讀《道德經》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萬物尊道而貴德

想要做成一件事有四個核心的條件:

第一,要有道,因為道是創造萬事萬物的本源,所以要堅守大道,按大道的方式來創造。

第二,“德畜之”,“畜”就是積累的意思。在有道的基礎上,要堅定地按照道去做,“積德”。朱熹有一首詩:“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昨天江邊漲水了,平常推也推不動的大船,現在根本不用推了,水多了,自然而然地就航行更加自由。

第三,“物形之”。有道,有德,還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這樣才能把事情向更成功的方向去發展。

第四,“勢成之”。順勢而為,才能把事情做成。大禹順水勢而為解決了水患,商湯周武順民心而為奪取了天下。

讀《道德經》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萬物尊道而貴德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孔子說:“我現在只想沉默。”子貢說:“如果你不說出心裡想什麼,那麼我們這些學生還拿什麼去記述呢?”孔子說:“自然說過些什麼?不過放縱四季週而復始,任由百物蓬勃生長。自然又何曾告訴過別人什麼?”

讀《道德經》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萬物尊道而貴德

周文王有一次去渭水北岸圍獵,看到姜太公正在岸邊釣魚。

文王走上前去,親切地問他:“您喜愛釣魚嗎?”

姜太公說:“據說君子心懷天下,努力實現心中的抱負,而小人心懷私心,為此投機鑽營。我現在釣魚,但並非我喜歡的。我心中還有別的事要做。”

讀《道德經》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萬物尊道而貴德

文王聽了,有些不明白,問:“我怎麼理解呢?”

太公說:“就像君主收羅人才,與我釣魚相似:以厚祿用人,與用誘餌釣魚一樣;用重賞收買人心,與用香餌釣魚一樣;用不同的官職封賞人,就像用不同的誘餌釣不同的魚一樣。釣魚看上去簡單,其實其中蘊含著大道理。”

文王說:“您能給我講講此中的道理嗎?”

太公說:“水源深廣,水流就會湧流不息;水流不息,魚兒就能生存,這是自然的道理。君子志同道合,就會緊密合作;親密合作,就能做出一番事業,這也是自然的道理。聖人廣施仁德,所以能樹起權威,收服人心,得到天下人的擁戴和支援。”

文王問:“那麼,如何使天下歸心呢?”

太公說:“天下是天下人共同的天下,不是某一個人的天下。只有與天下人同享天下利益,廣施仁愛,才能得到天下。反之,如果只為滿足個人私慾,想獨佔天下,就定然會失掉天下,這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

文王拜謝說:“您說得太對了!”於是,拜姜太公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