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怎樣理解《道德經》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很多人都誤解了

菜單

怎樣理解《道德經》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很多人都誤解了

在仙俠小說、仙俠影視劇中,經常會出現老子《道德經》中的這句話:“天地不仁,惟萬物為芻狗。”一般人會以為這是說天地不仁義,世界很殘酷的意思,這其實是誤解了老子的意思。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怎樣理解《道德經》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很多人都誤解了

【註釋】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仁:有私心的偏愛。

蘇轍《老子解》:“天地無私,而聽萬物之自然。故萬物自生自死,死非吾虐之,生非吾仁之也。”

陳鼓應《老子註釋及評介》:

“天地不仁:天地無所偏愛。即意指天地只是個物理的,自然的存在,並不具有人類般的感情;萬物在天地間僅依循著自然的法則執行著,並不像有神論所想象的,以為天地自然法則對某物有所愛顧(或對某物有所嫌棄),其實這只是人類感情的投射作用!”

福永光司說:“天地自然的理法(道)是沒有人類所具有的意志、感情,以及目的性的意圖與價值的一個非情之存在。……天地自然的理法,畢竟只是一個物理的、自然的存在而已。”

芻狗:芻,草也。芻狗即用草紮成的狗,古人用來祭神祈雨。

怎樣理解《道德經》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很多人都誤解了

《莊子·天運》:““夫芻狗之未陳也,盛以衍,巾以文繡,尸祝齋戒以將之。及其已陳也,行者踐其首脊,蘇者取而之而已。”芻狗在沒有祭祀之前,人們把它放在竹筐子裡,用錦繡毛巾蓋著,主祭者還要齋戒沐浴之後,恭敬地把它放到祭壇上。祭祀活動一結束,芻狗就被扔掉,路上的行人可以任意的踩踏它的頭和背,砍柴的人把它拿去當柴燒。

蘇轍《老子解》:“結芻為狗,設之於祭祀,盡飾以奉之,夫豈愛之,適時然也。即事而棄之,行者踐之,夫豈惡之,亦適然也。”

芻狗自身的作用,是用來祭祀的,所以祭祀時人們對它恭敬,並不是因為偏愛它,祭祀完了後,芻狗也就失去了了祭祀的作用,人們拋棄它,踐踏它,也不是因為人們厭惡它。這一切都是因為芻狗自身的特性,是純任自然的。

聖人不仁:聖人效法天地,對百姓無私心偏愛。

譯:天地沒有仁心,無所偏愛,對待萬物就像人們對待芻狗一樣,讓它們按照自己的特性,自然發展;有道的聖人效法天地,也一樣像人們對待芻狗那樣對待百姓,讓百姓按照自己的特性自然發展。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橐[tuó]籥[yuè]:風箱,用來產生風力的裝置,由一個木箱、一個推拉的木製把手和活動木箱構成。

怎樣理解《道德經》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很多人都誤解了

怎樣理解《道德經》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很多人都誤解了

馮達甫《老子譯註》:“以橐籥的功能,比喻自然的功能,自然是生生不息的。”風箱中空,但推拉把手,卻能產生無窮的風力。

不屈:不竭。嚴復《老子道德經評點》:“‘屈’音,竭也。‘虛而不屈’,虛而不可竭也。”

譯:天地之間,就像一個風箱,空虛但不會窮竭,發動起來就生生不息,越動,出來的就越多。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多言數窮:政令越多,越是加速敗亡。

陳鼓應《老子註釋及評介》:“‘言’,意指聲教法令。‘多言’,意指政令繁多。‘數’,通‘速’。”《

老子》第二章:“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多言”就是“不言”的反面。

守中:持守中虛。風箱的中間是空虛的,但卻能產生無窮的風力。

張默生《老子章句新釋》:“‘不如守中’的‘中’字,和儒家的說法不同:儒家的‘中’字,是不走極端,要合乎‘中庸’的道理;

老子則不然,他說的‘中’字,是有‘中空’的意思 ,好比橐

沒被人鼓動時的情狀,正是象徵著一個虛靜無為的道體。”

譯:政令繁多,只會加速敗亡,不如持守中虛,虛靜無為。

怎樣理解《道德經》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很多人都誤解了

【闡發】

對於天地不仁的理解,一般人總是強調天地的殘忍無情,而對聖人不仁理解,一般人則認為是聖人無情,把百姓當成棋子,視人命如草芥。這是完全錯誤的。。

老子所說的“天地不仁”,是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是對有神論,有靈論的反駁。用後來荀子的話說,就是:“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殘忍、仁義、有情、無情等等這些觀念,都是人的主觀觀念,而天地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天地是沒有人的情感道德觀念的。所以天地對待人類以及萬物,都是客觀的,純任萬物依照自我的自性發展,既無所謂有情,也無所謂無情,當然也無所謂殘忍與不殘忍。

芻狗,是用來祭祀的,祭祀時當然要恭敬地對待它,祭祀完畢,芻狗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自然也就被扔掉了。如果統治者對芻狗有私心偏愛,說祭祀完後還要恭敬地供著芻狗,那豈不是亂費民力去毫無作用的芻狗。反過來,如果統治者特別討厭芻狗,說祭祀時也不許恭敬地對對待芻狗,祭祀不恭敬,還如何祭祀?

怎樣理解《道德經》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很多人都誤解了

再打個比方,狼吃羊,是天性決定的,假如人類太有愛心了,下決定保護所有的羊,不許狼吃羊,這就會導致狼的滅絕,破壞生態鏈,將造成不可預計的後果。

天地,是不仁的,它不會幹狼吃羊,也不會干涉羊吃草。

有道的人,則會效法天地,尊重自然規律,不妄加干涉。

說到底,理解老子的思想,就三個詞:虛靜,自然,無為(不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