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5種好書|小書蟲系列

菜單

5種好書|小書蟲系列

因為書籍不僅是書籍,它們是生活

是過去時代的核心——

是人們工作、生與死的原因,

是他們生命的本質與精髓。

——吉恩·福勒

書蟲必備手冊

歐美書話名家親述

書界故聞、收藏逸事

盡在《小書蟲系列》

5種好書|小書蟲系列

1.《獵書人的假日》

[美]A。S。W。羅森巴哈 著

顧真 譯

這世界上最偉大的遊戲是愛的藝術,

此後最令人愉悅的事情是書的收藏。

——羅森巴哈

A。 S。 W。 羅森巴哈

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古董書商

被人譽為“Dr。 R”“強盜男爵”

“世界上最偉大的書商”

為讀者帶來書林的秘辛掌故

國內首次對羅森巴哈的多方位譯介

5種好書|小書蟲系列

掃碼購買

靠分期付款買下《列那狐》的七年後,我達成了第一個有價值的文學發現。當時我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唸書,正迷書迷得昏天黑地。一天到晚,我無時無刻不在參加圖書拍賣;我荒廢了學業;我買書,不管買不買得起;我忘記吃飯,睡覺好像也是無所謂的事。“藏書病菌”的初級階段毒性不算最強,但還是能讓人真切感受到的!

這一天晚上,我在拍賣開始前幾個小時就到了亨克爾斯的拍賣廳。我興致勃勃地看了很多書,心裡估算完它們或能達到的落槌價,不禁喟然長嘆。正當一陣深深的沮喪向我襲來時,我看到房間一角有一些合訂成卷的小冊子……一冊格雷的《頌歌集》(Odes)。那不僅是一冊初版本,更是賀拉斯·沃爾浦爾著名的草莓山書局(Strawberry Hill Press)出版的第一種書,專門為他而印。沃爾浦爾喜歡透過印行某些同代名家的著作來積累自己的名聲。

正高興有此斬獲,我又看到合訂在一起的另一本小冊子的扉頁。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手裡碰巧拿著的竟然是塞繆爾·約翰生博士失落已久的名作《序詩》(Prologue)初版本,就是1747年戴維·加里克在德魯里巷劇院的開幕夜上朗誦的那首。雖然約翰生博士時代的《大眾廣告》(General Advertiser)和《紳士雜誌》(Gentleman’s Magazine)刊登過這篇作品僅售六便士的廣告,可此前和此後都沒人聽說過《序詩》尚有原版存世。鮑斯威爾在《約翰生傳》(Life of Johnson)中提及過此詩,但這就是我們所瞭解的這部篇幅短小的“戲劇批評”傑作的全部情況了。

我閉上眼睛,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重重地靠在牆上。我從來沒有像想買這本小冊子那樣想買過什麼東西。一位富有的收藏名家走進房間。我放棄希望了。我又看了一眼那本小冊子,當讀到約翰生博士論莎士比亞的名句“氣喘吁吁的時間在他身後徒勞追趕”時,我真恨不得自己索性再意志薄弱一些,把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算了。

突然,我打定了主意。《序詩》我要定了!我會竭盡所能堂堂正正得到它。既然我可以抵押的唯有我的未來,那我就孤注一擲拼一把,不管與我競爭的買家是誰。

亨克爾斯先生宣讀了拍賣的常規條款,我則仔細看了一圈屋裡的人;我知道,臺下的各位都在等著那本小冊子開拍。最後拍賣開始了,那陣靜默無聲似乎在同我競價;經過兩三輪無力的競爭,它竟真的以3。60美元的價格歸了我。我呆坐一旁,一時精神恍惚。我覓得珍寶的訊息很快在書界行家間傳開了,許多人向我出價購買那本小冊子。幾年後,讀研究生期間的我一度急需用錢,有位知名藏家拿著一張5000美元的支票在我眼前揮舞。那一刻對我而言非常困難,但我拒絕了他的報價。這本珍貴的小冊子如今依然在我的私人藏書室中。

A。 S。 W。 羅森巴哈是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古董書商,曾以15。1萬美元的破紀錄天價,買下1640年版的《灣區祈禱書》——可能是現存在英屬北美殖民地最古老的的出版物。他的文筆深受董橋喜歡。他不僅寫文章講述自己的從業經歷,還創作了有關珍本書與手稿的小說,著有文集《書與競價者》、《獵書人的假日》,小說集《無法出版的回憶錄》。譯者顧真從三本書中選譯了四篇文章。

2.《紀德讀書日記》

[法]安德烈紀德 著

劉錚 選譯

我回想童年時的幾次閱讀經驗,那般淪肌浹髓,

簡直讓我感覺句子是透過肉體進入了我的心。

——紀德

安德烈紀德

194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本書從紀德的日記中

擷取與閱讀有關的段落結集而成

首次譯介為中文

收錄了作家安德烈·紀德對名家名作的真實點評

讓讀者領略一種奇特的法式讀書風格

5種好書|小書蟲系列

掃碼購買

1909年12月3日

今晚讀《一盤雙六棋》(梅里美的短篇小說),它又勾起了我那種讓人難以忍受的印象:一味想要成功、毫無用處的完美。這是每次翻讀梅里美都會讓我感到不耐煩的地方。

主題沒有提煉出來:體面的人作弊了。這就夠了。不過他贏了,贏了四萬法郎。跟他對局的玩家自殺了。確實有些什麼使他更加悔恨。但假若荷蘭人沒有自殺,他會怎麼做呢?假若他只是贏了一點點,他又會怎麼做呢?這才是讓我感興趣的地方。別的都只是報紙社會新聞欄的玩意兒罷了。

他會怎麼做呢?……他還會再作弊的。這就會非常動人了。因為在體面的人和惡棍之間並沒有本質的區別。而且體面的人可能變成惡棍這一事實,既可怕又真實。在通往“罪惡”的道路上,只有跨出第一步是艱難的。常言道,女人沒有愛人,比只愛一個人,要容易得多。

這是拉夫卡迪奧(紀德小說《梵蒂岡地窖》中的“無動機犯罪者”)的故事。

紀德一生留下長達60年的日記,卷帙浩繁。《紀德讀書日記》系從紀德全部日記中擷取與閱讀有關的段落,結集而成,反映了紀德廣博的視野和獨特的法式讀書風格,對文學愛好者的閱讀有著指導意義。該書由劉錚選譯,系首次譯介為中文。

安德烈紀德,法國作家。紀德一生著有小說、劇本、論文、散文、日記、書信多種,主要作品有小說《背德者》《窄門》《田園交響曲》《偽幣制造者》等,戲劇《康多爾王》《掃羅》《俄狄浦斯》,散文詩集《人間食糧》,自傳《如果種子不死》,遊記《剛果之行》《查德歸來》等。

3.《書林釣客》

[美]巴頓伍德柯里 著

虞順祥 譯

古書商是“將10美元的書以1000美元賣給你,

並且還讓你覺得他是在幫了你忙”的人。

——巴頓·伍德·柯里

作者生動分享了他多年以來的獵書之道

以及與藏書家、古書商、編輯的交往趣事

藏品涵蓋從早期印本到現代文學初版本

5種好書|小書蟲系列

掃碼購買

讓我們想象一下菲尼亞斯·芬恩(Phineas Phin)的例子,他是一位收藏簡·奧斯汀作品的獨狼藏書家。芬恩一直渴望擁有一本品相不錯的原始硬紙裝幀的《理智與情感》初版本,有著位於正確位置的護扉頁、書脊上印有書名的紙質標籤完好無損。芬恩得到了一份克恩拍賣會的目錄,他事先掌握了傑弗裡·凱恩斯(Geoffrey Keynes)所著《簡·奧斯汀的書志學》中對《理智與情感》初版本詳細而權威的描述,拍賣目錄中對於這本書的版本介紹與他所要尋找的完全一致。

這本書他找了好幾個月,也許是數年之久,但他拜訪過的書商中都沒有貨,也沒有人願意為他認真尋找。芬恩自覺是在不引人注目的情況下悄然進行了這次獵書行動,事實上他對這本書的渴望在圈內早已盡人皆知,如果他去參拍,場內至少有四五個人知道他來的目的,一旦他開始出價就會有人不斷地和他飈價。芬恩從未懷疑價格的蹭蹭上漲是緣於他的出現,他斷定有人參與競爭的唯一原因是因為這本書的稀有程度和價值。到了一定價位芬恩被迫退出,差不多就在下一個出價時這本書被書商夸克先生拍到了。

《書林釣客》(Fishers of Books),初版見於1931年9月,由利特爾與布朗出版社出版。本書中,作者生動分享了他多年以來的獵書之道、在此過程中收穫的文壇掌故以及與藏書家愛德華紐頓(A。Edward Newton)、古書商A。S。W羅森巴赫(A。S。W。Rosenbach)、編輯E。V。盧卡斯(E。V。Lucas) 等人之間的交往逸事,內容豐富,藏品涵蓋從早期印本到現代文學初版本,配以精美書影,讀來賞心悅目。

巴頓伍德柯里(Barton Wood Currie,1877-1962),紐約哈佛俱樂部與格羅裡埃書社成員,曾任報社記者、雜誌編輯,餘暇以藏書自娛,其書話代表作《書林釣客》發行後深受讀者好評。

4.《書海歷險記》

[英]安德魯朗 著

鄭詩亮 譯

正因為我們的書是確實會變的朋友,也會提醒我們變,

所以我們應該把書帶在身邊,哪怕是有一點不方便,

而不是讓書漂流在這個世界上,在廉價的書攤上被塵封起來。

——安德魯·朗

安德魯朗,舉世聞名的童話編集者

周作人喜歡的神話學家、民俗學家

國內首次對安德魯朗的書話作譯介

5種好書|小書蟲系列

掃碼購買

但是,最好的例子還是《效仿基督》,此書也是一件遺物——曾經屬於讓-雅克·盧梭。這個覓得珍寶的故事,還是讓幸運地購藏此書的特南特·德·拉圖爾先生自己來講吧。

這是1751年在巴黎出版的書,但書前空白扉頁的名字是什麼?德·拉圖爾先生讀出了盧梭的味道。這是不可能有錯的,這位書痴對盧梭的筆跡瞭解得一清二楚;為了進一步確定,他付了75生丁買下此書,穿過藝術橋,找到他的書籍裝幀師,在那裡,他存放了一部盧梭的作品集,上有仿寫的盧梭筆跡。德·拉圖爾先生一面走,一面讀他這本書,發現了盧梭在頁邊的批註。仿寫筆跡也證明了盧梭的題詞是真跡。興奮的德·拉圖爾先生立刻趕往他擔任公職的政府機關,衝進他的朋友V侯爵的辦公室。這位侯爵是個意志力極強的人,他認出盧梭的簽名,卻絲毫不動聲色。德·拉圖爾先生注意到,這部神聖的書中夾著一些枯萎的花,卻是他的友人,透過褪色的花瓣辨識出這是盧梭最喜歡的花——長春花。作為一名真正的法國人,就像年輕時的盧梭本人一樣,拉圖爾先生起初看到長春花時並沒有認出來。

那天晚上,拉圖爾先生太過興奮,根本合不上眼!而令他困惑的是,他記不起盧梭的作品中何處提及《效仿基督》。隨著時間推移,拉圖爾先生並沒有裝訂這部舊書,而是虔誠地用俄羅斯產的皮革給書做了一個封套。拉圖爾先生不覺得“在人的生活境地裡,愛書者的愉悅可以走得更遠了”。他想象著,只有在天堂裡,業餘愛好者的愉悅才能更進一步了。然而,有一天,他在翻閱盧梭的未刊作品集時,偶然發現一封盧梭寫於1763年的信,盧梭在信中請莫提耶斯·特拉弗斯為他寄一部《效仿基督》。而在盧梭的《懺悔錄》中,1764年是值得紀念的,他偶爾瞥見長春花,頓時激動難抑,自從他在沙爾麥特居住時聽沃倫夫人提及這種花以來,這是他首次特別留心於此。因此,拉圖爾先生尋獲的,就是使盧梭觸景生情從而熱淚盈眶的長春花。

安德魯朗,舉世聞名的童話編集者,周作人喜歡的神話學家、民俗學家,他知識淵博、涉獵廣泛,還寫下了一系列有關書的專題文章,著有文集《書海歷險記》(Adventures Among Books)、《圖書館》(Library)、《書與書人》(Books and Bookmen)。譯者鄭詩亮從三本書中選譯了四篇文章,系國內首次對安德魯朗的書話作譯介。

安德魯朗 (Andrew Lang,1844—1912),蘇格蘭詩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人類學家。他以收集整理民間故事和童話故事聞名於世。編有《朗童話》(又稱《彩色童話集》)。朗認為愛書人必須讀他們享受、關注的東西,他的《書海歷險記》(Adventures Among Books)向讀者開示了可以遵循的新方向。

5.《倫敦獵書客》

[英]威廉羅伯茨 著

於睿寅 譯

面對時光的摧殘,

書籍的陪伴毫無疑問是最有功效的解藥之一。

——威廉·羅伯茨

19世紀末倫敦書界芸芸眾生

一場全景式,卻又細膩而真實的描摹

深刻再現維多利亞時代末期倫敦書界的黃金時代

5種好書|小書蟲系列

掃碼購買

若你認為誰擁有財富,誰便擁有智慧,那必定是大謬不然。同樣的,要是看誰家中藏書勝似圖書館,便認定其學富五車,那也未免太想當然了。有個現象雖然聽來蹊蹺,但事實的確如此——那些最偉大的人物,著述的書單卻極其精短;而且即便藏書寥寥,也足以讓他們心滿意足。像莎士比亞、伏爾泰、洪堡、孔德、歌德,私人藏書的數量,都遠及不上“圖書館”這個詞所適用的情形。他們更熱衷於在自然中找尋,並在自然親手之精工細作中,使自己的思想得以錘鍊。至於天賦不及他們的凡人,卻只能在書海中實踐這一過程。但這一切卻並不妨礙這些巨擘對書籍心生熾熱的愛意。莎士比亞——就舉這一個例子好了——就肯定藏了一本普魯塔克,一本斯托、一本蒙田,還有一本《聖經》。除此之外,還有十來本當時並未享有盛名之作。儘管這樣貌看似少得可憐,但他的確如本·瓊森,以及我的韋魯勒姆勳爵(即弗蘭西斯·培根)一樣,都是真正的愛書之人。據說伯利勳爵、格勞秀斯和拿破崙都把圖書館裝在口袋裡隨身帶著。至於莎士比亞,那毫無疑問是把圖書館夾在胳肢窩下了。

卷帙浩繁的作品常使我生畏,

如今我早已精疲力竭,

我們應當只將鮮花采擷。

他也憎惡那些笨重呆板、沉悶乏味,如老學究般酸腐的大部頭著作。加里克在戲劇史方面的藏書可謂廣博,但只有莎士比亞被他視作永遠的朋友。吉本也是藏書之人,但藏書對他而言的意義更像是某種文學的工具,而非真正興趣使然。但說到現在,我們尚不必著急全面進入“偉大之人亦是愛書之人”這一話題。他們大都明白書籍乃人生之福音,瞭解這一點已經足夠了。就這一點,華盛頓·歐文曾用他最高貴的語句,精巧細緻地表述出來:“當世俗的一切皆化作我們身邊的浮渣,唯有這些(館藏豐富的圖書館所帶來的舒適感)才能留駐其永恆的價值。當好友之間終不免變得冷漠,當曾經親密的交談也如花般凋萎,留下索然無味的客套,以及老生常談的話題,只有這些才能使往昔之歡愉不改其容顏,以那份永遠不會欺騙希望,亦不會拋棄悲傷的友誼,讓快樂相伴於身。”

在人海茫茫、大得不像話的倫敦,僅僅是把那些藏書人的名字列出來,這遠比把他們分出三六九等要容易得多。用植物學的專業語彙來說,一個“屬”通常用一兩個詞就能定義,但是說到物種、變種、雜交和幼苗,那分類可真的是海了去了!多數人都有買書的經歷,有些人讀了其中少許,也有些人讀了很多。但在這些粗淺的分類之外,我們所能嘗試去做的事其實極少。但有一件事,多數藏書者都會達成共識,那就是——把自己所處的時代認定為一種進化的同時,他們也如巴特勒所描繪的古董商那樣,“在逝去的過往中發現偉大的價值,就像那個不可自拔愛上克萊奧佩特拉的瘋子一樣。”

藏書人之間的特質也是千差萬別,這些差別通常體現在物質層面,但是對於藏書行為本身的熱愛,據說可以聚焦於兩條涇渭分明的渠道。一個人藏書的目的,要麼是讓自己在知識層面獲益,要麼就是純粹出於炫耀鋪張的虛榮心。在本書接下來的篇章中,對於前一種,您可以找到充分而翔實的各類事實佐證;而對於後一種,我們不妨在這兒就把話說完好了。這第二種書痴,常有兩方面因素促成其魯莽不計代價的藏書生涯——一是其本人對書的貪慾,另一則是源源不斷向其供貨,實則大撈一筆的書販子。

《倫敦獵書客》(The Book-Hunter In London),或名《藏書人及藏書行為的歷史學及其他研究》,初版見於1895年,是作者威廉羅伯茨對於19世紀末倫敦書界芸芸眾生一場全景式,卻又細膩而真實的描摹。書中的真人真事是他與倫敦頂尖的藏書人、書商及其他相關方深入交流,經年累月而得的一手資料。中譯本選取了《倫敦獵書客》中的導言以及《舊書煥新生》《倫敦獵書聖地》和《竊書者,借書者與競價者》四章,結合從宏觀到聚焦的視角,深刻再現維多利亞時代末期倫敦書界的黃金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