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菜單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最近某平臺翻車了。

網上聲討它“濾鏡景點”的話題登上了熱搜,竟達到4億的閱讀量。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看來深受“濾鏡景點”之騙的人不少。

什麼是濾鏡景點呢?

就是把普普通通一個地方拍下來,後期加上各種美化濾鏡,碼好各種“國內唯一”“一生必去一次”“絕絕子”的宣傳文案,就成了“天上人間”“小馬爾地夫”“小鎌倉”。

而實際的景點,與透過濾鏡美化的比起來,不能說一模一樣,只能說毫無關係。

濾鏡中的夢幻粉紅沙灘,實際上棕黃、普通。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動圖 | up主-濾鏡粉碎機,左圖為濾鏡下,右圖為實際看到的

濾鏡裡的瀑布飛流直下,充滿北歐氣息,實際就是一個小區的排水渠道,平平無奇還有點臭。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圖 | 左圖為濾鏡下,右圖為實際看到的

濾鏡裡的海邊小鎮水綠山藍,樓宇溫馨,實際水是渾黃的,樓是破舊的,色調是普通的。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圖 | 左圖為濾鏡下,右圖為實際看到的

濾鏡裡綠幽幽,實際灰濛濛。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圖 | 左圖為濾鏡下,右圖為實際看到的

濾鏡裡的天梯好像與白雲相接,實際只是平地上一架10節梯子。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圖 | 上圖為濾鏡下,下圖為實際看到的

被這種濾鏡景點吸引而去的遊客,看到眼前如此普通的地方,不由發出靈魂拷問:

我車錢都花了,你就給我看這個?

失望的遊客滿腦子都單句迴圈著,“被騙了被騙了”。

濾鏡不僅可以把普通變成絕美,還可以把中國變成日本。

據網易數讀的資料,全國至少有62個“小京都”,61個“小鎌倉”,59個“小奈良”。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加上“日式濾鏡”,國內景點就是日本景點的“平替”。

良渚遺址公園,成了杭州“小奈良”,廈門海堤紀念公園,成了廈門“小鎌倉”,杭州徑山寺,成了杭州“小京都”。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濾鏡簡直無所不能。

不管拍什麼照,衣食住行,人只要加上濾鏡,往社交平臺一放,張張精緻,樣樣美麗。

要是不加濾鏡,拍出來的圖片都不敢往外發。

有時不是看不出別人的照片充滿了濾鏡修圖痕跡,

但看了看原圖,

手還是很誠實地一鍵濾鏡後,再發送。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為什麼我們現在這麼習慣加濾鏡?

一言以蔽之,為了好看。

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嘛,看到別人美,自己也不能落後。

但是,有沒有發現,我們追求美的天性其實被利用並扭曲了。

你要追求美,我就給你提供濾鏡。

各種美顏相機、修圖軟體,應有盡有。

你要看到美,我就給你推送經過濾鏡加持的景象。

你開啟某筆記平臺,打卡地全是唯美風景照。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開啟某短影片平臺,up主全是帥哥美女。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開啟朋友圈,吃的喝的玩的,無一不精,無一不美。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這些景象每天都推送到你面前。

看著看著,你覺得,對對對,美就是這樣的。

單調、同一、模式化。

色彩鮮豔、對比度高、飽和度強的風景,面板白、眼睛大、鼻樑高、下巴尖的人像……

你追求的美,就這樣被濾鏡扭曲了。

當大家都在用濾鏡的時候,濾鏡就控制了我們的審美。

它不斷給我們腦子裡植入關於美的固定觀念:

不管是風景還是人,只有像濾鏡裡那樣才是美。

而在現實裡看一切東西,怎麼都比不上濾鏡裡的。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人民網2018年發表過一篇文章,講了過度依賴美顏相機產生心理疾病的例子。

主人公小佳,是一個用慣了美顏相機和修圖的女生。

她一照鏡子就覺得自己哪哪都醜,臉太胖,手臂太粗。

最後乾脆拿美顏相機當鏡子。

但無可避免,她對自己真實的樣子越來越不滿,甚至不願意出去社交。

家人領小佳看了心理醫生才知道,她患了一種叫“體象障礙”的心理疾病。

體象障礙,俗稱醜人綜合症,周圍人都覺得你不醜,但你就是覺得自己很醜。

現在,

每個月使用美顏相機的人數達到了3億人

,都或多或少對自己外表有不滿意的地方。

看慣了美顏相機裡的自己,會讓人對自己真實的外表產生過高的、不切實際的期待。

而這種註定失望的期待,是無解的,整容也不可能達到。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注意到了這樣的趨勢:

大量想要做整容手術的人,想要讓自己整容後看起來像自拍照片一樣漂亮。

以前的整容,都是以漂亮的明星為模板,現在都發展到以濾鏡為模板了。

真可怕。

而整容醫生說,

濾鏡中的美顏效果,在現實生活中很難達到。

因為透過濾鏡過度修飾的照片,呈現出來的根本不是真實的自己。

只是資料擬合出來的幻象而已。

不知不覺,濾鏡審美正在摧毀我們對自己身體的自信。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濾鏡本來是個好東西。

它是一種修飾,錦上添花的那朵花。

攝影時經常會用到一些濾鏡作為輔助,使拍出來的照片更清晰。

這裡的濾鏡是指一些實體鏡,

可以幫助克服一些拍攝環境的不良影響。

例如偏振鏡,可以減弱反光,在拍水面、玻璃等景象時可以達到肉眼正常的觀感。

在拍攝質量比較差的時候,後期還可以用修圖軟體的濾鏡進行適度的補救。

光線不夠亮,加點亮度。

前額禿了一截,加點頭髮。

臉上長了個痘,遮掩一下。

這些濾鏡,無傷大雅,還很有用,讓人高興。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還記得智慧手機出現以前的90年代後期,大街上隨處可見大頭貼機器,那可能是最早運用濾鏡的時期。

它有高強度的燈光,一定程度的磨皮,還可以對著螢幕調整表情和角度。

比普通相機拍出來好看。

90後一代的拍照記憶都被它承包了。

在下午的放學時光,走進街邊的一家大頭貼小店,選好葬愛家族的相框,鑽進遮光簾,擺好古靈精怪的姿勢,按下按鈕,彩色噴墨機立即就能把大頭貼打印出來。

撕掉大頭貼背後的膠紙,把它貼在鉛筆盒、手機和筆記本上,就能高興好長一段時間。

但不知什麼時候,濾鏡開始變壞了。

它不再那麼讓人高興,反而讓人焦慮。

人人都只盯著濾鏡裡面的人和景,稱讚它超脫現實的美麗。

現實里人和景因此就被忽略,貶低,厭惡。

你開始焦慮自己普通但自然的樣貌不夠美,穿得不如買家秀的好看,吃的不如朋友圈的精緻。

你嚮往濾鏡裡虛幻的美麗。

開發濾鏡的人,看到了由你的焦慮引起的商機。

他說可以讓你更上鏡,然後把幾百種濾鏡推到你面前,任君挑選。

你一頭紮了進去,在他設定的審美標準中畫地為牢。

開發濾鏡工具的人成了美的定義者。

而使用濾鏡的人,就這樣逐漸被濾鏡審美統治而不自知。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濾鏡審美把美的閾值不斷拔高,把人對美的期待不斷扯到極限。

在看慣了濾鏡加持、色彩濃豔的所謂美照之後,看現實全變成了寡淡。

個子不夠高,臉不夠白,身體不夠瘦……

天不夠藍,水不夠綠,山不夠青……

沙灘不夠粉紅,任何風景都不夠奇幻……

美好像變得只有一種標準。

但我們追求的美,不應該被設定,不應該這樣單一。

美可以不高、不白、不瘦。

就像奧運會上拼搏的運動員們,身體有力,大腿粗壯,照樣很美。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美可以不濃烈。

良渚遺址5000年文明,廈門海堤公園1953塊海堤條石,徑山寺1200年的古剎,

不用加“日系濾鏡”變成“小奈良”“小鎌倉”“小京都”,自有他們深邃高遠、古樸簡潔、佛光普照的美。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圖 | 途客戶外

美可以不單一。

當我們回看中華歷史上流芳百世的傳世名畫,富春山居圖淡雅靜謐、清明上河圖詩情畫意、千里江山圖磅礴大氣,不同層次的美讓你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包羅永珍。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圖 | 《富春山居圖》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圖 | 《清明上河圖》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圖 | 《千里江山圖》

洛神賦圖奇幻絢麗、唐宮仕女圖端莊華貴、韓熙載夜宴圖工細靈動,

多元的美讓你領略不同朝代的風流氣象。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圖 | 《洛神賦圖》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圖 | 《唐宮仕女圖》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圖 | 《韓熙載夜宴圖》

美應該多元、自然、真實,不應是濾鏡裡誇張的假象。

一次,作家張一童在北京打車,等紅燈間隙,司機師傅刷起了短影片。

他跟司機聊天,問他為什麼看的是這個平臺的短影片,而不是另一個。

司機師傅回答,這個平臺的帥哥美女多。

“但這個世界哪有那麼多帥哥美女,都是濾鏡做得好。”

司機師傅一踩油門,車子向前飛馳。

綠燈亮了。

用網紅濾鏡才能看到的美,真醜

文字為國館讀書原創,轉載請聯絡作者

/

本文作者:

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