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菏澤八旬老人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青島尋親!

菜單

菏澤八旬老人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青島尋親!

點選關注

菏澤人菏澤事

專注菏澤本地人和事

56年前,在菏澤城郊的農村,現在的高新區萬福辦事處杜莊村,一位叫張心坤的年輕人,憑藉著不懈努力考上大學,遠赴青島深造學習。他在青島醫學院學習的6年間,得到了一個熱心家庭的幫助。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張心坤不僅經濟上得到資助、生活上得到關心,還被他們當成家人一樣看待。

菏澤八旬老人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青島尋親!

(合影)

天有不測風雲。“文革”開始後,剛剛畢業返回菏澤的張心坤,因特殊原因受到牽連。擔心波及到青島的親人,張心坤就與他們斷了聯絡。時光荏苒,如今的張心坤已是八十歲的耄耋老人,半個世紀以來,他一直難忘那長達六年的恩情,難忘熱心的親人,但多年來一直苦尋無果,這也成為壓在他心頭的一件大事。

昨日,在菏澤環城河畔的涼亭裡,記者應約見到了這位尋親的耄耋老人張心坤,身體依然硬朗、精神仍矍鑠的他正在自學二胡。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這位老先生可是個不甘落後、愛學習的“潮人”。從牡丹區衛生局退休以後,張心坤就開始利用業餘時間繼續學習,接觸電腦、學習五筆,自學二胡、使用微信,雖然有些眼花、耳背,但他會上網、能網購,還會用微信付款,著實是一位不一般的老先生。

“你看我現在的業餘生活豐富,老年生活精彩,可有一件事一直壓在心頭,忘不了,既感激、又愧疚,尤其是吃飯的時候,就會想起年輕時受到的恩惠。”張心坤說。

菏澤八旬老人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青島尋親!

(合影)

據介紹,幫助張心坤的熱心家庭是他的遠房親戚,雖然說是親戚,但已經是出五服的遠親,縱然如此,這善良的一家人還是熱情地接待了他。1962年,張心坤到青島醫學院上學,距離他們家很近,經常被邀請去吃飯,在生活上給予資助。

“這家主人算是我遠方的伯父,下面有四個兄弟兩個姐妹。”張心坤回憶說,“當時,大哥張正玉和大姐張巖都已經工作了,他倆對我十分照顧,經常給我生活費,三塊五塊,甚至是十塊,在那個年代,對我來說已經是鉅款了。”

在青島讀書6年,張心坤於1968年返回菏澤,學業有成的他本打算投身醫療隊伍,卻因認識一位被批鬥的領導,而遭受牽連禁足在家。

當時正處於文化大革命時期,形勢逼人,人人自危,在張心坤受罰期間,收到了大姐張巖的來信,詢問他回家後的生活和工作,裡面還附有她兒子醇宏的照片。

菏澤八旬老人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青島尋親!

(合影)

“因為擔心牽連到張家,我沒敢回信,誰想到這一下就斷了聯絡。至今想起來,我仍然難受,甚至有些愧疚。”張心坤十分感慨,“大哥、大姐都不知道我的遭遇,他們會不會想這個弟弟怎麼回到家連封書信都不寫呢?6年的幫助和感情怎麼說沒就沒了呢?”

直到1973年,張心坤的問題“解決”,他才被安排到當地鄉鎮衛生院上班。“重獲自由”以後,他第一件事就是嘗試聯絡張家人,可寄去的多封書信均因為地址無效而被退回。

“我在鄉鎮醫院待了17年,後來調到牡丹區衛生局一直到退休,雖然醫務工作繁忙,但是每當有時間,我都會找線索尋找我感恩的張家人。”張心坤說,這些年,他寫信、打電話、查檔案、到青島登門尋找,都沒有恩人的訊息。

“左上側的是我,中間的是大哥張正玉,右上角的是四弟張正海,右下角是大姐張巖,左下角是妹妹張愛雲。”張心坤拿著五十多年前自己與張家幾位兄弟姐妹的合影,黯然淚下。他告訴記者,當時張家位於青島市北區上海路40號,可如今早已搬遷、不見當年蹤跡。

菏澤八旬老人一場跨越半個世紀的青島尋親!

(合影)

“那時,大哥張正玉在自來水廠上班,姐姐張巖在觀象路小學教學,弟弟張正海在四方路小學教學,我後來到青島尋找的時候專門到教育部門查詢,無奈都沒有找到有用的線索。”張心坤說。

眼看時間飛逝,50載過去了,張心坤擔心當年的親人是否還健在,如今的後人是否還記得當初在張家借住的菏澤小夥子。“眨眼間五十多年過去了,伯父伯母肯定不在世了,按時間推算,大哥大姐都已經90多歲了,是否在世也不好說。”張心坤說,“大哥的兒子小平、女兒小紅如今也都已經60多歲了,不知道他們是否還記得,兒時我這個在他們家玩耍的叔叔。” (來源:牡丹晚報)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關注+分享到你的朋友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