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八年級語文《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詩文鑑賞及考點揭秘

菜單

八年級語文《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詩文鑑賞及考點揭秘

專題15《浣溪沙》詩文鑑賞及考點揭秘

八年級語文《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詩文鑑賞及考點揭秘

八年級語文《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詩文鑑賞及考點揭秘

【知識儲備】

一、匯入

世事常變遷、人生沒有永恆。一年又過一年,物還是人卻非。真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晏殊的《浣溪沙》,感受詞人對宇宙人生的深思,體會美的藝術享受。

二、目標

目標:

1、瞭解詩人及詩詞寫作背景,知人論世,從意象的角度來分析詩人在詩中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讀讀詩詞,在讀讀背背中感受語言清麗自然的特點。

3、賞析名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重點:在誦讀吟詠中感受本詞的語言特色。

難點:體會詞的意境,感悟詞人所表達的深刻感受。

三、

原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四、註釋

《浣溪沙》選自《二晏詞箋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浣溪沙:原是唐代教坊曲名詞牌名。浣,洗的意思。

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

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

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後用作成語。

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

獨:副詞,用於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

徘徊:來回走。

五、詞意

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臺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

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六、賞析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寫對酒聽歌的現境。此句中正包蘊著一種景物依舊而人事全非的懷舊之感。在這種懷舊之感中又糅合著深婉的傷今之情。抒發了今是昨非的惆悵情思。

夕陽西下幾時回?

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

小園香徑獨徘徊。

即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裡傷春的感情勝於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一個“獨”字寫出了詞人的落寞孤獨。

七、文學常識

1、作者簡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

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與歐陽修並稱“宴歐”。

2、寫作背景

這是晏殊《珠玉詞》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作者一生歷居顯官要職,仕途平坦,但政績平平。作品在歌酒風月、閒情逸致吟詠中,也常流露出官僚文人由精神空虛而產生的年華易逝、然後遲暮落寞的感傷。暮春時節,日落時分,物候的變化引發了詞人對年華易逝的感傷。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詞人將自然現象與人的感受巧妙結合,生髮出值得玩味的情趣。《浣溪沙》這首詞寫的就是作者對光陰流逝的悵惘和對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此詞大約作於宴飲歌樂之後,透露著一種深沉的人生感時傷懷的感慨。

、問題探究

(1)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名句,請簡析這兩句好在哪裡?

參考:

①對仗工整,音韻和諧,情景交融,表達了作者對年華易逝的感嘆和對友人的思念;

②蘊含了一切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但在消逝的同時仍有美好事物再現,生活不因為消逝而虛無的生活哲理。

(2)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看似寫實,其實實中有虛,有情有理。請問是什麼情、什麼理?

參考:

首句寫詞人對花落去而終究無力挽回的嘆惋,次句借燕歸來抒寫因美好事物歸來而欣慰。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興衰,無往不復。

3

“夕陽西下幾時回”暗含了怎樣的哲理?

參考:

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

(4)

、“小園香徑獨徘徊”言猶盡而意無窮,請略作鑑賞。

參考:

道出作者孤寂之深,傷感之重。

這一句直接抒發了寂寞憂傷之情。“獨”字突出了淒涼寂寞之感。“徘徊”將詞人對美麗春天大好年華以及美好事物的無限依戀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5)

上闕寫了什麼?下闕又寫了什麼?

參考:

上闕懷舊,感傷年華易逝;下闕惜春,悼念春光難留。

(6)

這首詞傳達了作者的什麼思想感情?

參考:

面對美好事物的流逝,作者表現出對美好事物的留戀,對時光流逝的悵惘,與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

(7)這首詞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參考:

詞中作者藉助曲、酒、夕陽、落花、燕子及自己的觀察與感受,書寫對人生的體驗,對人生的思考,做到了情景理結合,渾然一體。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於情中有思。詞中似乎於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恆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詩歌主旨

《浣溪沙》抒發了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

、課堂小結

1、在明媚的春光裡,詞人聆聽新曲,品味美酒,過著優越的生活。但是,面對眼前美景,一種由光陰流轉、物是人非帶來的感慨與惆悵也輕輕襲來。想到風物依舊而時光飛逝,他不禁悄聲暗問:“夕陽西下幾時回”下片直承此句,既流露了對風華已逝的“無可奈何”,也傳達出看到舊識重來的欣喜,惋惜傷感與通達欣慰交織在一起,融入花開花落燕去燕來等景物中,透露出某種生活哲理。最後一句寫詞人獨自徘徊,似賞景,亦似沉思。詞作將瞬間的感受與長久的思考熔為一爐,既敏捷,又不乏深沉,自然流暢,婉轉圓潤。

2、熟讀成誦。

十一、板書設計

八年級語文《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詩文鑑賞及考點揭秘

【基礎過關】

1.《浣溪沙》的作者是 ,字 ,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 (朝代)政治家、文學家。

【答案】 晏殊 同叔 北宋

【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學常識。同學們平時要注意積累。

2。 寫出加粗字的正確讀音。

溪沙 ②

晏殊

③小

徘徊

【答案】①huàn ②yàn shū ③jìng ④pái huái

【解析】考查學生對拼音的掌握情況。平時注意拼音的正確書寫,注意積累。

3。藉助課下注釋或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1)無可奈何:

(2)似曾相識:

(3)小園香徑:

(4)獨:

(5)徘徊:

【答案】

(1)不得已,沒有辦法。

(2)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後用作成語。

(3)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

(4)副詞,用於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

(5)來回走。

【解析】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實詞的理解。平時學習時注意背記課下注釋。

【實戰過關】

一、默寫

記憶型默寫:

1、一曲新詞酒一杯, 。夕陽西下幾時回?

2、無可奈何花落去, 。 。

【答案】

1、去年天氣舊亭臺

2、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解析】

考查古詩詞默寫能力。背記並能默寫古詩詞。注意“似曾相識”“殷勤”“香徑”“徘徊”等字詞的正確書寫。

理解型默寫:

1、“新”與“舊”對比,暗含物是人非,時光不再的句子是:

, 。

2、本詞中被後人傳唱引用來表達思人之情的千古名句是: 。

3、本詞中被後人譽為“天然奇偶”的千古名句是:

, 。

4、本詞中表現作者昂然得意之情、閒散尋歡之志,又含蓄地表達作者感傷懷舊之情的句子是: , 。

5、本詞中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 。

6、詞中作者直抒寂寞和憂傷之情,將詞人對無限春光、美好事物的依戀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的詩句是: 。

【答案】

1、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2、夕陽西下幾時回

3、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4、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臺

5、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6、小園香徑獨徘徊

【解析】

考查古詩詞默寫能力。同學們平時除了要背記默寫古詩詞,還要能理解古詩詞的內容。注意“似曾相識”“殷勤”“香徑”“徘徊”等字詞的正確書寫。

二、課內詩歌鑑賞

(一)閱讀晏殊《浣溪沙》,完成下列小題。

【2018·廣西初三期末】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51.詞人徘徊於小園香徑,精心選擇了亭臺、______、______和歸燕等景物描繪了一組優美的畫面。

【答案】 夕陽 落花

【解析】 考查對重要意象的提取能力。可從“夕陽西下幾時回”中提取“夕陽”;可從“無可奈何花落去”提取“花落”,也就是落花。

5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運用了對比(對偶),抒發了作者傷春惜時(傷別懷舊、傷春懷人)的感情。(寫“對年華流逝的感傷之情”或“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也可得分)

【解析】 考查對詩句手法及所抒發的情感的把握。 春花紛紛凋謝,燕子又回來尋找舊巢,這是對比手法。 感情:對花落地感到無可奈何,燕子年年歸來也不覺新奇。 這一切都取決於自然規律,是人力難以支配的,而人只能在花開花落、燕去燕來中逐漸衰老。 寫出了年華流逝的感傷之情。

(二)閱讀晏殊的《浣溪沙》,完成題目。

【2019·福建省石獅市自然門學校初三月考】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舊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48.詞中兩對反義詞分別是什麼?詞中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答案】 (1)新與舊;去與來(2)表達詞人對美好事物的留戀及流露時光易逝的惆悵之情。

【解析】 此題考查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和思想感情的分析。 “新詞”指剛填好的詞,“舊亭臺”指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是“舊時”的意思。 “新”與“舊”是一對反義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中“去”和“來”是一對反義詞。詞人透過描寫自然規律的變遷更替,將自然現象與人的感受巧妙結合,抒發了傷春惜時的思想感情。

49.下列各項中,對本詞賞析錯誤的一項是( )

A.上闋感嘆光陰易逝,既寫現在,也寫過去。

B.下闋借景抒情,重在寫今。

C.後三句在情感上跌宕起伏;在技巧上化虛為實,一唱三嘆。

D.晏殊,南宋著名詞人,江西撫州臨川人,官至宰相,喜好文學,一生富足。

【答案】 D

【解析】 此題考查學生對詩詞的賞析能力。 賞析古詩詞,從作者入手,聯絡已知作者的生活經歷,風格知識理解內容; 藉助於詩詞的標題、註釋、寫作背景,理解詞人寫作意圖。D項不正確,晏殊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三)詩歌鑑賞

【2013·河南中考模擬】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55.詩人徘徊於小園香徑,精心選擇了 、 、 等景物,描繪了一組 的畫面。

【答案】 夕陽 落花 歸燕 優雅閒適的生活

【解析】 從前向後讀詩歌,可知詩中描寫的景物有亭臺、夕陽、落花、歸燕等,這是一幅春景圖,抒寫的是詩酒生活和悠閒情致,因此,所描寫的生活圖景是優美的,富有詩意的和哲理的。

56.請你簡要分析“小園香徑獨徘徊”劇中的“獨”字的含義。

【答案】 有獨自、孤獨之意,表達了一人在小路上踱來踱去的孤獨之情。

【解析】 通讀全詞,結合寫作背景可知,這首詞主要寫作者的優雅閒適的生活和對暮春殘景的嘆惋惆悵,抒發春光易逝,人生易老的“閒愁”,詩中的“獨”有一種時光飛逝,物是人非的孤獨、惆悵之情。

【考點】 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

【點評】 對於詩句的理解,要結合所寫事物及其特徵,聯絡寫作背景、作者處境等綜合分析。詩句賞析的角度與現代文語句的賞析相同,不管選擇哪個角度,都要會結合語境作正確的賞析。

(四)品讀下面的宋詞,按要求回答問題。

【2019·雲南中考真題】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請具體分析畫線句中作者的情感變化。

【答案】 “花落去”表達了作者對春花消逝的憐惜和無力挽回的無奈之情;而歸來的燕子似乎給作者帶來一絲喜悅;但物是人非,作者獨自徘徊於“香徑”,越發孤寂傷感。

【解析】 要求分析畫線句中作者的情感變化。 讀懂詩句大意的作答的前提。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花兒總要凋落讓人無可奈何,似曾相識的春燕又歸來,獨自在花香小徑裡徘徊。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 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 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意境非常深刻,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徵意味。蘊含著欣慰的情感。 而最後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裡傷春的感情勝於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情調是低沉的。 所以情感變化:憐惜和無奈—欣慰和喜悅—孤寂傷感。

(五)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後面的題目。

【2018·江蘇初二期中】

浣溪沙

晏殊

小閣重簾有燕過,晚花紅片落庭莎①。曲欄幹影入涼波。

一霎好風生翠幕,幾回疏雨滴圓荷。酒醒人散得愁多。

(註釋)①晚花:暮春的花。紅片:落花的花瓣。庭莎:庭院裡所生的莎草。

58.結合上片內容,說說“曲欄幹影入涼波”中“涼”字的妙處。

【答案】 “涼”字一語雙關,既寫出池水的寒涼,也體現詞人因為春將歸去的淒涼心境。

【解析】 本題考查詩歌語言賞析,次句字面上只說風雨入舟,卻兼寫出行人入舟;逼人的“涼”意,雖是身體的感覺,卻也雙關著心理的感受。 “涼”字一語雙關,既寫出池水的寒涼,也體現詞人因為春將歸去的淒涼心境。 此句寓情於景,句法字法運用皆妙,耐人涵詠。

59.下片的“詞眼”是什麼?體現了詞人怎樣的心緒?

【答案】 “愁”,表現了詞人對時光易逝、美景難留的寂寞惆悵之情。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對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結合字裡行間和詩歌的主題來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解答時需要讀懂詩歌的內容,並且能夠根據重點語句理解詩人的思想情感。 本詩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易逝、美景難留的寂寞惆悵之情。

(六)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後面小題。

【2019·河南中考模擬】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排徊。

63.“小園香徑獨徘徊”中的“獨”字用得極妙,請加以賞析。

【答案】 “獨”字寫出了詩人獨處時的寂寞,伴著蕭條的春色和眼前時光的流逝,生出無限的悲涼,突出了詞人的淒涼寂寞之感。

【解析】 此題考查了學生煉字的能力。做此題首先要了解古詩內容,在此基礎上對關鍵字做出賞析,賞析時要把字放在語言環境中,“小園香徑獨排徊”,這句話的意思是:獨自在花香小徑裡徘徊。 “獨”字,是說他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無法平靜。這裡傷春的感情勝於惜春的感情,含著淡淡的哀愁,突出了詞人的淒涼寂寞之感。

64.“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蘊含了什麼哲理?

【答案】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

【解析】 考查對詩句的理解。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於事,所以說“無可奈何”;然而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並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就像是去年曾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 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

(七)閱讀下面一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2014·四川中考真題】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1)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請結合全詞簡要概括。

【答案】 含蓄地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內心的孤獨寂寞之情。(意近即可)

【解析】 這是一道考查詩詞體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的題型。這類題型如何答好呢?一是強化分析概括思想感情的方法訓練。 二是抓住兩個重點:①會分析概括景中情、物中情、典中情;②能把握住古詩中豐富、複雜、變化的思想感情。這首詞屬於課內詩詞賞析的內容,平日練習的比較多,難度不大。

【考點】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向為詞評家讚賞,請簡要賞析。

【答案】 示例一:“落花”這一景物寫出了暮春之景,表達了惜春之意,“歸燕”則表達舊燕歸來,時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

示例二:兩句話對仗工整,音調諧婉,堪稱佳絕。

示例三:透過對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寫,抒發了對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濃郁,寓意深刻,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任選其中一個角度回答即可)

【解析】 名句賞析是熱點考題,名句常是詩詞的主旨或情感核心,因此,對名句賞析的考查是很重要的。 答題步驟:1、找準賞析的切入點,或修辭、或寫景、或含有表現力的詞語等;2、結合具體的語境,回答該句表達的意思;3、最後指出其蘊涵的哲理(意境),或表達的情感。

【考點】 鑑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八)詩歌鑑賞

【2017·福建中考模擬】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67.“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兩句抒發了作者_____________之情。

【答案】 對時光流逝的惋惜和景物更迭的欣慰

【解析】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這一聯寫出了人們心中所有但為筆底所無的細膩感受,道出了自然界的規律。 成功之處就在於作者善於捕捉剎那間的感受,並把這種感受提到具有某種哲理意味的高度上來加以描寫。 答案:對時光流逝的惋惜和景物更迭的欣慰。

68.下面對這首詞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A.詞人精心選擇了夕陽、落花、歸燕等景物,以白描手法描繪了一組優美的畫面。

B.全詞語言圓轉流利,清麗自然,意蘊深沉,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C.“幾時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異,吐露出詞人難以藏抑的輕鬆喜悅和懷人的情感。

D.詞牌名,即曲的譜子。曲譜短小的詞牌稱小令,《浣溪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令。

【答案】 C

【解析】 C項“‘幾時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異,吐露出詞人難以藏抑的輕鬆喜悅和懷人的情感”對這首詞分析有誤。 “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 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 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於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充套件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 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於它的東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複。 細味“幾時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種企盼其返、卻又情知難返的紆細心態。

三、課外詩歌鑑賞

(一)

閱讀《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完成小題。

【2019·北京中考模擬】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69.分析詩人是如何表達對友人的牽掛之情的?

【答案】 示例:詩的最後兩句使用擬人的手法,把作者對朋友的同情和思念寄託給明月,希望自己能追隨友人到貶謫的偏遠之地,慰藉朋友的孤獨,表達了對友人牽掛之情。

【解析】 本題考查理解詩人情感。 要結合寫作背景和重點詞句分析。 此詩是李白為好友王昌齡貶官而作,以抒發感憤,寄託慰藉,表達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詩歌前兩句寫景敘事,後兩句抒情,點出詩歌主旨。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隨著風一直陪著您到夜郎以西。 李白透過豐富的想象,賦予“明月”以人的情感,希望明月能帶著自己對朋友的同情和思念,追隨友人到貶謫的偏遠之地,慰藉朋友的孤獨,以此表達對友人的牽掛。

70.“落花”在古代詩歌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極易引發人們感慨的意象。詩人借“落花”或表達傷春惜時,或表達離別愁苦……下列詩句中,與“楊花落儘子規啼”一樣,借落花來表達離別之苦的一項是( )

A.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B.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C.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答案】 C

【解析】 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 要結合詩人情感逐項分析。 A。 詩句用“落紅”(落花)作比喻,表明作者的心志:自己願意像春泥護花一樣始終關注民眾,心繫國家。 B。 詩句寫出的是: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 C。 詩句描寫男女離別的悲苦之情。前句直言其意,後句以百花凋零、春風無力的景物描寫,襯托其離別的苦痛。故選C。

71.“重情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古詩詞中就有很多表達“惜別”之情的詩句,請寫出你知道的兩句詩: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 _______”(允許有2個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使用9、10兩題中已出現的詩詞不得分)

【答案】 示例:①無為在歧路, 兒女共沾巾 ②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解析】 本題考查主題性默寫。 在學過的古詩詞中任選表達“惜別”之情的詩句即可。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等,注意不要寫錯別字。

(二)閱讀下面詩詞,完成小題。

【2019·北京中考模擬】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72.結合詩歌閱讀,完成小題。

⑴本詩開頭一句由沉埋的斷戟,觸發了對戰爭風雲的回想。下列詩詞也運用了這種方法開頭的一項是( )

A.《詩經周南關雎》 B.《使至塞上》(王維)

C.《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 D.《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晏殊)

⑵下列詩句中也像“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一樣借用了典故的一項是( )

A.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B.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C.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D.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答案】 ⑴D ⑵A

【解析】 (1)D也運用了“由沉埋的斷戟,觸發了對戰爭風雲的回想”(聯想過去)這種方法開頭。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是對去年飲酒聽歌的追憶,作者在這裡用倒置的手法,把去年飲酒聽歌的事情放在前面,用以突出去年的歡樂。作者藉此引發的感慨。與“折戟沉沙鐵未銷”有異曲同工之妙。其它幾項都不是這種寫法。

(2)A借用了典故。“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過去的仙人已經駕著黃鶴飛走了,這裡只留下一座空蕩蕩的黃鶴樓。 黃鶴樓:三國吳黃武二年修建。為古代名樓,舊址在湖北武昌黃鶴磯上,俯見大江,面對大江彼岸的龜山。 昔人:傳說古代有一位名叫費禕的仙人,在此乘鶴登仙。而其它幾項都沒有用典。

73.下面是李白的同題材作品《詠赤壁》,與杜牧的《赤壁》比較有什麼不同?請任選一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詠赤壁

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答案】 示例:李詩宏觀地描寫了曹軍戰船灰飛煙滅的戰爭場面,客觀述說了吳軍大勝曹軍的歷史。 杜詩從細節入手,將折戟沉沙的結局展現在讀者面前,不僅把硝煙瀰漫的戰爭勝負表現得如此蘊藉,還進一步提出了個人的獨到見解。

【解析】 比較閱讀。 要求比較李白《詠赤壁》與杜牧的《赤壁》不同點,答案比較開放,可選任選一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如相比而言,李詩描寫的角度宏觀大氣(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述說的是歷史客觀真實(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而杜詩從細節入手(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還有對歷史主觀的評判(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74.詩人杜牧託物詠史,借赤壁之戰慨嘆英雄成敗。這讓你聯想到《三國演義》中的哪個人或哪場戰爭?說說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聯想。

【答案】 示例一:我聯想到諸葛亮,他身遇明主,將畢業精力奉獻於興復漢室,他為蜀漢政權的建立鞠躬盡瘁,即使“出師未捷身先死”,他的功績與品格仍令後人深深敬仰。

示例二:我聯想到官渡之戰,曹操率軍與袁紹展開決戰。曹操派兵奇襲烏巢,繼而擊潰袁軍主力,創造了以弱勝強的奇蹟,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

【解析】 考查學生的聯想能力。 具體考查由杜牧託物詠史,借赤壁之戰慨嘆英雄成敗,聯想到《三國演義》中的哪個人或哪場戰爭。 並說說會產生這樣的聯想的原因。 此題在作答時不要由杜牧的《赤壁》聯想到《三國演義》“赤壁之戰”。 而應該有更豐富的聯想。注意題幹“慨嘆英雄成敗”幾個字。 如官渡之戰爆發於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佔據河北的袁紹軍事集團作為強勢一方率先向曹操集團發起進攻,曹操率軍與袁紹展開決戰。 雙方在官渡一帶沿河對峙一年有餘,最終戰爭以曹操率軍偷襲烏巢糧倉,進而擊潰袁紹軍主力告終。曹操以弱勝強,以少勝多,從而確定了統一北方的大局。

(三)閱讀《浣溪沙》,完成後面小題。

【2017·山東中考模擬】

浣溪沙 春情①

蘇軾

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②多病不勝衣。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

註釋:①這首《浣溪沙》約作於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是時,東坡在京師直史館。治平二年五月王弗(蘇軾的結髮之妻)逝世,六月殯京城西。第二年春,東坡作此詞。②沈郎:即多病的詩人沈約,這裡指詞人自己。

77.“浣溪沙”是這首詞的 ,從字數看 ,屬於詞中的“ ”一類。

【答案】 詞牌名 小令

【解析】 此題是對文學常識的考查。要熟悉有關詞、曲的一些知識。)“浣溪沙”是這首詞的詞牌名,從字數看,屬於詞中的“ 小令”一類。

78.下闋主要運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案】 鴻雁、鷓鴣、落花。 表達了詞人對故舊的思念,以及內心的淒涼和孤寂(答對1點給1分,意對即可)。

【解析】 此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下闋共三句話,分別寫了“鴻雁”“鷓鴣”“落花”,鴻雁沒有捎信和鷓鴣的啼聲勾起詞人對故鄉的思念,除落花之外,人們對作者的心情都不理解。據此分析即可。

79. 請賞析動詞“爭”的妙處。

【答案】 這裡“爭”字寫出了雨後初晴燕子爭相啄泥越發熱鬧的景象,增強了畫面的動感,描繪出了春天初晴生機勃勃的景象。

【解析】 在這首詞中,作者先用簡筆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天畫圖。 他既沒有用濃重的色彩,也沒有用豔麗的辭藻,而只是輕描淡寫地勾勒出風、雲、水、燕、泥等頗具初春氣息的景物。 “乍晴池館燕爭泥”的“爭”字,是這句中最生動形象的一個詞,可以結合描寫的畫面分析。這裡“爭”字寫出了雨後初晴燕子爭相啄泥,越發熱鬧的景象,增強了畫面的動感,描繪出了春天初晴生機勃勃的景象。

四、詩歌對比鑑賞

(一)

閱讀下面兩首詞,回答下題。

【2016·河北中考模擬】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75.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相應的內容。

(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句包含了 的哲理。

(2)“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寫 之景,渲染了 的氣氛。

【答案】 (1)舊的時光雖然過去,但新的希望會接著來臨

(2)登樓所見,冷寂(淒涼)

【解析】 透過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從而豐富心靈,陶冶性情。學生應全面瞭解背景,把握形象內涵,體會意境特點,明確抒情方式。 此處(1)闡述舊的時光雖然過去,但新的希望會接著來臨;(2)表達了淒涼的心境。

【考點】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76.下列對兩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小園香徑獨徘徊”中的“獨”字寫作者喜歡獨處的清淨。

B.“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中“新”與“舊”形成比照關係。

C.“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一句,寫栽著梧桐樹的院落很寂靜,被“鎖”者實非“清秋”,亦是人也。

D.兩首詞同樣是寫愁,但晏殊寫的是傷時傷春的閒愁,李煜表達的則是亡國之愁。

【答案】 A

【解析】 “獨”字表明作者內心的孤苦。

【考點】 鑑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二)閱讀下面的詩詞,完成後面的題目。

【2018·浙江中考模擬】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浪淘沙

[宋]歐陽修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兩首詞都用“酒”“花”作意象,但借這些意象所抒發的情感又有所不同,請結合兩首詩詞具體分析。

【答案】 《浣溪沙》借酒憶往昔,看花開花落,表達對時光易逝的感慨,既有對美好事物一去不復還的惋惜,也包含了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現的通達與欣喜; 《浪淘沙》中用“酒”“花”表現與親人朋友一起相聚的快樂時光,卻遺憾花開一年更比一年盛,久別重逢又將分別的不捨、感傷與痛惜之情。

【解析】 考查對詩歌借意象所抒發的情感的把握。 讀懂詩句是作答的關鍵。 兩首詩都有傷感之情。只是傷感的原因有別:《浣溪沙》是對時光易逝的感慨,對美好事物一去不復還的惋惜;《浪淘沙》是對久別重逢又將分別的不捨、感傷與痛惜之情。另外《浣溪沙》也包含了對美好的事物再現的通達與欣喜;《浪淘沙》也表現與親人朋友一起相聚的快樂。所感情都很複雜。要根據“酒”“花”意象做具體的分析。

(三)詩歌鑑賞。

【2019·江蘇初三期末】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山行

[宋]葉茵

青山不識我姓字,我亦不識青山名。

飛來白鳥似相識,對我對山三兩聲。

60.仿照下面的示例,賞析“青山不識我姓字,我亦不識青山名”。

示例:“小園香徑獨徘徊”, 融情於景,詩人獨自一人在花間踱來踱去,心情不能平靜。寫出了詩人傷春、惜春的感情。

【答案】 “青山不識我姓字,我亦不識青山名”,運用擬人手法,從“山”與“我”的關係著筆,敘述詩人一人獨行於從未到過的山中的經歷,寫出了詩人左顧右盼中的孤悽感受。

【解析】 本題考查了對詩歌語句的賞析能力。 常見的答題格式:本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或寫作方法,寫出來什麼內容,表達了什麼感情。 幾隻白鳥遠遠飛來,對山鳴叫,對人歡歌,這是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詩人內心的淒涼。

61.對《浣溪沙》和《山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浣溪沙》在傷春的表層意象中,蘊涵著強烈時間意識和生命意識,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B.“無可奈何花落”,意為對春花的凋落感到沒有辦法,形容留戀春景而又無法挽留的心情,後來泛指懷念已經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悵心情。

C.《山行》給我們展示了一幅又一幅的山中絢麗景色,抒發了自己到一座從未到過的山時所產生的特有感受。一人獨行山中,左顧右盼中似覺孤悽;而空寥中突然傳來幾聲鳥鳴,於是頓有“似曾相識”之感。

D.《浣溪沙》語言婉麗,畫面生動;《山行》用語質樸,似無意“著色”,但青山、白鳥的如實繪出,顯得素淨、淡雅。

【答案】 C

【解析】 賞析古詩詞,從作者入手,聯絡已知作者的生活經歷,風格知識理解內容;藉助於詩詞的標題、註釋、寫作背景,理解詩人寫作意圖。 C項有誤,作者並沒有給我們展示山中一幅幅絢麗景色。

62.晏殊和葉茵的作品,都寫見到了鳥兒(燕子、飛鳥)的“似曾相識”之感,但包含其中的情感相同嗎?請作簡析。

【答案】 不同。 《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識”的燕子,包含了物是人非的無奈和懷舊傷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獨行山中遇見飛鳥,則流露出驚喜之情。

【解析】 第一首詞中“花落去”與“燕歸來”每交替一次,就過了一年,而人生就是在這無窮的交替中逐漸衰老直至死亡。 面對這一現實,作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慨。 第二首,詩人獨行山中,左顧右盼中似覺孤悽; 而空寥中突然傳來幾聲鳥鳴,於是頓有“似曾相識”之感,流露出作者的驚喜。所以情感不同。

(四)詩歌理解。

【2014·上海初一期末】

浣溪沙 [宋]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

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家。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

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53.蘇詞表達了________之情,而晏詞表達的是_______之情。

【答案】 喜悅 惆悵

【解析】 聯絡蘇詞《浣溪沙》的寫作背景考慮。 這首詞是蘇軾在徐州作官的時候寫的。 按照當時的迷信風俗,一個關心農事的地方官,天大旱,要向“龍王爺”求雨;下了雨,又要向“龍王爺”謝雨。這首詞就是蘇軾有一次途經農村去謝雨記下的見聞之一。 “簌簌衣巾落棗花”從棗花落到衣巾上的聲音開端,反映了一位關心人民生活的太守對雨後農村新景象的喜悅之情。 接著,耳邊又傳來吱吱呀呀的聲響,原來是熟悉的繅車的聲音。 突然一陣叫賣聲傳入耳鼓,定睛一看,原來是一位披著“牛衣”的農民坐在古老的柳樹蔭中,面前擺著一堆黃瓜。 “牛衣古柳”,作者換一個角度來寫他對蔬菜豐收的喜悅心情。 因此這首詞表達了蘇軾的喜悅之情。 而晏殊的《浣溪沙》從“無可奈何”與“獨徘徊”中我們可以領略出詞人對美好的時光消逝的惆悵之情。

【考點】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54.下面對兩首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都以“浣溪沙”為詞牌名。 B.都描摹了夏天的景象。

C.都寫到了“酒”後的感概。 D.都是被貶謫失意之作。

【答案】 A

【解析】 這兩首次中蘇詞描寫的是夏天的景象,二晏詞描寫的是晚春的景象; 這兩首詞中,蘇詞是寫的他在去“謝雨”的路上的見聞,與酒無關; 晏殊一生仕途平順,沒有被貶謫的經歷,而蘇詞寫的是作者謝雨路上看到的雨後農村新景象,也沒有透露出貶謫失意之情。 因此本題選A。

【考點】 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或作者的情感態度。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五)閱讀下面兩首詞,完成後面試題。

【2016·江蘇初三月考】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浣溪沙(秦觀)

漠漠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②似窮秋,淡煙流水③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閒掛小銀鉤。

【注】①漠漠:寂寥無聲。②無賴:百無聊賴。③淡煙流水:指畫屏上的景緻。

(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晏殊詞中“一曲”“一杯”,兩個“一”字可見作者自吟自飲,孤單冷寂。

B.晏殊詞上闋因今思昔,追憶難忘的歡聚,感嘆時光的易逝。

C.秦觀詞上闋先寫樓外天色陰沉,後寫室內光景清幽,於是一股淡淡哀愁油然而生。

D.晏殊詞描寫的是暮春時節日落時分之景,秦觀詞描寫的是深秋時節拂曉時分之景。

【答案】 D

【解析】 這是一道詩歌語句理解題,這種題型是要求理解時應聯絡全詩的主旨解讀、聯絡作品內容解讀;透過多方面的“聯絡”,並深入思考,對古詩文詞句的解讀就會正確而深刻得多。選項D.秦觀詞也是描寫暮春時節的景色。

【考點】 鑑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2)意象是指蘊含詩人情感的物象,這兩首詞中都有“花”的意象,試比較其不同之處。

【答案】 晏殊詞中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徵,晏殊借花落抒發時光易逝、人事無常的感慨;秦觀借飛花似夢抒寫詞中主人公孤獨寂寞、百無聊賴的哀愁。

【解析】 此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意象的比較。 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與情的關係,一般是由景色的特點尤其是人物的心境、處境兩方面的因素決定的,當然與人的處世態度也有很大關係。

【考點】 鑑賞詩歌的語言。能力層級為鑑賞評價D。

(六)閱讀《漁家傲》和《如夢令》,完成下列小題。

【2019·北京初二期末】

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

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彷彿夢魂歸帝所,聞天語,般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結合詩歌內容和連結評價,應填寫在①②兩處的一項是( )

(連結評價)梁啟超在評價李清照的① 這首詞時說:“此絕似蘇辛派,不類《漱玉集》中語”。其中,“蘇辛”指的是豪放派詞人② 和辛棄疾。

A。①《如夢令》 ②蘇轍 B。①《漁家傲》 ②蘇軾

C。①《如夢令》 ②蘇軾 D。①《漁家傲》 ②蘇轍

【答案】 B

【解析】 考查對詩歌創作風格的理解和文學常識的識記。 《漁家傲》一詞寫夢中海天相接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作者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遊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託情思。 隱喻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嚮往。 而《如夢令》則是用寫實的方法來創作的。 由此可推斷出,梁啟超評價的詞是《漁家傲》。 “蘇辛”指的是豪放派詞人蘇軾和辛棄疾。據此可知,答案為B。

2.在《漁家傲》和《如夢令》兩首詞中李清照都提到了“日暮”。請結合兩首詞的內容分析,同樣的“日暮”下,作者的心情有何不同。

【答案】 示例:《如夢令》中“日暮”寫的是作者沉醉於遊玩後,不覺天黑時的驚訝和著急。 這裡的“日暮”指的是太陽落山,並無傷感之情,反而有種又令人流連忘返的美好之感。 而《漁家傲》中的“日暮”和“路長”在一起,給人一種難以擺脫的困境之感。表現了作者不滿現實的孤獨與苦悶。

【解析】 考查對詩文主旨和環境描寫的理解。 《漁家傲》一詞中“日暮”與“路長”連用,給人一種難以擺脫的困境之感,再結合“學詩謾有驚人句”可以看出,“日暮”一詞在於表達詞人晚年孤獨無依的痛苦經歷和不滿現實的孤獨與苦悶。 《如夢令》則是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常記溪亭日暮”中的“日暮”指的是太陽落山,敘寫的是作者沉醉於遊玩後,不覺已經天黑了,藉此表達的是遊玩的興致之高,並沒有感傷的情懷。 據此理解分析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