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菜單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三彩陶塑唐代陶塑藝術的成熟之作多在唐三彩。三彩陶塑很多成功的作品,形神俱佳。三彩陶塑一方面保持了秦漢以來我國彩塑的寫實傳統,一方面又創造性地運用低溫鉛釉色彩的絢麗、斑斕,烘托出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氣象。在造型上有的三彩俑衣褶稠疊貼體,有曹衣出水的風致,有的作品衣衾飄舉,也有吳帶當風的韻味。

鮮于庭誨幕出土的載樂舞隊駝俑,駱駝站在長方形的座板上,四肢強勁有力,頭頸上揚。駝背平臺上四個樂俑分坐兩側,中間為一舞俑。五俑中三俑深目高鼻多須。胡人左手託琵琶,右手握拳。琵琶作鴨梨形,為波斯式的四弦曲項琵琶。左側後樂俑察圓領衣雙手作吹笛狀,右側前樂俑,穿圓領長衣,貌不類胡。右側後面的一個是穿翻領長衣的胡人。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二俑雙掌作拍擊狀,所擊的當是拍鼓一類。舞俑也是胡人,身穿圓領長衣,前襟下半撩起扎於腰間,腳穿長統軟靴,右手向前屈舉,左臂後伸,右手藏於長袖中,面部向前,似乎應著音樂起舞。這件陶塑所表現的景象,正是唐代的長安作為一個國際都市,既有西來的胡商,又有東來求學的新羅、日本計程車子的那個時代的一幅胡漢雜處的風情畫。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昭陵陪葬墓的越王李貞墓出土了一件三彩騎馬擊鼓俑,一個頭帶風帽的武士,穿圓領寬袖長衫,腰束寬頻,下著長褲,騎馬,馬鞍右側立一羯鼓,樂人上身微前傾,頭上揚,兩手各握一杖,作擊鼓狀。擊的是羯鼓。羯鼓自然也是胡樂。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除了這些風俗畫式的帶有戲劇情節的作品,那些單個的作為殉葬明器的三彩陶俑,也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1955年西安王家墳90號唐墓出土的女俑,頭髮梳成雙層偏高影,粉面,身穿祖胸醬色窄袖襦衫,外罩白色錦褂,長裙高束胸前,裙裾寬舒,長垂曳地。衣領鑲醬色錦邊,衣繡出綠色八瓣菱形寶相花,袖邊繡綠色連續的雙圈紋,長裙是嫩綠色,由上向下作成放射形褶皺,每個褶皺上繡柿蒂紋,腳穿雲頭靴。端坐在藤條編織的坐墩上。坐墩作束腰形,鑲嵌雙圈、寶相花、石榴形花紋。態度嫻雅,悠然自得。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鮮于庭誨墓出土的女立俑,雙手藏在袖內,拱舉於胸前。身穿窄袖綠色襦衫,圓領祖胸,下穿黃裙,長乖至地。女俑身披一件敞領的藍色外套,由兩臂外側下垂,微向左側立,向龍斜視,體態豐腴,靚妝炫服,這些女俑是宮廷或達官貴婦的形象。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鮮于庭誨慕另一女俑,兩手手胸前作捧物狀,頭部微偏,表情拘謹,似在侍候主人。另一頭戴軟中的幞頭男俑,身軀微傾,兩手相交於腹下,頭部微俯,兩目下視,似在聽候主人的隨時召喚。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甘肅泰安唐墓的三彩天王俑,體形碩大,是在地下執行驅邪的凶神,也是人間專政、鎮壓權力的象徵。俑頭戴鸀冠盔,鸀口銜珠,展翅舉尾。尾若紅彩,翅彩繪貼金。鎧甲戰袍、象頭護膝,一手叉腰,一手舉拳,兩足踏一惡鬼,鬼作掙扎欲起狀。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從這些不同形象的三彩俑,可以看出唐代無名藝術家十分熟悉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善於運用雕塑手法把人物的性格、情緒表現了出來。

唐人愛馬,屢見於唐代詩文和繪畫。唐代陶俑、三彩俑、石刻藝術中馬的形象也很多,而且非常精緻。

唐三彩馬的共同特點是頭小頸長,膘肥體壯,骨肉停勻,眼睛炯炯有神。有的在閒悠漫步,有的在狂奔,有的靜立,有的仰嘯,有的飲水,有的負重,各種形態,塵氣盎然。永泰公主墓裡出土的俯首馬和嘯馬,把俯首聞騷和仰天長嘯的個性和動靜之感塑得極其自然逼真。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鮮于庭誨墓出土的白色三彩馬,雕塑精工,裝飾華麗,馬鬃梳剪整齊,留有三花。三花飾馬,是當時宮廷和貴族間流行的風尚,是“官樣”,昭陵六駿也有三花。這匹白馬裝飾也最華麗。馬鞍上有濃綠色絨毯制的障泥,絨面雕刻成毿氍披離狀,還加有同樣綠色的流蘇。馬頭轡飾俱金,籠套上飾黃色的八瓣花朵,兩耳下和鼻上革帶繫有杏葉形垂飾。股後的靴兩側飾有查葉形垂飾各五枚,革帶交結於尻上。交結處也有杏仁形垂飾四枚。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形神俱佳的唐代三彩陶塑,瓷器發展的又一代表器物

棕馬也很華貴,鬃上只有一花,口銜代表銀質的白鑣,鞍飾和套頭都顯得低白馬一等,兩馬都用白色粘土堆塑而成,筋骨、肌肉、眼啃、影毛、鞍飾等細部雕琢精細,刀痕清楚。各種飾物是模印或捏塑好後貼上上去的。在焙燒時,熔融的釉由上向下流動,所以釉層厚薄不勻,釉色有深白淺,上部較淺,下部較深,但釉面瑩潤。釉色釉光與雕塑的成功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