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菜單

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古人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孟子給了我們答案: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捨生而取義者也。”

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這段話是說: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樣東西不能都得到,我就放棄魚選擇熊掌。活著是我想要的,正義也是我想要的,如果兩樣東西不能都得到,那我就放棄活著,選擇正義。

這是孟子遇到人生的重大選擇的時候,自己非常明確和堅定的取捨標準,也就是我們說的一個人的價值觀。

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孟子這段話,給我們貢獻了一句大白話和一個成語,這句大白話就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成語呢,就是“捨生取義”。前面一句俗話,說的是現實,這個世界,不可能好東西你一個人全佔著,後一句成語,說的是理想,捨生取義,一個人為了理想, 生命都可以放棄。

我覺得,魚和熊掌的區分,孟子說的可能根本就不是吃,不是我們民間說的那句“寧吃好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

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呢?因為在孟子之前的歷史記載中,熊掌根本不是普通人吃的東西,而且根本沒人說過它好吃。

《左傳》這本書上有一個吃熊掌的故事,那是在春秋時期的楚國,楚成王的兒子自己想當國君,就要把老爸殺掉,臨死之前, 楚成王跟他的兒子提出要吃熊掌,兒子根本不聽他的,逼得老國君上了吊。

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楚成王是打敗齊國的一代霸主,歷史上對他評價很高,他看上去根本不是一個臨死前還嘴饞的人。而且,楚國國王的姓氏是熊,我覺得老國王臨死前說要吃熊掌,很可能是想借著熊掌敲打和勸誡兒子:你這麼做,能對得起祖宗和國家嗎?

所以我想,在孟子的時代,吃熊掌根本不是一個跟吃豬牛羊肉或者魚肉並列的食物選擇,而是一種有象徵意義的精神活動。在 魚和熊掌之間選,不是面對兩種美味的選擇。孟子說的是物質慾望和精神追求的選擇。

在物慾和精神之間,選擇精神,在生命和正義之間,選擇正義。這就是孟子,話說得大義凜然。

讀古文,你會發現”子”這個字出現得特別多。這個字很古老了,在甲骨文裡就有。

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距離今天差不多5000年。比起今天的漢字,甲骨文更像是畫。比如這個“子”,看上去就像一個伸開手臂的大頭娃娃。你看,今天的”子” 字,那一橫,就是伸開的手臂。

“子”的意思就是“人”,在古文裡,大多數時候,它指的是一個男人。“子在川上曰”這 個“子”在開頭單獨出現可不是隨便一個什麼人,而是特指孔子,用一個單獨的“子”,專門指孔子,是一種特殊的待遇。

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把子放在一個人姓氏的後面,也是一種尊敬。中國古代的思想家,比如我們這一講說的孟子、前面說過的莊子,還有老子、墨 子,都獲得了 “子”這個榮譽稱號。《論語》裡還有很多孔子的學生,他們的名字也帶“子”,但這些子都是放在名字前頭的, 像子路、子由、子產什麼的,這種就不是表示尊敬了。這種名字,今天好多人也喜歡用,你的同學裡可能就有。

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在比較了魚和熊掌之後,孟子說,舍魚而取熊掌者也。”舍魚”的”舍”這個字,其實是個多音字。

一個念四聲,比如宿舍、農舍,是個名詞,指的就是屋子。它頭上的一撇一捺,就表示屋頂。另一個讀音是三聲,就是這裡”舍 魚而取熊掌”的“舍”,它是個動詞,意思是”放棄”。

你發現沒有,“屋子”跟“放棄”,它們之間的意思有關聯嗎?其實是有的。按照古人的解釋,四聲的“舍”,不是一般的屋子,而是旅館。唐詩裡有”客舍青青柳色新”。旅館是讓人停下來休息一下的地方。這個讓人停下來、放棄行動的地方“舍”, 後來改了個聲調,就變成了 “停止、放棄”本身,也就是三聲的“舍”。

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有的時候,乍一看,一個字的幾個意思之間沒有關係,但如果像個偵探一樣去推理,是能夠發現意義之間的關聯的。古文之所以難懂,常常就是因為一個字經過了2000年的演變。今天常用的意義,跟造字之初的本義相差甚遠。但意義的變化也不是隨便來的,順藤摸瓜、刨根問底,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說完了 “舍”這個字意義的變化,我們回到孟子這句話本身。

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在魚和熊掌之間,孟子捨棄了魚,選擇了熊掌,在生命和正義之間,孟子捨棄了生命,選擇了正義我們今天有句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同樣,沒有對比和放棄,也就顯示不出來選擇的艱難。魚和生命都是好東西,但有熊掌和正義做對比,必須有所取捨的時候,有舍有得,才能看出來一個人真正的價值觀。

有人問過孟子最擅長什麼,他回答:“善養吾浩然之氣。”什麼是浩然之氣呢?他說,那個很難講,總之它是氣,最宏大、最剛強,所謂“至大至剛”。孟子給中國的讀書人,樹立了一個很剛強、很硬氣的精神形象。

林覺民犧牲在廣州起義,他就葬在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 士墓。以前我每次路過墓園,都會認真看一眼門口的牌坊,牌坊上刻著孫中山題寫的四個大字“浩氣長存”。你看,孟子的“浩然之氣”,這裡簡縮成了 “浩氣”。

古文賞析:關鍵時刻,人應該怎麼做?

“浩氣長存”四個字,寫在黃花崗,最合適不過。當時死難的,很多是像林覺民這樣年輕的讀書人,這些年輕人,為了他們心中的大義,不惜離開家人,捨棄生命,真的是體現了孟子所說的捨生取義。

最後個人總結:

1、舍是一個多音字,念四聲,是名詞,表示房屋,念三聲,是動詞,表示停止、放棄。名詞和動詞的意義是有聯絡的。

2、吃熊掌,在孟子的時代很可能指的是一種高階的精神活動,可不是什麼山珍海味的口味享受。

3、遇到重大的人生抉擇,寧可捨棄生命,也要選擇正義,這是孟子非常推崇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