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白居易的《草》唐代無人仿,200多年後高人仿了一首,專家:絕唱

菜單

白居易的《草》唐代無人仿,200多年後高人仿了一首,專家:絕唱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1000多年前,16歲的白居易拿著這首《草》(全名為《賦得古原草送別》),來到京城求前輩們舉薦。大詩人顧況讀完此詩,說了4個字:道得個語,居即易矣。

白居易的《草》唐代無人仿,200多年後高人仿了一首,專家:絕唱

這啥意思?說的是當時長安城的房子太貴了,顧況沒讀此詩前,先把白居易的名字嘲笑了一番,告訴他想在長安居住不可能易。但讀完這首詩,顧況又不得不承認:能寫出這樣的詩,在長安扎根沒問題。此後,白居易也果然沒讓顧況失望,而這首《草》也成為了後世文人心中絕對的經典,大家都說它不好模仿。

不過筆者在這裡還是要強調,這首詩唐版的首句,早開始其實是:咸陽原上草,一歲一枯榮。到底是什麼人給白居易修改了,目前還不可知。在古代但凡是有後人願意研究修改的,都是最紅的那類作品。比如李白的《靜夜思》,到目前就有多個明、清的多個版本。寧可在原作上來回修改,也無法創作出一首仿作,可見模仿它的難度。

白居易的《草》唐代無人仿,200多年後高人仿了一首,專家:絕唱

但就是這樣一首作品,200多年後卻硬是有一位北宋高人模仿了一首,此人名叫林逋。林逋符合現代人對古代高人的定義:明明很有才,年輕時就名聲在外,卻不做官、不娶妻、不生子,長年隱居於山林間。人家說自己要:以梅為妻,以鶴為子。

當時林逋居住在西湖孤山,雖然平時日子過得挺孤獨,但張先等好友還是經常去找他喝喝茶、下下棋。一日,張先又前來,林逋在送別他時便寫了這樣一首詞。

白居易的《草》唐代無人仿,200多年後高人仿了一首,專家:絕唱

《點絳唇》

金谷年年,亂生春色誰為主?餘花落處,滿地和煙雨。

又是離歌,一闋長亭暮。王孫去,萋萋無數,南北東西路。

張先看完這首詞,一眼就發現這是模仿白居易的《草》,當時就很佩服林逋的勇氣,對此詞更是讚歎不已。後來,詩詞專家薛礪若更是把這首詞,與歐陽修的《少年遊》,梅堯臣的《蘇幕遮》一起,稱為詠草的絕唱。

白居易的《草》唐代無人仿,200多年後高人仿了一首,專家:絕唱

其實我們仔細來看看這首詞,就會發現林逋的高明之處。他很清楚白居易的原作寫得有多牛,所以為了與原作區分開來,他做了3點安排:

首先,白居易寫的詩,林逋本身最擅長的也是寫詩,其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可謂詠梅之絕唱了。但這一次林逋卻刻意填了一首詞,把白居易詩中的意象全部打散,再用白描的寫法,重新組合。

白居易的《草》唐代無人仿,200多年後高人仿了一首,專家:絕唱

其次,這首詞的意境和原詩有相似處,卻又獨闢蹊徑了。面對春草,林逋一開始就發出了一問:誰為主?這其實就是宋詞和唐詩的最大區分,唐詩表達情感時,往往前面寫景,後幾句抒情,講究章法。而宋代的詞人們,則最擅長將情與景完美地融合。這樣寫雖然工整度不如唐詩那麼講究,但感情卻頗為綿長。

再次,林逋很善於渲染。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是每一個意象前,都有一個形容詞,比如花是“餘花”;亭子是暮色中的長亭;路是可通南北東西之路。每一次對景物的渲染,都是為抒情服務的,這也是宋詞的特點。

白居易的《草》唐代無人仿,200多年後高人仿了一首,專家:絕唱

唐詩和宋詞作為我國古典文化的雙壁,很多朋友經常在問:到底二者有什麼不同。其實仔細比較林逋和白居易的這兩首作品,大家就會很清楚。唐詩的清麗之美,宋詞的婉約之調,其實都受到各自民風的影響。大家更喜歡哪一類呢?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