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道教怎麼修行?佛教的修行方法有什麼不同?

菜單

道教怎麼修行?佛教的修行方法有什麼不同?

道教怎麼修行?佛教的修行方法有什麼不同?

道士、和尚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有很大的差別。大多數情況下,通常見到的是鶴髮童顏、仙風道骨的道士;和尚則不同,有胖大和尚,或者顫巍巍的老和尚。這期間並無高下之別。為什麼會有這樣大的差異呢?其實是因為這兩家修行方法各不相同導致的。

中國人的修行,無論道家、佛家、儒家,大體上都是分為兩途:修“性”或者修“命”。基本可以說,修性是精神層面的修行;修命則是肉體方面的。但到底如何個修法,各門各派爭論紛紛。

道教怎麼修行?佛教的修行方法有什麼不同?

先修性還是先修命,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爭論了一千多年。道教理論大師抱朴子葛洪主張只要修命就行。這很容易理解。葛洪出身於貴族,對人世間的一切頗為留戀。因此對長生不老非常感興趣。在葛洪的著作《抱朴子》內篇中,各種煉丹、長生的方法均作了詳細介紹。這些竅門後來傳到了茅山祖師陶弘景手上,陶弘景還真燒製出了金丹。可遇不可求的金丹煉製出來,可陶弘景死活不敢吃。從後來那些服食金丹的皇帝們的遭遇來看,陶弘景的選擇無疑是明智的。修命也需謹慎啊!

雖然佛家說“明心見性”,佛教禪宗更是以頓悟為宗,根本不在意肉身。可這種說法引起了道門中人的強烈反對。八仙之一的呂洞賓說,“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認為只修性不修命是極端錯誤的。他更進一步說,當時的人以為修性是禪宗所宗,其實修命就是修性,修性即立命。如果只修性,命終之時人的陰陽之數已盡,怎麼辦?這個說法道理上是很明白的。

修命與修性,如同武俠小說中華山派的劍宗與氣宗。先修那個並不絕對。因此後來的道士也提出了頓修和漸修之說。元朝的道士李道存提出,夙有根器,一直了性,自然就了命。如果是一般人,那肯定不能一直了性,只能先了命後了性。這明顯借鑑了禪宗的修行方式。上等根器的人,可以直接修性,而一般根器的人,得從修命開始一點點累積修行。

道教怎麼修行?佛教的修行方法有什麼不同?

當然,頓漸修行被認為是道教中比較另類的方法。一般的道家,都否認頓悟的存在。長春真人丘處機明確說:“剎那悟道,須憑長劫練磨,頓悟一心,必假圓修萬行。今世之悟道,宿世之有功也。”這位被成吉思汗尊稱為神仙的丘處機認為,今生修道有成,是累世修行的結果;修行沒有頓悟的可能。

道教普遍認為要先修命後修性。張伯端是道教內丹派的祖師,他所著的《悟真篇》,為道教內丹理論的開山奠基之作。張伯端也主張先修命後修性,這倒不是因為修性不重要,而是因為修性太難。他說,修性不知道從哪裡用功。修命而好歹還有個抓手。這樣的秩序修行下去,就有了成功的希望。道教之中,對修行的看法大抵如此。

佛教堅決主張修性,所謂“見性成佛”。只要修性就可以成佛,反而“命”就不重要了。所以和尚修行,追求的是涅槃狀態。涅槃,既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不生不死的狀態。因此,佛家認為,身體只是個臭皮囊,只是個暫寄的軀殼,可以棄之不顧。這樣就導致了和尚們的形象少有仙人氣質,很多僧尼甚至因不注意修命而百病纏身。這反過來又影響到了修行。

道教怎麼修行?佛教的修行方法有什麼不同?

道家當然也知道人的肉身會毀壞,因此稱之為“假”。而先天的本我卻是永遠不滅的,所以稱之為“真”。因為這個緣故,道家稱修道為“修真”。道家煉氣的最高功法,是要修成精氣神三者合一。實際上,佛家的入定和禪定波羅蜜與道家煉神功夫幾乎沒有差別。道家守竅,佛家守空,只是說法名稱不同,修行的本質上沒有差別。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天地大吾身,吾身小天地。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