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你真正瞭解“水滸”嗎?“水滸”者,周原水滸是也

菜單

你真正瞭解“水滸”嗎?“水滸”者,周原水滸是也

《水滸傳》是一部近百萬字的大著作,它以全景式的宏闊場面,藝術地再現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寫出這場起義如何從星星之火、發展到燎原之勢,又怎樣歸於失敗的。

你真正瞭解“水滸”嗎?“水滸”者,周原水滸是也

對於這樣一部內容豐厚的大書,我們很難用寥寥幾百字概括它的主旨。魯迅在談到《紅樓夢》時,曾把《紅樓夢》比作“時代精神之大宮闕”,《水滸傳》又何嘗不是如此!走進《水滸傳》,就如同進入一座時代精神的阿房宮,側峰橫嶺、移步換形。不同時代、不同立場的評判者,會得出不同的印象,不同的結論。

你真正瞭解“水滸”嗎?“水滸”者,周原水滸是也

總的說來,歷來對《水滸傳》的評價,大致可分為正反兩個方面。

從小說問世時起,批評詆譭的聲音就不絕於耳。封建士大夫站在維護皇權的立場,認為小說是誨盜之書,“奸盜脫騙、機械甚詳”,“變詐百端、壞人心術”,這位評論者還造謠詛咒,說《水滸》作者“子孫三代皆啞”。(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卷二五)

這種否定《水滸傳》的論調,直到近代還有市場。有海外學者寫專著評論《水滸》,說這部書是“強人說給強人聽的故事”。認為梁山諸人造反的目的,不過是“大家圖個一世快活”,劫富而不濟貧。所謂“仗義疏財”,不過是一個好漢對另一好漢的個人資助,並不是救助廣大窮苦百姓。

你真正瞭解“水滸”嗎?“水滸”者,周原水滸是也

至於好漢的心態,這位評論者認為,是“相當典型的法外強徒心態”。說好漢們嗜殺成性,對婦女疑慮重重,只講小圈子的道德,並不值得歌頌(孫述宇《水滸傳的來歷心態與藝術》)。

這類評價有沒有道理呢?也不是毫道理,但又是很不全面的,沒能抓住小說的精髓。

“水滸”這個字眼兒,看起來挺深奧。查一查字典,“滸”字是“水涯”的意思,“水邊”的意思。那麼從字面上理解,“水滸傳”就是“發生在水邊的故事”。這樣的含義,似乎又過於平淡無奇。試想,如果換了《金瓶梅》,那是講述一個發生在運河岸邊的故事,是不是也可以稱為“水滸傳”呢?

你真正瞭解“水滸”嗎?“水滸”者,周原水滸是也

其實,小說以“水滸”命名,背後有著儒家文化的深刻內涵。“水滸”一詞源於《詩經·大雅》中的一首史詩《綿》,那是一首周族的史詩,講述本來生活在豳地(陝西的栒邑)的周人,為了躲避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由古公亶父率領,集體遷徙到今天的陝西岐山一帶。詩的第二節寫道:“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講的就是這段經歷。

詩中的“水滸”,指的是一條河的河岸,這條河叫漆沮水。“率西水滸”是說古公亶父騎馬向西,沿著漆沮水的岸邊一直來到岐山腳下。這個地方又叫周原。以後周族在這塊土地上繁殖生息,羽翼豐滿,向殷商政權發起挑戰,最終取而代之、建立了周朝。“水滸”一詞,也因此被賦予“反抗者根據地”的特殊含義。

儒家的另一部經典《孟子》中,也講述了這段歷史,還提到周族遷徙的路上,也有一座梁山。《孟子》在古代被列為“四書”,是舊時讀書人的啟蒙讀物。而“梁山”、“水滸”等字樣又同時出現在這部書中,當時的文人讀者,會很自然地從《水滸》書名聯想到這樣一段歷史。

你真正瞭解“水滸”嗎?“水滸”者,周原水滸是也

我們知道,儒家先師孔夫子是極力推崇周禮、力挺周朝的。孟子也如是。有人問孟子:周武王伐紂,這是以臣弒君呀,這樣做難道可以嗎(在古代,如果大臣殺掉國君,或子女殺死父親,叫作弒)?孟子怎麼回答呢?他說:商紂王是個獨夫民賊,我只聽說周人殺掉了獨夫民賊,沒聽說以臣弒君那回事。由此可見,孔子、孟子都把周人視為正義的一方,把周人反對殷商的舉動,視為正義之舉。

你真正瞭解“水滸”嗎?“水滸”者,周原水滸是也

那麼小說家把宋江等人的反抗故事命名為“水滸”,正是把梁山水滸比作周人的根據地周原水滸,把宋江起義軍比作周人的正義之師,而宋江反抗官府的舉動,也就成為“革命”舉動—漢語中“革命”這個詞,最早就是指歷史上周人伐商的行動。

今天的讀者遠離了《詩經》《孟子》,對“水滸”這樣一個書名的背後深義,就不那麼清楚了。當年的讀書人熟悉儒家經典,見到這個書名,自然心領神會,明白小說家對梁山好漢的舉動是高度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