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仁義道德之名和可以稱霸的機會哪個更重要?他用實踐證明了

菜單

仁義道德之名和可以稱霸的機會哪個更重要?他用實踐證明了

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去世前,並沒有妥善的處理繼位的問題。所以齊國內部各公子爭位,政權十分混亂,齊霸主地位瞬時煙消雲散。

齊國內亂時,公子昭走投無路下,投奔與齊交好的宋襄公處。剛好宋襄公也有稱霸的野心,想著趁亂可以樹立起自己的威信,於是便號召各諸侯國出兵一起送公子昭回齊國繼位,雖然只是號召到了幾個小國,但還是將亂臣豎刁、易牙等殺死,將公子無詭趕下了臺,成功擁立了公子昭為齊孝公。

本來齊國才是各諸侯的盟主,但現在的齊孝公是依靠宋襄公的謀劃幫助才上位,這在無形中抬高了宋國的地位,使得宋襄公稱霸的野心進一步擴大。

仁義道德之名和可以稱霸的機會哪個更重要?他用實踐證明了

宋國有公子目夷(字子魚),是宋襄公的異母兄弟。他勸說宋襄公不要試圖去爭這個霸主的位置,因為宋國較小,這樣最終會自取滅亡的。

但宋襄公堅持己見且剛愎(bì)自用,他在之後與楚成王約定的諸侯會盟中,毅然乘坐普通馬車且不帶兵馬,但他沒有想到楚成王不但沒有遵守約定不設防前往,還在會盟點設下了埋伏,最終活捉了他並挾著他攻打了宋國的國都商丘(今河南雎縣境),但幸好宋國太宰子魚率眾軍頑強的抵抗住了楚軍的攻勢,楚軍圍數月而未攻下。

仁義道德之名和可以稱霸的機會哪個更重要?他用實踐證明了

後來在魯僖(xī)公的調解下,宋襄公得以被釋放回國。宋襄公受此大辱,認為楚王不講信義,但其兵力又不能與楚抗衡,於是便興兵打算攻打楚國的盟國鄭國來重新樹立威信。宋大司馬公孫固和公子目夷認為攻鄭會引來楚,勸其忍耐,但宋襄公一意孤行,最終導致楚國陳兵於宋國邊境,爆發了“泓水之戰”。

仁義道德之名和可以稱霸的機會哪個更重要?他用實踐證明了

在楚軍準備渡河到宋邊境處時,公子目夷向宋襄公諫言,“兵貴神速,趁敵軍還沒有渡完河,發起進攻,一定能打下此仗”,宋襄公卻道,“宋是講仁義的國家,怎麼能在人家渡河的時候進攻呢,那樣豈不是太不仁義了”,說著間,楚軍已渡完河,正在列隊擺陣。

公子目夷又說,“楚軍既然已經渡完河了,那麼就趁他們陣腳未穩,趕緊殺將過去,此仗還可勝,不然就來不及了”,宋襄公就說,“戰鼓未響,就攻打人家,太沒有戰爭道德了,傳出去人家會恥笑我們的,再說了,如果上天不嫌棄我,殷商舊業是可以復興的,不存在什麼先機後機”,一會兒的功夫,楚軍已經列好陣型,接著擂響了戰鼓,楚軍排山倒海般的殺向宋軍,宋軍哪裡抵抗的了,紛紛敗陣。

宋襄公在戰車上仗劍指揮的時候被射來的亂箭擊中了腿部,幸好被宋國的幾員戰將拼力突出重圍帶了出去,這才沒有遭受第二次被俘虜的命運。

宋襄公兵敗後率殘軍回到國內,百姓議論紛紛,認為此仗本不應該如此,都怪宋襄公興兵才導致與楚交戰,但又因為所謂的仁義道德而錯失良機,打了敗仗。

宋襄公言之鑿鑿地認為,“君子要講仁義,不能在對方有危險的時候攻擊他們,不能碰到受傷的人再去傷害他,不能捕捉頭髮花白的老兵做俘虜”。宋襄公志大才疏,剛愎自用,最終自取滅亡,中箭後,纏綿病榻一年,終是去了。

雖然宋國並沒有得到所謂的霸主地位,但在各諸侯間也是有著一定地位的。春秋時期,各諸侯爭霸,使得夾在大國之間的小國,惶惶不可終日,受到的迫害也尤為嚴重。

讓小國在戰事中能夠有喘息之機,“弭兵”(又‘彌兵’,止息戰事)是其中很重要的舉措。而春秋時期共有的兩次“弭兵之會”都是宋國倡導的。宋國大夫華元倡導的第一次“弭兵之會”促使晉楚兩國暫時休兵罷戰。之後的鄢(yān)陵之戰爆發,宋國大夫向戌(xū)倡導了第二次弭兵並得到了晉楚的贊同。

仁義道德之名和可以稱霸的機會哪個更重要?他用實踐證明了

“弭兵會議”在宋國國都商丘舉辦,共有14個國參與了會議,會議規定:晉的盟國朝見楚,楚的盟國朝見晉,雙方的盟國同時承認晉、楚兩國的霸主地位,齊、秦兩國則與晉、楚平等,這才使得延續了一百多年的春秋中期的大國爭霸戰爭得以休戰結束。

*小貼士

叔梁紇(hé):孔氏,宋國人,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宋國君主的後代,孔子的父親。與魯國名將狄虒(sī)彌、孟氏家臣秦堇(jǐn)父合稱“魯國三虎將”。後世憑藉孔子的地位,追封齊國公。

仁義道德之名和可以稱霸的機會哪個更重要?他用實踐證明了

目夷: 字子魚,呂氏,宋國人,春秋時期宋國宗室、大臣,宋桓公之庶長子,宋襄公的異母兄,輔佐宋襄公處理朝政大事,墨子的祖先。

仁義道德之名和可以稱霸的機會哪個更重要?他用實踐證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