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膝關節鏡術後關節粘連怎麼辦?膝關節手術後膝蓋粘連怎麼處理?

菜單

膝關節鏡術後關節粘連怎麼辦?膝關節手術後膝蓋粘連怎麼處理?

膝關節鏡術後關節粘連怎麼辦?膝關節手術後膝蓋粘連怎麼處理?

關節粘連、感染、骨壞死或骨髓水腫、內建物斷裂或存留以及在關節鏡通道癒合過程中的相關問題等,是膝關節鏡手術最為常見的一些併發症。

膝關節關節粘連是關節鏡下膝關節韌帶重建手術術後主要的併發症之一。關節粘連的定義是因為術後關節內異常瘢痕的形成而導致的關節運動範圍的降低。包括關節內和關節外兩方面的病理改變。

關節活動障礙會併發持續性膝前痛、無力、步態改變、難以達到術前運動功能,導致患者對術後整體療效不滿意。

多發韌帶傷的患者最易出現術後關節粘連。

膝關節鏡術後關節粘連怎麼辦?膝關節手術後膝蓋粘連怎麼處理?

膝關節術後伸膝功能受限比屈膝功能受限影響更大。當患者膝關節出現5°-10°的伸直角度受限,就會出現步態異常、股四頭肌肌力下降、易疲勞以及髕股關節痛等症狀。

膝關節關節粘連導致活動受限程度分級

輕度關節活動受限:膝關節伸膝功能受限小於5°而屈曲功能保持在>110°;

中度關節活動受限:膝關節伸直受限在5°-10°,受限的屈曲角度在90°-110°;

重度關節活動受限:膝關節大於10°的伸膝功能受限並屈曲角度在90°以下。

膝關節鏡術後關節粘連怎麼辦?膝關節手術後膝蓋粘連怎麼處理?

——DelPizzo等

1型:膝關節屈曲角度正常而有小於10°的伸直受限;

2型:膝關節屈曲角度正常而伸直角度受限超過10°;

3型:膝關節屈曲角度受限大於25°同時伸直受限大於10°;

4型:膝關節屈曲角度受限大於30°同時伸直受限大於10°,並伴有髕骨低位。

——Shelbourne等

膝關節術後粘連病理分類

侷限性前方關節內粘連:

該病變又稱為結節增生性病變,由於前交叉韌帶結節形成導致術後膝關節伸直功能障礙,這種結節主要為增生的纖維瘢痕組織。術中因素為術後活動障礙的主要原因。

膝關節鏡術後關節粘連怎麼辦?膝關節手術後膝蓋粘連怎麼處理?

關節內的區域性疾患延伸到關節外的粘連:

該類粘連也被稱之為髕下攣縮綜合徵或髕骨卡壓綜合徵。由於前方纖維組織的異常增生而導致關節屈曲和伸直障礙,同時伴有髕骨活動受限和髕骨下移。髕下脂肪墊失去正常的活動度和柔韌性,並與脛骨近端粘連從而導致活動受限。術後制動時間過長是高危因素。

瀰漫的關節內並關節外疾患所致的全關節粘連:

術後過度的炎症反應而導致廣泛的關節周圍纖維瘢痕形成;關節周圍廣泛的纖維瘢痕形成的同時伴有關節囊的纖維化。

如何預防膝關節術後粘連

膝關節鏡術後關節粘連怎麼辦?膝關節手術後膝蓋粘連怎麼處理?

術前

①急性期手術是導致術後關節粘連的高危因素,so,目前多數醫生避免急性期進行韌帶重建,一般待受傷所致的炎性反應和腫脹完全消退後再行手術這一階段需要3-6周。

②在傷後等待炎性反應消退期間,可以開始正規的術前康復治療。包括股四頭肌肌力鍛鍊和關節活動度的恢復。加速術後功能的恢復和提高手術滿意度。

肌力的恢復目標是:達到健側腿力量的80%以上、正常步態和可以連續步上樓。

關節活動度恢復的目標是:完全伸直和屈曲達到125°以上。

術中:避免股骨或脛骨骨道的過分前置等。

膝關節鏡術後關節粘連怎麼辦?膝關節手術後膝蓋粘連怎麼處理?

術後

①術後即刻佩戴伸直位或過伸位支具。

②積極鎮痛和消除腫脹:非甾體類消炎藥。踝泵、CPM治療等。

③加強術後康復鍛鍊:改善關節活動度訓練、恢復髕骨運動軌跡、提高肌力訓練、平衡、協調及本體感覺訓練等。

術後膝關節粘連的處理

對於手術後4-8周(時間不固定,隨時複查確定關節情況)膝關節仍然不能達到屈曲90°以上並伴有10°以上的伸直受限患者,建議行手法鬆解,由有經驗的康復治療師行關節鬆動術。必要時行關節鏡下粘連鬆解術。

關節鬆動術:

鬆動術:生理運動(屈曲,伸展,外展,內收等)。

附屬運動:轉動,滑移,旋轉,滑動牽張,擠壓,牽引等。

徒手操作術:推進(突然的高速的小幅度動作)。

徒手操作:平穩的有控制的牽拉。

有報道關於膝關節粘連的手術指徵包括:

膝關節屈曲<125°,伸直受限>10°,並且經8周的非手術治療之後仍沒有明顯改善。

膝關節鏡術後關節粘連怎麼辦?膝關節手術後膝蓋粘連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