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菜單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最近在看綜藝節目《

她有情緒又怎樣

》,很開心能有越來越多的節目能關注人的情緒和心理,這對每個家庭的父母針對孩子

情感教育

都有啟發。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中國第一位

UCF冠軍金腰帶

女拳手獲得者

張偉麗

,在節目講述了職業生涯的各種心酸,比如被網友誤解猜測她有

暴力傾向

,比如

職業性別歧視

,認為女性打拳能力不行,或者存在一些

刻板印象

等。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但是,外界這些東西,沒有影響到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我最佩服她的地方就是,她能在紛紛擾擾裡,內心淡定,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勇敢做自己。

她說:“

我也不去在乎別人的想法跟看法,我就做好我自己然後就行了。如果我在意那麼多的話,太累了。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跟張偉麗一樣,節目嘉賓“口紅一哥”李佳琦,也曾經是一個被人亂貼標籤的物件,直播帶貨讓他名利雙收。但是,仍然有人對李佳琦媽媽說:“

李老師,你兒子在網上塗口紅,你不管管他嗎

?”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李佳琦雖然沒有直說,想想能跟李佳琦媽媽搭上話的人,不過是親朋好友、左鄰右舍那些人。但是,李佳琦媽媽很支援兒子的工作,她鄭重回應:“

他在正當賺錢,我管他幹嘛?

很好啊,賣口紅賣美給大家,為什麼不好?”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張偉麗和李佳琦所遭遇的職業性別歧視,讓我想到限制一個人發展的往往不是外界的輿論,可能恰恰是這個人出身的家庭,或者說父母的觀念意識。一個人對自己的看法,最早來源於父母。一個人自信和自尊的建立,最早也來源於自己最親近的人,絕大部分人都是由父母教養長大。

有的父母是孩子的助推器,有的父母則是孩子的絆腳石。那些限制孩子發展的父母,往往有三個最明顯的特點:

第一,不懂教育規律,不瞭解孩子。

當一個孩子降生後,父母開始為孩子描繪未來藍圖,想象著孩子將來做科學家或者設計師,這其實已經錯了。蒙臺梭利認為,每個生命都自帶使命,嬰兒也有他自己的“

精神胚胎

”,他們將來要做什麼,不是父母該決定的事情。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只不過是經由父母的身體通道,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父母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環境,觀察孩子,瞭解孩子,根據孩子的需要,為他們引路。

不根據孩子的實際情形,父母任何想要塑造孩子的想法都是錯的。就像電視劇《虎媽貓爸》裡畢勝男帶著女兒去鋼琴學校,老師明確告訴她,你的孩子手指短,不太適合彈鋼琴。畢勝男不死心,非要把女兒往鋼琴學校塞,不考慮孩子身體條件,更不考慮孩子興趣,高壓政策下最終導致孩子抑鬱。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合格的家長應該像園丁培育花朵一樣,根據不同的種子生活習性,給予不同的光照和養分,至於花開的時機,不能著急不能催促,只能耐心等待。可是,絕大部分家長都不是合格的園丁,就像龔自珍《病梅館記》裡的花匠,按照自己的喜好去修剪梅花,培養出一個個病態的成品。

張偉麗從小就有一個武俠夢,小時候別的女孩玩過家家做飯遊戲,她就扯一塊被單系在脖子裡當斗篷,她仰慕強者,幻想自己能飛簷走壁。這是她內心的渴望,沒有人去給她灌輸。因此,她一次次央求父母送她去學習武術,成年後換了很多份工作,還是忘不了自己的夢想,乾脆辭職專業打比賽,最終走到今天的UFC冠軍位置。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從張偉麗父母的角度看,他們希望女兒找個普通工作,安穩過一生就行了。因為之前張偉麗練散打也沒少受傷流血流汗,這不是一份普通的職業。但是父母的願望是父母的,張偉麗的人生是張偉麗的,她終究要為自己去努力,為自己的夢想和人生負責。

父母教育孩子,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為自己負責的能力。

第二,活不明白自己的一輩子,甚至不瞭解自己。

笨鳥生蛋讓下一代代替自己去追夢的笑話,依然是很多父母潛意識裡的養育動機。

把子女當作自己生命的延伸,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讓孩子去做。這樣的父母,等同於剝奪了孩子的生命權,自己活了兩輩子,孩子其實已經死亡,更沒有能力為自己而活。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中國文化一直崇尚先輩和老人,有句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就是中國文化尚老的最好證明。在中國的家庭教育裡,有一句話最常被父母掛在嘴邊,那就是要求孩子“要聽話”,聽話的孩子才是父母理想的孩子。

老人看不慣年輕人的做法,總喜歡感嘆“一代不如一代”。著名作家倪匡說,社會之所以能進步,就是因為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然而,現實卻是世界一直在進步,創造這些進步的卻是年輕的未來一代。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父母活不明白自己這一輩子,就要生兒育女,想要指導孩子活明白,不過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在電視劇《虎媽貓爸》裡,畢勝男的爸爸雖然是物理老師,但是教育孩子的方式簡單粗暴,動不動以權威自居,還要複製老舊的教育方式,繼續荼毒下一代,好在及時懸崖勒馬,才沒有讓悲劇繼續。

第三,看不清時代大局,不瞭解社會。

當直播電商成為潮流,李佳琦幾個小時的功夫,就能做完線下商家幾個月的銷量業績,老古董們還在對李佳琦媽媽秀優越感,在他們眼裡李佳琦的職業實在不夠體面。同樣,張偉麗的追求在他們眼裡,估計也是驚世駭俗之舉,背後不知道吐了多少口水。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在《文化與承諾》一書中,將人類社會由古到今的文化分為三種基本形式:

前喻文化、並喻文化和後喻文化

前喻文化是指晚輩主要向長輩學習,比如在農業社會里,老人的經驗能指導年輕人;並喻文化是前喻文化和後喻文化之間的一種過渡;而

後喻文化

則是指年輕人因為對新觀念、新科技良好的接受能力,在許多方面都要勝過他們的前輩,年長者反而要向他們的晚輩學習。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我們現在就處於後喻文化時期,社會學家周曉虹在研究中國代際關係時,提出了

文化反哺

概念。社會已經發生了變化,父母權威的喪失是不由人的意志決定的。

新時代李佳琦和張偉麗的職業選擇,打臉後喻文化時代的父母觀念

心理學家賀嶺峰說得更直白:

在當下的資訊化社會,誰活的時間短誰就有優勢,誰活的時間長誰有劣勢。

在學習新東西方面,原有的知識經驗不是墊腳石,反而是絆腳石,它會阻礙老年人接受新東西。因此,活得久的人必須向年輕人學習,不學習就會被淘汰。比如,去菜市場賣貨,不會用二維碼收款的商家,就有可能要損失訂單,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出門很少帶現金,一部手機吃喝玩樂都搞定了。

為人父母者,不瞭解孩子,不瞭解自己,不瞭解天下大勢,還想用過去的經驗指導孩子贏在未來,真的是很艱難了。做父母首先要學習,保持終身學習的態度,其次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去跟隨社會需求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世界終究是年輕人的天下。

女教授帶著老公考心理學執照,只為養好孩子,結果卻被現實打臉了

這位媽媽厲害了,不報班,不補課,讓女兒3年時間輕鬆搞定9年課程

孩子剛上一年級,有必要大量刷題嗎?如果你想毀掉孩子,閉眼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