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量子研究者: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並不相同,可能大相徑庭

菜單

量子研究者: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並不相同,可能大相徑庭

如果有人站出來突然說“我們其實並不在同一個世界裡”的話,相信給我們的第一感覺會覺得這個人是在開玩笑,一個無聊又沒有創意的玩笑;如果此人仍然我行我素,向其他人繼續宣揚自己的“發現”的話,十之八九會被認為不是腦子出了問題,就是瘋掉了。

而站在科學的角度來思考分析問題的話,我們既不能盲目地去相信,也不能武斷地說“絕無可能”。沒錯,我們要用“科學”說話,用“科學理論”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明辨是非。探索科學,探索宇宙,水木長龍與您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未解之謎,人類只是活在約定俗成的世界裡,也許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到頭來只是集體意識的一種幻覺編織。”記得一位喜歡搞科研的朋友曾經這樣對水木說。

也許你猜到了,沒錯,水木的這位朋友正是搞量子物理研究的,才會有此感慨或領悟。

量子世界裡充滿了驚奇,令人眼花繚亂卻又著迷不已。彷彿隱藏著無數寶藏的一座座縹緲山林,若隱若現似乎遙不可及,閃爍著七彩光芒忽明忽暗,又給人一種似乎近在眼前的幻覺。正因此,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探險家們”爭赴前往,想要一探究竟。

量子研究者: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並不相同,可能大相徑庭

在用量子理論正式探討、分析、論證之前,我們先來思考幾個問題或現象,也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領悟即將探討的主題。

問題1:

你是否認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也是其他人所看到的?或者說,你認為自己看到的這個世界裡的一事一物,都與其他人所看到的大同小異、幾乎一樣嗎?

問題2:

你會認同現實世界像PS製圖那樣一層層疊摞起來的嗎?而你就是疊摞起來的舞臺主角,其他圖層皆為配合舞臺主角而存在?

問題3:

你是否有過或者曾經有過這樣的感覺——覺得舉世只有自己一個人存在,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問題4:

也是我們要探討的主題——你認為我們都處在同一個世界裡嗎?

再來思考幾種現象:

你是否經歷過,或者聽說過,或者親眼見證過“記憶”出現錯亂的現象?

現象1:

比如,在自己的記憶裡,明明記得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在80歲高齡還提出了“宇宙反轉”的理論,可突然又意識到,不對呀,霍金他老人家已經離開我們的地球去獨自探索宇宙快三年了。難道是自己的記憶出現了混亂?

量子研究者: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並不相同,可能大相徑庭

再比如,突然有一天,你的一位朋友對你說 :“還記得上次我們參觀的那個科技館吧?我想再去一次,弄清楚一個問題——那個太陽系模型裡的八個木質行星,究竟運用的是什麼高科技原理,能讓純木質材料的球體懸浮在半空中旋轉而不受重力的影響?我懷疑運用的是聲控技術,聲波浮力抵消了地球的引力。還記得模型下方那八個圍成一圈並不停發出很有節湊感聲音的六孔箱嗎?”

聽了朋友真真切切的描述,你懵了,一頭霧水地問道:“你確定是跟我一起去的嗎?”

“廢話,你當時為了看清楚西邊牆上掛的那副動態圖畫,越界被工作人員罰了50還是我幫你墊的錢好嗎?”

……

最後自己對自己的解釋是:一定是最近工作太累了,睡眠時間又太少,才會引起“部分失憶”的現象,導致很多事情都記不起來了。

現象2:

你最喜歡看的一部宇宙紀實片,某一天想要再去看第四遍時,驚愕發現,有三分之一集數里的內容都發生了輕微的改變,如果不是自己已經看過三遍,對裡面的內容畫面大多都記憶深刻的話,很難發現這些輕微的改變。難道被更新修改了?可是釋出日期並沒有變啊。忐忑疑惑間,你去翻找了移動盤,卻發現移動盤裡儲存的宇宙紀實片也發生了一樣的改變。

一定是自己的記憶出現了臨時性的錯亂,你這樣安慰自己,並告訴自己要好好休息。

量子研究者: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並不相同,可能大相徑庭

現象3:

某一天,你突然驚覺地發現,你身邊的親朋好友的性格很多都發生了改變,溫柔的變成了魯莽的,心細的變成了馬虎的,樂觀的變成了孤僻的,豁達的變成了狹隘的,尖酸的變成了寬宏的,不合群的變得極有集體感,等等。

怎麼跟自己記憶裡的他(她)們完全不一樣了呢?一定是自己的大腦“記憶錯亂”現象還沒有完全恢復,你再次這樣安慰自己。於是你決定請假一段時間去旅遊,想透過好好放鬆自己來讓自己的記憶趕緊恢復正常。

現象4:

一天,你像往常一樣來到辦公室,發現大家都在爭論一件事,仔細一聽才明白,原來他們正在爭論到底是誰的記憶出現了錯誤的問題。

比如,有的人記得某人還在地球上,去年還有該人的相關報道,可是不知道為什麼現在的資訊顯示該人已經離開地球六、七年了;

比如,有的人記得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邊緣處,可現在卻變成了離銀心約2。6萬光年,離銀盤邊緣約2。4萬光年的位置,等於是變成了位於銀盤半徑差不多中間的位置。

量子研究者: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並不相同,可能大相徑庭

比如,有的人發現世界地圖發生了變化,跟記憶中的並不一樣;

比如,有的人記得人類染色體共有26對,不知道現在為什麼變成23對了。

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就不一一列舉了。

這些問題和現象是否真實存在呢?也許真的很難給出答案,但我們可以用量子理論分析探討一下有沒有存在的可能性。

自量子物理學發展以來,科學家就從沒停止過對微觀量子世界的探索,不但發現了更多的基本粒子,同時也發現了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之間存在的“斷橋”現象。愛因斯坦為了將斷橋給鋪架起來,花費掉了他後半生的幾乎所有時間,遺憾的是,依然未能完成“斷橋工程”(大統一理論)。

正如所知,量子世界反而呈現出來了更多的奇異現象,讓量子研究者“只知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但量子研究者從諸多的量子實驗中所呈現出來的各種奇異現象,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發現,那就是觀察者意識的重要性,以及量子世界的不確定性。

量子研究者: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並不相同,可能大相徑庭

在宏觀世界裡,我們認為,因為存在,所以才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感覺和意識。

但在微觀世界裡,好像反過來了,因為觀察者意識的作用,所以才會存在,然後才會呈現於眼前。

很不可思議,對吧?然而這就是量子力學的詭異之處,也正因此,讓無數的研究者們“為伊消得人憔悴”,依然難解此謎題。科學家堅信,量子世界裡一定隱藏著目前尚未被人類發現的高科技,一旦未來某一天人類掌握了量子世界的運作規律,也許可以創造整個宇宙也說不定呢。

目前科學家透過量子實驗已發現的量子現象有:量子世界不存在因果律,不存在時間的概念,量子世界具有不確定性,似乎支撐整個量子世界大廈的正是觀察者的意識作用。

量子世界的不確定性,讓一切皆有可能,而有可能的一切都處於疊加態,等待著觀察者的意識選擇並激活。一旦觀察者的意識進行了選擇,也就等於施加了意識的作用力,將處於疊加態的波函式坍縮為一個確定的態本徵函式,然後觀察者才能看到自己的意識“創造”出來的東西模樣。

量子研究者越來越相信,宏觀世界就是微觀世界的放大投影,微觀世界正是宏觀世界的縮略底片。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之間必然存在有相連線的橋樑,可以將兩個看似無法逾越難以相容的世界給連通起來,這就是愛因斯坦花了幾十年時間尋找的大統一理論。

量子研究者: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並不相同,可能大相徑庭

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科學家會找到大統一理論,因為我們能確定的是構成宏觀世界的基本單位,皆來自於微觀世界,這已經初步證明微觀與宏觀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也就必然會存在一套相容的相通法則,以讓看不見的“隱身橋”顯現出來。

其實我們已經回答了問題1到4。

每個人都相當於一個施加意識作用力的觀察者,而每個人的意識形態並不相同。如果說世界是由每個人(相當於觀察者)的意識作用力共同創造出來的話,那麼每個人的意識作用力所創造出來的世界內容相當於PS製圖分層出來的一個圖層,所有人的意識作用力創造出來的所有世界圖層,共同拼成了我們這個完整的世界。

在每個人所創造的世界圖層裡,其本人都是自己所創造的世界舞臺主角,而其他世界圖層裡的事物相對都是配角。所以,每個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因為相對於完整世界拼圖的位置不同,也就相對於觀察角度不同,彼此所看到的世界又怎麼會一模一樣?

量子研究者: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並不相同,可能大相徑庭

因為每個人實則只在自己所創造的世界圖層裡,而所看到的其他世界圖層裡的事物,如同來自另一個空間的投影,只為配合自己所在世界的完整性而存在(這才是彼此存在的目的)。所以,有時候恍惚間會有一種從未有過的“孤獨感”油然而生,那是因為意識的回饋讓你意識到自己所在的空間世界裡,實則只有你自己一人存在。

我們再分析現象1到4。

我們仍用PS製圖分層原理,以及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和觀察者意識作用力的重要性來分析探討。而觀察者意識作用力如何生成確定的世界現實,在前面問題1到4裡我們已經分析探討過了,接下來只探討分析現象1到4存在的可能原因。

無論個人還是別人的記憶出現與其他人的記憶不同步的現象,最根本的原因,正如上面我們所分析的——我們彼此不在一個世界裡,而是像ps製圖分層那樣拼起來的世界。既然是拼圖共同完成的世界,那麼每塊拼圖(即每一圖層)都相當於一個獨立的個人世界。既然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己的個人世界,那麼編輯許可權也自然由自己掌控,只要自己願意,隨時都可以修改自己所在世界拼圖的內容。

量子研究者:每個人看到的世界並不相同,可能大相徑庭

可是,這種修改需要一個同化的過程,修改的少,同化過程所需的時間也短,修改的多,同化過程所需的時間也長。所以,很快被同化到自己所在圖層世界裡的人就不會記得修改之前的整體世界,而只會記得修改後的世界樣子;而離修改圖層比較遠的圖層世界裡的人,就需要花費比較長的時間才能被同化到自己所在的圖層世界裡,才能忘記原先整體世界的樣子。

難不成我們不在同一個世界裡?你覺得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援。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