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這種觀賞魚藥物用量的實驗是否可行,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菜單

這種觀賞魚藥物用量的實驗是否可行,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鬆養魚!

在我們飼養觀賞魚的過程中,最難的問題可能就是給各種觀賞魚下藥了,如果藥下多了,觀賞魚直接就拜拜了,藥下少了,觀賞魚病就得不到徹底地根治,所以說,這些問題終究我們要去想辦法予以解決。

這種觀賞魚藥物用量的實驗是否可行,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經過養魚老道發現,很多魚友對於各種藥物的換算方法並不是特別的敏感,而且很多魚場裡使用的藥物,大多數的觀賞魚愛好者根本就不知道,即使是我們知道了,其中的用藥方法和換算單位也與我們在觀賞魚缸裡完全是不一樣的。

因此,養魚老道就想嘗試著做一些實驗,但是這個實驗怎麼去開展為好呢?我有個初步的設想,希望各位魚友們能夠多提寶貴意見。

一、同樣的魚缸、同樣的水體、同樣的觀賞魚,不同的藥量實驗

比如說,很多藥物的用量一直以來沒有一個精準的答案,我就想一連設定三個同樣大小的魚缸,然後加入同樣高度的水體,當然了也可以先調整為同樣的水溫。

然後我們放入同樣年齡、同樣大小和數量的觀賞魚。

這種觀賞魚藥物用量的實驗是否可行,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比如說就以敵百蟲為例吧,其中一個魚缸下入一片,第二個魚缸下入兩片、第三個魚缸下入四片,大約就是這麼個例子,我們然後來觀察哪種藥量能夠致死觀賞魚,最終得出來一個較為安全地使用量來。

因為各種藥物的不同,有什麼容積的、片劑的、使用魚缸水提前化開的,都是各不相同的用法,所以說,我就想能不能把它們全部換算成最為簡單的重量單位。

統一用天平秤全部稱算出來,都以藥物的重量為準,這樣子我們今後只需要知道水體的大小和藥物的重量就可以了,計算起來就會方便多了。

二、療效這一塊怎麼辦?

我是這麼認為的,暫時來講,我們還不可能做到藥物療效上的精確度,我們只能說按照絕對不會死魚的最大用量來計算,事實上我發現很多魚友的觀賞魚病之所以久治不愈,不是大家不敢去下藥,而是在用量上比我們這些老手要輕很多。

這種觀賞魚藥物用量的實驗是否可行,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我們比如說食鹽,我可以下到百分之三,而魚場老闆竟然敢下到百分之六,但是很多魚友一個一米的魚缸裡,用手指捏上一小把,那也叫做下鹽了,實際上那是根本沒有任何的作用的。

再比如像敵百蟲之類的藥物,我們使用的都是什麼水族專用藥或者獸藥,即使這樣我們也不敢去多下,具體來說魚缸裡的蟲子到底殺沒殺死,事實上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只是保證觀賞魚不死罷了。

而很多的魚場老闆,直接是使用的農藥敵百蟲,也就是說敵百蟲晶體,論幾十斤的往魚塘裡倒,觀賞魚它也沒事。但是如果換算成魚缸裡的用量,那就是誰也不知道了,所以我倒是認為,暫時來講,只要是魚兒不死那就是我們在魚缸裡最大的用量了,或許只有這個用量才是最為穩妥和有效的。

這種觀賞魚藥物用量的實驗是否可行,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實際上很多所謂的水族專用藥,養魚老道之所以不喜歡的原因,就是因為其中到底添加了什麼成分,藥量到底足不足,我們根本就無從得知,而且是不是假藥我們更無從知曉,這就造成了我們給觀賞魚用藥,純粹是在浪費金錢而已。

這個東西目前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規範,也沒有一個什麼成分標註,即使標註了,其中水分多大,誰用誰知道,一種魚藥可以治療百病,那這個成分到底是何物就令人生疑了,還不如個人用藥和農藥來的靠譜。

三、觀賞魚的品種不同,對於魚藥的耐受力也不同

還有一個較為關鍵的問題,那就是觀賞魚品種不同,耐藥性也不同,這是目前牽扯到的最難辦的事情。

這種觀賞魚藥物用量的實驗是否可行,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我們也只能有選擇的選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觀賞魚品種來做實驗,比如說不太耐藥的南美短鯛、紅綠燈、清道夫等觀賞魚,可以作為首選目標,我們也不可能整條龍魚或者魟魚來做實驗,那個東西養魚老道目前還是玩不起的,但是可以選擇類似的便宜貨,來充當試驗品。

比如說,我們可以有選擇地挑選出來一些孔雀魚、小燕魚、草金魚,比較便宜的金魚和上述的熱帶觀賞魚品種,使用同樣的魚缸、水體、品種,不同的藥量來做這些實驗。

四、藥物選擇該如何界定?

關於藥物選擇這一塊,我們會選擇市面上最為常用的,而魚友們又無法把握住藥量的藥物,比如高猛、二氧化氯、孔雀石綠等等、等等,再去結合魚場裡的一些常用水產類藥物。

也就是說這些藥物基本上已經在很多魚友或者魚場的實踐中,都已經使用過無數次了,也已經驗證了它們的療效,我們所做的只是首先研究它們的最大使用量和可能致死量,得到一些有效的資料。

這種觀賞魚藥物用量的實驗是否可行,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當然了,我們也知道,某些藥物可能會關係到水質的酸鹼度,有些藥物可能會涉及到水體的溫度,還有的藥物有可能與水體的溶氧量有關,再就是各種觀賞魚病的輕重程度。

這些因素除了觀賞魚病的輕重程度我們需要去肉眼觀察以外,其他的指標全部可以透過一定的儀器檢測出來,這些儀器基本上我這裡也都有了,全部是電子裝置,精準度很高,只有一樣裝置還未到位,但是目前唯一的缺憾就是我們只能做到觀賞魚在較為正常的狀態下,所能夠使用的最大藥量。

然後再去到魚場裡慢慢的尋求一些病魚,依次為大家去做更為有效的實驗,不知道這種方法到底可不可行?如果可行的話,我現在就可以先拿魚池子裡的小孔雀魚開練了,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

這種觀賞魚藥物用量的實驗是否可行,我們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我們也不是什麼專業的科學家和生物學家,以我的能力暫時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關鍵的問題是,這種實驗是否有其可操作性和到底有用否?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