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OPPO、小米帶動摺疊屏爆發?三星成最大贏家:不愁螢幕開賣了

菜單

OPPO、小米帶動摺疊屏爆發?三星成最大贏家:不愁螢幕開賣了

前段時間釋出的OPPO Find N,用更精巧的設計和更符合使用者習慣的操作獲得不少海內外數碼博主的好評,同時也收穫了大量的潛在使用者和手機訂單。即使要等到23號才可以能支付尾款,但8+256GB版的Find N在京東已經多次被“預購一空”。不難看出,大眾消費者對摺疊屏手機還是充滿好奇期待。

聯想到三星顯示近期的舉動,不難看出各大行業巨頭都認為摺疊屏手機將在未來迎來又一次爆發:根據韓國財經媒體BusinessKorea的報道,三星顯示計劃將可摺疊OLED螢幕的產量從每年1700萬片提升至2500萬片,提升超過40%。

要知道三星顯示在摺疊屏領域已有多年的運作,三星電子推出的摺疊屏手機Galaxy Fold也經歷了多代更替。從技術上說,因生產工藝成熟而提高產量的可能性並不大。以40%的幅度提高摺疊屏與產量,相信還是因為三星顯示看好接下來摺疊屏裝置的市場表現。

OPPO、小米帶動摺疊屏爆發?三星成最大贏家:不愁螢幕開賣了

那麼問題也隨之出現了: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過去三年的市場表現都很一般,為什麼在平寂了三年後,摺疊屏才遇到自己的爆點呢?或者我們換一個問法:未來的摺疊屏手機,和三年前剛釋出的時候相比有什麼不同?

摺疊屏手機的三年

拋開柔派這樣的離域值,2018年三星釋出了品牌首款採用摺疊屏設計的手機——Galaxy Fold。儘管當時的Galaxy Fold在硬體上還有許多“致命”的缺陷,比如UTG超薄玻璃需要一張不能自己撕下的軟性保護貼膜保護,比如極易損壞螢幕的轉軸和明顯的摺痕,比如並不實用的外屏和並不嚴絲合縫的摺疊機構。但Galaxy Fold依舊向全球手機使用者展示了摺疊手機的概念和未來的應用場景。

在Galaxy Fold之前,大家對這摺疊屏裝置的構想大多基於曾經的雙屏手機。但和京瓷的雙屏手機不同,Galaxy Fold展開後並不是兩個獨立的螢幕,而是一個完整的大屏。這樣的設計允許使用者跳出兩個視窗的限制,以類似平板電腦方式使用手機。再加上來自谷歌第一方的配合,儘管Galaxy Fold還有改進的空間,但從摺疊屏的發展歷程來看,Galaxy Fold從產品實力的角度看沒有太大的遺憾。

OPPO、小米帶動摺疊屏爆發?三星成最大贏家:不愁螢幕開賣了

但令人惋惜的是,在高昂的售價和並不明朗的摺疊屏軟體生態這兩大因素的共同影響下,第一代Galaxy Fold雖然有不錯的硬體實力,但對大多數使用者來說依舊是一個只能用來嚐鮮的貴价科技玩物,距離一臺日常使用的手機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距離。對三星來說,第一臺Galaxy Fold可能是個不太成功的產品。但對摺疊屏手機的發展來說,Galaxy Fold無疑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自Galaxy Fold證實了摺疊屏手機的可行性後,各類摺疊屏手機就如同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了大眾視野當中。外折、內折、三折或是像柔派那樣以大角度“捲起來”的摺疊屏手機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取代了屏下指紋技術,成為了智慧手機的新標杆。

可惜的是,儘管摺疊屏市場迎來了一副朝氣蓬勃的景象,但另一方面,摺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卻並沒有太大起色。根據Counterpoint上報告提及的資料,2019年全年摺疊屏手機的出貨量僅50萬臺,2020年這個數字超越了300萬臺,考慮到這已經是多個手機品牌共同努力的結果,摺疊屏手機顯然沒能獲得消費者的認可。

摺疊屏無法獲得使用者認可

一般來說,一款產品不受消費者認可,我們可以從硬體、軟體和市場三個角度分析。我們先來看看這些摺疊屏手機的硬體核心:摺疊螢幕。除了三星Galaxy Z Flip和Moto Razr兩款手機外,當時市面上絕大多數摺疊屏手機都採用了橫向摺疊的設計。與其說這是把手機摺疊起來,倒不如說是把平板電腦對著,然後給它打上手機的標籤。從品牌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設計其實違背了過去使用者對手機的認知和習慣,將摺疊屏手機作為大屏手機的延伸,從而避開與傳統手機的直接競爭。

但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設計既限制了平板模式下裝置的長寬比,也犧牲了手機模式,或者說“外屏”的使用者體驗,三星第一代Galaxy Fold就有這樣的問題。與“壯觀”的摺疊內屏相比,4。6英寸的手機內屏就多少差點意思了。而且為了控制手機展開後的長寬比,Galaxy Fold採用了較為細長的外屏設計,再加上摺疊後翻倍的手機厚度,Galaxy Fold外屏更多地還是用於應急,這臺手機本質上更像是一款有外屏的摺疊平板,而不是一臺可以展開的摺疊手機。

OPPO、小米帶動摺疊屏爆發?三星成最大贏家:不愁螢幕開賣了

然後是軟體的問題。我們剛才提到Galaxy Fold(包括之後的Fold 2)本質上是一臺摺疊平板,而Android平板電腦的軟體生態不能說差強人意,只能說完全沒有。這也是大多數Android摺疊屏手機都將大屏的重心放在分屏和懸浮窗的主要原因。但時至今日,摺疊屏的應用生態依舊是一個不小的麻煩。首先,像Galaxy Fold這樣的產品究竟該定位成手機還是平板?在設計時究竟該朝著日用手機還是生產力平板的方向最佳化?這個問題不要說三星了,甚至連谷歌自己都沒想明白

除了軟硬體的遺憾之外,摺疊屏手機還有一個必須正面迴應的問題:價格。無論是三星還是柔派,與實際體驗脫鉤的高昂售價很難說服使用者買單。而且二手平臺上價格近乎腰斬的摺疊屏手機告訴我們價格只是摺疊屏手機遇冷的其中一個原因,只有同時解決硬體、軟體和價格的挑戰,摺疊屏手機才有可能迎來較為光明的前景。

品牌關於摺疊屏手機的探索

於是在最近幾年,我們也能看到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在摺疊屏手機上發力,探索除了摺疊平板以外摺疊屏手機更多的可能性。Moto Razr和前段時間釋出的OPPO Find N都是品牌探索摺疊屏未來的鮮活例子。摺疊屏手機不應該停留在技術展示和噱頭的階段,更不應該犧牲作為手機使用時的實用性。

只有讓使用者以最低的學習成本進入到摺疊屏的生態中,摺疊屏才有可能迎來使用者覆蓋面的提升。使用者數的提升意味著品牌出貨量的提升,而更高的出貨量意味著品牌可以將摺疊屏的研發成本和生產成本控制得更低,這樣才能反過來刺激摺疊屏裝置的發展。

OPPO、小米帶動摺疊屏爆發?三星成最大贏家:不愁螢幕開賣了

TechCrunch某位編輯就這樣表達自己的見解:這麼一款四不像產品,既做不好手機的工作,也勝任不了平板的任務。比如,摺疊屏後的螢幕太小,影響使用體驗;而且即使在展開狀態,三星摺疊屏裝置也不一定就能夠顯示更多的內容等等。

從華為P50 Pocket在網際網路上的評價來看,儘管摺疊屏手機的未來和形態還在探索當中,但經歷了三年的發展,摺疊屏裝置已經成功地引起了大眾消費者的關注,也從曾經的“花瓶”變成了大眾會認真考慮的手機產品。一邊藉助摺疊手機的形態向大眾推廣摺疊屏概念,一邊探索摺疊屏手機在未來的可能性,這樣的雙線發展無論對手機品牌還是摺疊屏手機消費者來說,都會是更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