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以女皇身份名揚中外,一處山清水秀的名勝地,山西省文水則天廟

菜單

以女皇身份名揚中外,一處山清水秀的名勝地,山西省文水則天廟

則天廟,位於山西省文水縣城北5公里處的南徐村北面。始建於唐,金皇統五年(1145年)重建,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清康熙、乾隆、光緒年間屢有修葺,基本奠定了現有規模。現存建築則天聖母殿為金代原構,餘皆明清所建。則天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女皇身份名揚中外,一處山清水秀的名勝地,山西省文水則天廟

廟坐北朝南,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建築佈局為:山門下部為磚券拱門、上部為樂樓,聖母殿位居院內正北面,左右東西廂房、鐘鼓樓對稱。寺廟規模較小,佈局嚴謹。

以女皇身份名揚中外,一處山清水秀的名勝地,山西省文水則天廟

聖母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歇山頂。殿明間設板門,次間置直欞窗,柱頭卷剎明顯,簷柱均砌入壁內。柱頭斗栱五鋪作雙下昂,裡轉雙抄,耍頭直承乳栿。殿內後槽二金柱,巧妙地安置在神龕兩側,使殿內空間寬敞。

以女皇身份名揚中外,一處山清水秀的名勝地,山西省文水則天廟

樑架結構簡明,四椽栿對前後乳栿用三柱,乳栿後尾墊柁墩置於四椽栿上,四椽栿上置鴛鴦交首栱與金槫、平梁交構,平梁上置侏儒柱、駝峰、叉手、丁華抹頦栱共承脊槫。殿內神龕裝飾彩繪富麗,內奉則天聖母像。大殿板門上部有‘’金皇統五年‘’重建題記。大殿內樑架、斗栱、門窗、門墩等均屬金代原制。廟內碑廊現存明、清碑刻10餘通。

以女皇身份名揚中外,一處山清水秀的名勝地,山西省文水則天廟

武則天廟的始建在唐天寶七年( 747)之前,清朝初年,被改名為‘’水母廟‘’。為何改名?究其原因有兩個:其一,宋代以後至明清統治者對武則天謾罵最甚,斥為‘’牡雞司晨‘’,故官方把她的廟改掉以示貶責與除滅;其二,武則天與水有關。南徐村東南有條小河稱為泌水,是從武氏深井自流而成,千百年來澆灌農田數百頃,造福一方。因此,人們把這一井泉稱為神福泉 ,認為是則天聖母賜給家鄉的福水 ,所以改武則天廟為水母廟 ,或稱‘’ 則天水母廟‘’。到宣統元年,才恢復了‘’則天皇后廟‘’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