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遊記:太原冬日三日行

菜單

遊記:太原冬日三日行

雖然是隆冬,泉水依然像沸騰一樣噴湧而出。

難老泉亭後是水母樓。

一個金身女子坐在蓮花座上。

在難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樓,俗稱梳妝樓,別號水晶宮。

樓內水母像銅質金裝,端坐甕上,束髮未竟,神態自若。

據傳,水母姓柳,住在晉祠附近的金勝村。

但是,她嫁後遭婆婆虐待,每日到遠方去挑水。

遊記:太原冬日三日行

挑回的水只要前桶且將桶底做成尖底,使柳女無法休息。

騎馬人送給柳女一條金絲馬鞭,並告她馬鞭放在甕中一提,水即滿甕。

這個秘密被柳女的小姑子發現,趁柳女回孃家不在從甕中提起馬鞭,頓時大水湧出即將淹沒村莊。

柳女聞訊趕來,坐在甕上讓水勢變小得救了人們,水母也再沒有離開水甕。

這個變態的婆婆真是蠻討厭的,不過如果我是柳氏,一定在路上打幾個可以放尖底桶的坑~~當然,如果那婆婆是要把柳氏練成少林寺高手,那有另當別論了~~~難老泉。

俗稱“南海眼”,出自斷岩層,終年湧水,北齊時有人據《詩經·魯頌》中“永錫難老”之句起名“難老泉”。

泉上有亭,亭上懸掛著清代學者傅山寫的“難老泉”三個字。

遊記:太原冬日三日行

當年李白來到這裡,曾讚歎說:“晉祠流水如碧玉”。

晉水有三個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魚沼泉,一是難老泉。

難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晉水的源頭就從這裡流出,長年不息。

如今善利泉已經完全乾涸見底,魚沼泉的溫水滋養了鯉魚,唯有這難老泉奔流如故。

難老泉的實情卻不讓人樂觀。

雖然難老泉水世代澆灌晉祠附近的千頃良田,造就了“千家灌禾稻,滿目江南田”的豐饒景象。

因泉水含有多種礦物質,水溫恆定,水質優良,所以晉水培育出的晉祠大米,米質晶瑩,顆粒飽滿,吃起來口感香醇,回味無窮,是與天津小站大米齊名的米中極晶。

遊記:太原冬日三日行

令人遺憾的是由於水位的下降,1993年4月30日,難老泉斷流,因此1993年後人們是用自來水替代難老泉泉水。

但2006年,山西啟動汾河流域治理工程。

隨著汾河流域環境治理腳步加快,生態保護加強。

2015年,難老泉的地下水位已從28米深上升到,平均每年上升,難老泉有望在2018至2020年複流。

晉祠三絕有望恢復。

謝天謝地,我沒有多嘴去嘗一口~~~~在難老泉後有一個公輸子廟,現在關閉著,便是魯班廟了。

大殿南邊有一個臺駘廟,此人為上古時代漢族傳說中的人物。

遊記:太原冬日三日行

臺駘治水早於大禹治水,是中國歷史上成功治理江河的創始人。

金代有《臺駘祠》詩詳細記載了臺駘治水的全過程,說他“分野捫參次、山川奠禹先。

”詩中讚揚臺駘治水時摸著天上的星辰來劃分地上的水路與疆域,早在大禹治水前已奠定了山川。

臺駘為黃帝的五世孫,為帝嚳的治水官。

他所屬部族是最早的一批晉人,事蹟散見於《左傳》《山海經》《史記》《水經注》等古典籍。

傳說臺駘是一位了不起的治水大師,遠在荒蠻上古時,洪水滔天,氾濫成災,被授為玄冥師負責治水的官吏的臺駘為平水患,輾轉於甘肅、陝西、山西、青海等廣大地區,降伏水魔,造福人民。

對於臺駘的功績,許多歷史文獻中均有“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臺駘。

遊記:太原冬日三日行

臺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帝用嘉之”的記載。

臺駘子承父志,經過長期艱苦的與洪水作鬥爭,九州滌陂,四海會同,終於以告成功於天下。

從此,水歸河道,眾民乃生,萬國為治。

因為治水有功,臺駘受到帝顓頊的嘉獎,被封為掌管汾州一帶的地方官員,並受到當地沈、黃、蓐、姒等國家的祭祀。

臺駘死後,被尊為汾河之神,又稱臺神。

遊記:太原冬日三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