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中國古代文言文言簡意賅,為何會替換成囉囉嗦嗦的白話文?

菜單

中國古代文言文言簡意賅,為何會替換成囉囉嗦嗦的白話文?

中國古代文言文言簡意賅,為何會替換成囉囉嗦嗦的白話文?

在初中時期,許多學生最頭疼的事情就是背誦各類古文了,特別是文言文,由於其對於初中生來講很難懂,更是令不少學生頭疼。可是,現如今回過頭來講,文言文的好處也是多,用“言簡意賅”來形容最為貼切。那麼,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文言文為何卻會被替換為囉裡囉嗦的白話文呢?其實,原因也是存在很多。

中國古代文言文言簡意賅,為何會替換成囉囉嗦嗦的白話文?

首先,文言文產生在中國古代,語言是要比文字最早誕生的,最早的一批文字可能就是“甲骨文”了,漸漸的,承載漢字的載體也在不斷轉變,從秦漢時期的竹簡木牘再到貴族才能用起的絹帛,再到造紙術發明後的紙張。這些載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少,因為少所以價格貴,為了省事省錢省力,古代人就儘可能用最少的字來表達想說的意思,這就是為何文言文如此簡單的原因。

中國古代文言文言簡意賅,為何會替換成囉囉嗦嗦的白話文?

在中國古代由於地大物博,不同地方的人所說的語言也是不同,但是如果大家見了面聽不懂對方說話,只要會寫字,溝通是毫無障礙的,文言文從這個角度來講也算是維護中國文化統一、傳承、凝聚的一大貢獻,這是不可否定的,不然的話,很可能就因為沒有文言文令如今中國大地變為像歐洲小國一樣的境地。

因為簡短,文言文也是有弊端的,同樣的一句話甚至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下變為不同的意思,至今我們仍在為不少古人著作正確理解而爭論不休,這是文言文最大的弊端。其次, 文言文發展相對是比較封閉的,在大航海後許多文化、詞彙、表達方式紛紛席捲中華大地,對這些知識消化也是得需要時間,與其重組文言文,不如採用更直接的白話文更合適。

中國古代文言文言簡意賅,為何會替換成囉囉嗦嗦的白話文?

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後,不少有識之士紛紛從文化源頭上尋找中國是如何衰敗的,而文言文就是重要批判物件之一,許多知識分子認為,要想中國強大,必須要開啟民智。開啟民智一是要全民普及教育,二就是改變現如今文字系統,逐步廢除文言文制度。因此,白話文時代才正式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