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你所不知道的東方哲學:賞石文化

菜單

你所不知道的東方哲學:賞石文化

在西方通常從課本上了解哲學,在東方人們有一種更智慧的認識是哲學也可以從其他事物身上發現,比如石頭,接下來是關於東方哲學,是賞識傳統的簡史。

公元826年中國唐朝江蘇太湖,在東部長江三角洲平原一位中年男士在一個大湖邊上散步,岸邊有什麼東西引起了他的注意,這是個看起來瑣碎但很重要的發現——一對奇形怪狀的石頭,這也許正是中國愛石文化的起源,這位有素養的散步者是個特殊的人物,在他仕途大起大落後,經歷了失去皇寵乃至被流放的白居易,最終挺過來了。

他被任命為蘇州的地方官,而他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詩人之一。這是天賦的結合,並不是偶然的,一個理想的管理者不應只懂得算數和計時,在中國他還是博學和懂得藝術,中國史上許多著名詩人和畫家都有國公職。

白居易被這些靈魂怪石所吸引,便把它們帶回蘇州,回來後他即刻坐下來,為此賦詩一首名為雙十,他在開頭寫道,這兩塊石頭並不具傳統意義上的美:

蒼然兩片石,厥狀怪且醜。

孔黑煙痕深,罅青苔色厚。

你所不知道的東方哲學:賞石文化

他還描述了自己洗刷石頭的過程,那麼這些不起眼的東西有什麼價值呢?在古代中國,道學在成為流行宗教之前是一種哲學思想,它崇尚自然以及能顯示自然之力的事物,而白居易在這些石頭中感受到了這一點,石頭上的孔洞及缺口正顯示了宇宙隱忍而偉大的力量,而我們應該尊重這種力量欣賞他,並試著與其和諧相處這些石頭,給了年齡見長的白居易以慰藉。

“漸恐少年場,不容垂白叟。”他寫到:“回頭問雙石,能伴老夫否?隨石不能言,許我為三友。”

白居易對於石頭的熱愛以及詩文天賦帶動起一波賞識的潮流,公元12世紀,中國北宋時期,安徽無為縣,另一個怪咖藝術家官員,米芾剛剛被任命為無為縣的監軍。

新官上任他必須得走,遊走各方社交一番,他受邀接見,將來要與他共事的其他重要官員,他們站在官服的前院等他,當他走來時,他們被他接下來不合常理的舉動震驚了,他突然停在了院子裡一塊巨石前面,他沒有向接待他的主人們致敬,反而轉身對著這塊石頭隆重的鞠躬,呼之為兄,膜拜不已,在做完這一切後,米芾才走向那些目瞪口呆的官員們,正是這一事件為米芾贏得了“米顛”的綽號,並引起了許多審美畫家的想象,對他們來說,米芾與其師兄千百年來是最喜聞樂見的形象。

米芾還專門寫了賞石準則,舉例了石頭的四種美學價值。

“瘦”優雅正直姿之態,“皺”褶皺溝壑的紋理,“漏”石上如同渠道或道路的裂痕,“透”石頭上用於透氣透光的孔洞。

在11~12世紀的中國北宋年間,類似米芾一樣的學者官員對收集石頭的熱情盎然,石頭被鑲嵌在木質底座上,放在桌上,供人持續觀賞,這些裝飾性石頭被稱為供石、靈石人們欣賞他們的奇形怪狀,因為這恰恰是賦予自然與人類生命的氣的偉大證明,每個有素養的人都需會鑑石,石頭可與任何繪畫或書法作品相媲美,宋朝年間最受追捧的石頭是安徽北部採集的靈璧石,靈壁石色如墨玉紋理光滑。

你所不知道的東方哲學:賞石文化

公元1127年1月,中國北宋末期,開封宋朝首都開封府兵臨城下,即將被女真族的金朝攻破女真是活躍在中國東北地區的遊牧民族。當時宋徽宗即將被俘退位,他兒子。欽宗則南下逃亡重建朝廷,因此南宋年間的中國被一分為2,在北宋絕望的末日裡,開封府徽宗御花園裡的樹被下令砍掉當柴火,而院裡那些奇石則被拖出去當作禦敵的彈弩,曾經在世界上盛極一時的著名園林,已如此悲慘結局收場。

皇家園林本來已充斥各種奇石,但徽宗皇帝對於石頭的熱愛顯然已失控,這也解釋了他在國家安全事務上的荒廢不為,就在之前數年他還任命一欽差大臣,在全國範圍為他的御花園蒐羅珍石,到處都是官員為此濫用職權之事。據說為了讓運石船透過某某條河道,他還命令拆了橋。徽宗對石頭的痴迷,似乎加速了北宋的滅亡。

公元1450年日本室町時代,15世紀的日本,一種新的石園發展起來如同中國的賞石文化一樣,對石頭的迷戀也傳到了日本,但演變成另一種特殊的形式,在日本石頭的精神被稱為“水石”,日本人比中國人更喜歡不太光滑的石頭,他們因風化的外形而變得寶貴,這代表了一種磨損的簡約美,人們稱之為“侘寂”。

你所不知道的東方哲學:賞石文化

日本的賞識很少被放在木頭底座上,然後放在水或沙子環繞的樹林裡,用來引發山月與湖泊的想象,在幾所禪宗寺廟裡,比如最知名的京都龍安寺,石頭被放置在儘量少的背景裡,以強調他們本身的品質。

廟裡僧侶用耙子把石頭周圍的碎石劃出的樣貌變成了一幅精妙的藝術,有各種扒壟樣式可用,比如水波紋樣式,就如同一顆石頭掉入湖水而產生的同心圓圈或波紋,有半圓形偶然重疊的暴雨樣式,也有持續平行或緩和波浪線的樣式。

東方國家賞石文化的鼻祖白居易也意識到。對石頭的愛會變得何等強烈,在他的散文《太湖石記》中,他談到某些石頭所能散發的痴迷,他說人們應該將他們賞石時間限定在一天,幾時才明智,如果我們一年只花幾分鐘賞石,那麼也就不會有那麼迫切的建議了。誠然,愛石的傳統教給我們許多東西,智慧不僅可以從書本上得到,也可以來自大千世界中的點滴。

我們需身置蘊含某些價值的事物之間,人們一天天變得迷茫不見,而生命裡的某些重要時刻是可以不喧鬧,不張揚,不排場地賞玩一塊上了年頭的舊石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