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暴躁女友發4萬條簡訊叫他“去死”,畢業禮典禮當天,他一躍而下

菜單

暴躁女友發4萬條簡訊叫他“去死”,畢業禮典禮當天,他一躍而下

暴躁女友發4萬條簡訊叫他“去死”,畢業禮典禮當天,他一躍而下

駭人聽聞的“語言暴力”

透過精神虐待,真的有可能會毀掉一個人。稱其為“精神謀殺”也不為過,相信每個人都見過某種形式的精神虐待行為,他們發生在男女、夫妻、家人之間,以及職場、社交或政治活動中。

面對這種間接形式的暴力,我們的社會往往視而不見,常以包容為藉口,對其罪行默不作聲。今年5月20日是,僅22歲就讀於美國波士頓學院攻讀生物學專業的Alexander Urtul的大學畢業典禮。

他是大家眼中公認的學霸,早在去年12月份就提前完成了學業。當其他同學還在為畢業論文而絞盡腦汁時,他已經拿到紐約一家醫院的offer並開始實習。

因為要參加畢業典禮,他再次回到了波士頓。畢業典禮定於當天早上10點開始,,他的家人也特意從紐澤西州的老家來到學校,帶著自豪的心情,期盼著能夠一起見證兒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可在典禮開始前父母就收到了Alexander的簡訊,簡訊內容是Alexander說要自尋短見。家人連忙四處尋覓他的蹤影。就在這時,大學停車樓那邊傳來了“

有人跳樓自殺了”的訊息,而那個人,正是Alexander。

暴躁女友發4萬條簡訊叫他“去死”,畢業禮典禮當天,他一躍而下

名校畢業生、沒畢業就拿到紐約醫院的offer,天賦異稟的他,未來必定前程無憂。可就在這樣沒有任何預兆的情況下,他卻選擇自殺了。。。

沒人知道他死前有嚴重的抑鬱症,一直有輕生的想法。本來,警方以為這只是一宗簡單的自殺案件,然而隨著調查,一個可怕的事實卻浮現了出來:暗地裡,原來一直有一個人在一步步操控著他的自殺——他的韓籍女友劉英仁。

今年21歲的劉英仁也是波士頓學院的學生,進修經濟學專業。相識不久後他們就開始交往,但誰也沒料到這完全是一段充滿著言語暴力、情感操縱的虐戀,僅僅18個月卻將 Alexander推入死亡的深淵。

警方在Alexander自殺後介入調查時發現,就僅僅出事前的兩個月,兩人竟然交換了7。5萬條簡訊,僅劉英仁這邊就發了

4.7W條,平均每天800條簡訊,不停進行簡訊轟炸的方式摧毀他的意志力。

如此頻繁密集的簡訊,換作是其他人也會倍感壓力,更不要說正在實習的Alexander。更何況,這些簡訊根本不是什麼甜蜜的負擔,相反這是一種變態扭曲的騷擾。

警方稱,這些簡訊中上千上百條都含有教唆Alexander自殺的字眼,重複的“你去自殺吧。”“沒有你的存在,我和你的家人以及全世界都會過得更好。”

這聽起來完全不像是一對在戀愛中的情侶會說的話。可是Alexander卻默默承受著這一切來自女友的言語暴力。

男方的抑鬱症因此越來越嚴重,但是女生並沒有就此收手。就在男生選擇跳樓的那一刻,女生就在現場。她對警方的解釋是:

她用手機查到Alexander的位置,想趕去阻止他自殺。

暴躁女友發4萬條簡訊叫他“去死”,畢業禮典禮當天,他一躍而下

雖然在華盛頓州長大,但是在事發後,原本應該明年畢業的劉英仁連夜逃離了美國,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韓國。雖然檢方以非故意殺人罪起訴了劉英仁,指控她在十八個月的交往中利用各種方式虐待男友。

據悉。劉英仁,有可能逃脫法律的制裁,美國與韓國在90年底後期簽有引渡條約,但該條約第三則規定,兩個國家均不一定要引渡其本國國民,

但被請求方酌情認定該人應被引渡時,有權這樣做。

也就是說韓國方面堅持認為,自由裁量權的行使不但為體現條約精神,也需與韓國法律保持一致。雖然她沒有直接殺死男友,但是她的語言暴力間接成功的殺死了他。

然而在當今社會,語言暴力可謂是無所不在,所謂的語言暴力:就是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屬精神傷害的範疇。

很多情況下,語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關係,受害者通常缺乏自衛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語言暴力就屬於這一類。

從表面上看,語言暴力比肉體傷害顯得文明,但它帶來傷害絕不會比傷害肉體少。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肉體的傷害痛苦可能是短暫的,但語言暴力的傷害卻是長久的,

不僅侮辱了人格,損傷自尊和自信,還會摧殘心理健康,嚴重的還會導致心智失常,喪失生活勇氣、違法犯罪、自殺等嚴重惡果...

暴躁女友發4萬條簡訊叫他“去死”,畢業禮典禮當天,他一躍而下

語言暴力產生的心理危害的兩種表現形式

1:

形成“退縮型人格”

,常常在高壓下往往回避問題,迴避現實,不敢與人正常交流,容易形成內向、封閉、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徵。

2:

形成“攻擊型人格”

“語言暴力”之後,性格變得暴躁、易怒,內心充滿仇恨、逆反,為了發洩不滿,而對他人和社會採取過激行為,直接影響和危害社會,害人又害己。

施暴者也是受害者

我們的教育也存在缺失。施暴方很多時候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施暴,他們不知道什麼時候對他人造成了傷害,所以經常任著自己的性子來,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感受,當然,也有些人就是故意的,就是要用他人的缺點、劣勢來打擊對方。

施暴者自己其實也是受害者,而且這種傷害更潛在、更久遠。如果任由其發展,施暴者交往圈子就會越來越小,造成被動孤獨的狀態,另外時間久了會造成攻擊性較強的特性,會對自己的人生軌跡產生不良的影響。

語言暴力的解決方案

在人際交往中使用語言暴力,表明行為人的心理處於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而自覺使用語言暴力的行為,則是心理嚴重失衡的表現。有一些人,使用語言暴力是因為自己對受害人存在著很強的優勢地位。

談戀愛上由於男女上的差異,一方受到侮辱和傷害以後,一般無從發洩,只能將這些情緒積壓下來或採取極端的自我毀滅的方式加以反抗。

暴躁女友發4萬條簡訊叫他“去死”,畢業禮典禮當天,他一躍而下

受虐者為何無法抵抗?

而劉英仁殺死男友的最大因素:持續不斷向男友實施的精神虐待和操控所致男友自殺的原因也迎刃而解了,最可怕的是他身邊有家人、

有朋友、有同事,但是他已經被折磨到失去了求助的能力…而他為何會失去反抗能力?

其實,施虐者更像是企圖掌控一切的暴君,會有意或不自覺地使用一些手法,讓受虐者受到精神上的束縛而無法做出反應,同樣的虐待手法在集中營裡曾經出現過,也是極權政權的主要手段之一。

施虐方為維持對受虐方的權力與控制,

施行看似無惡意的計謀,若受虐者反抗,壓制力道就會變得更強,施虐者先是剝奪受虐者關鍵判斷力,直到受虐者分不出誰是誰非。

受虐者遭到壓迫,虐待和監控,隨時隨地都處於緊張狀態

,更有甚者,他們接觸不到可能幫助其瞭解狀況的資訊。

受虐者被逼到牆角,他持續反抗更多的欺壓行為,直到對自己的遭遇忍無可忍。無論導致虐待的原因是什麼,施虐者是誰方法始終不變,施虐者從不把癥結說清楚,也不尋求解決之道,只是狡猾地腐蝕著受虐者的人格。相關團體或是坐視不管,或是落井下石,成為推波助瀾的幫兇。

這種攻擊來自於不自覺的破壞心理,指一個或幾個人針對特定物件懷有或隱匿或明顯的敵意;不論如何解讀,其物件都是具體、真實的目標。看似無害的字眼、指涉、推論以及非語言的暗示,確實有可能讓一個人惴惴不安甚至崩潰,而周圍的知情者則通常不會過問。

施虐者犧牲受虐者來壯大自己,並把出問題的責任推給對方,以避開自已內心或精神上的衝突。如果責任在對方,那麼就是別人的問題,自己就不會覺得不對、內疚或痛苦。這是精神虐待的特徵。

在兩性關係中的精神虐待,最親密的另一半受虐會最嚴重,因為太過親密可能使施虐者感到恐懼。

暴躁女友發4萬條簡訊叫他“去死”,畢業禮典禮當天,他一躍而下

所以當發生類似事件時,決不能忍氣吞聲。如果當初他用自己的態度和行為制止事件的進一步發展。應該告訴施暴女友:

你這種行為已經對我造成了傷害,請你停止這樣的行為,我想也不會有後來的抑鬱致死。

受虐者永遠贏不了施虐者,但可以從自身入手。如果法律干預並不是那麼行之有效,那麼,在必要的時候必須選擇離開,並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堅決退出施虐者的遊戲,如果連你自己也不離開這場遊戲,那將徹底無法挽救。

——-END——-

請在下方留下您的寶貴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