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為什麼要重塑耐心?

菜單

為什麼要重塑耐心?

為什麼要重塑耐心?

耐心是一種優勢

耐心是一種優勢,但這種長期主義的堅持在當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似乎沒那麼受重視。特別是在過去的20年中,隨著各種科技的高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對於何時需要等待、需要等待多久的心理預期,而且改變了對於忍受苦難的普遍理解。

重新發現耐心並重新將耐心置於優先地位,這可能是創造更有益的敘事的方式之一,也是面對高速發展時所導致的負面情緒的有效應對辦法。

卡夫卡曾在他的日記中曾寫道:“人類有兩大主罪,所有其他罪惡均和其有關,那就是:缺乏耐心和漫不經心。由於缺乏耐心,他們被逐出天堂;由於漫不經心,他們無法回去。也許只有一個主罪:缺乏耐心。由於缺乏耐心,他們被驅逐;由於缺乏耐心,他們回不去。”

在當下”求速“的大環境下,“耐心缺乏”似乎成為了一種新的通病:期望得到快速的回報,難以在一件需要持之以恆的事情上投入精力。

耐心是一種性格優勢,但這種長期主義的堅持在當下快速發展的社會中似乎沒那麼受重視。特別是在過去的20年中,隨著各種科技的高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對於何時需要等待、需要等待多久的心理預期,而且改變了對於忍受苦難的普遍理解。

自從工業革命開創了一個以速度、生產和消費為重的新時代以來,耐心已經失去了它的吸引力。文化開始更傾向於關注快速致勝(quick win)和快速解決問題。甚至一個有耐心的人更容易受到這樣一種誤解,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個承受者——這裡有一個思想誤區,耐心看起來並不像是贏家所擁有的特質。

有多個理由可以相信,對耐心的蔑視最終會付出沉重的代價。然而,即便拋開這些擔憂不談,對於心理健康和幸福來說,耐心似乎也非常重要。它與生活滿意度、希望、自尊和規範的行為呈現正相關,與孤獨、抑鬱和焦慮則呈現負相關。

由迫切感和渴望做出成就所導致的壓力,可以被耐心所緩解。同時,耐心還可以取代越來越多人所需要,乃至逐漸依賴的淺薄滿足感——這種滿足感通常來自於購買、觀看和以其他方式消費的事物。

幸運的是,有數種方法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並且它們都有證據支援。

理解耐心的本質

需要耐心的情境通常有三種。

1)應對日常麻煩的耐心。這類情境包括在會議前的等待,對待確認事件的等待,以及其他會導致延遲或挫敗的日常小事。

2)應對艱難困苦的耐心。指的是無明確期限的情境,比如突如其來的黑天鵝事件,掌握優勢資源或技術的潛在行業競爭者,或是忍受其他會帶來持續性憂慮和不確定性的事件。

3)應對他人的耐心。在與他人相處時,例如:不易溝通的當事人,意見不同的合作方或是其他難相處的人打交道時所需要的耐心。

不僅如此,甚至在焦急等待結果時,還要具備應付周圍意見不一致的聲音的能力。擁有耐心的人是那些能夠忍受不愉快的事情,而不讓它影響他們的情緒或行為的人。花點時間思考一下這個定義,就能意識到,耐心(或者說毫無耐心)對於焦慮、抑鬱、憤怒和其他消極情緒狀態以及強迫行為的影響是多麼重大。這一切的病症都與忍受他人或某個情境能力的缺失緊密相連。甚至可以說,當下對於快樂的執著——對尋找更多的快樂並讓它持續下去的執著——部分是由於缺乏耐心導致的;任何人都不希望花上很長時間來等待下一個愉悅、快樂或幸福的時刻到來。

那為什麼這些日子裡,會這麼沒有耐心?

當代生活的許多元素將速度和簡便的優先性置於耐心和忍耐之上。若只追求即時的滿足,現有的廣告和技術行業不斷朝這個方向指引。無論想要得到什麼,通向它們的最快途徑即是最佳途徑,儘管種種跡象表明事實並非如此。

例如,匆忙和急迫(的行為態度)與壓力和激動有關。當加速一切的時候,當有這種‘快快快!’的心情的產生時,交感神經就會變得過分活躍。

儘管適度的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對人無礙,但假使這一系統保持長期的過度活躍,就會與焦慮、抑鬱、頭痛、睡眠不好以及心臟、腸道和免疫系統疾病產生關聯。總是匆忙行事似乎會助長這種過度活躍,及其帶來的許多危害。

缺乏耐心也可能會使人們錯過那些讓生活獲得意義的體驗。研究人員發現,努力似乎是滿足感、滿意感和其他積極情緒的必要組成部分。研究結果證明,許多快樂在於行動的過程,而不在於做完後的結果。付出努力有助於獲得目標感、意義感和人際連線感——而這些都是自尊和其他積極心態的源泉。

這並不意味著快速或輕鬆的事情都是壞事。而是說,快速和輕鬆的方式並不總是最佳方式。一旦失去保持耐心的能力,有可能導致無法再獲得那些能讓工作和生活達到滿意和愉快狀態的事物,同時,這也會增加與壓力相關的健康問題的風險。

如何培養耐心

耐心“肌肉”越是被鍛鍊,就會變得越發強壯。研究人員認為,生活中有很多練習等待的方法,並且這種做法真的有助於建立耐心。

例如,遇到等待的場合(不管是在會議前還是等待結果前),都是練習耐心的好機會。不要用這段時間去拿起手機,檢視社交動態或是新聞推送。研究發現,頻繁使用智慧手機更容易令人變得更加不耐煩、更加衝動。

在等待或是受阻的時候,練習一種被稱為認知重評(cognitive reappraisal)或“重構”(reframing)的技巧可能會有所幫助,簡單來說,它指的是把某件事看作一個機會,而不是一場困境。將可能被視為威脅或痛苦來源的事物重構成一場有用的挑戰,這是有益處的。因為,這是一個關於培養耐心的正向心理暗示。潛意識裡承認耐心對心理健康的好處,更容易建立培養耐心的習慣,就能將這些等待的時間轉化為提升自己的絕佳機會。

在需要長時間等待的場合下,或是與容易令人神經緊張的人打交道時,認知重構也是有幫助的。正向的心理暗示不僅能夠重拾對這套制度的信心,而且在人際關係中,重構還意味著將想法從“這個人不好相處”轉變為“和這個人相處是鍛鍊耐心的機會”。它還可能意味著,會努力從另一個人的角度看問題,即進入換位思考的模式。

有研究人員認為,正念訓練(mindfulness training)和類似形式的深度思考也有裨益,因為它們能提高對個人的想法和情緒的感知力。這種感知的優勢在於,不僅能夠對自身的習慣、對他人和外部環境的評價進行有益的調整,而且可以逐步增強耐心。

儘管當下可能沒有足夠的文化敘事和氛圍來幫助理解等待和忍耐,建立培養耐心的意識和習慣不失為一種有效方式。重新發現耐心並重新將耐心置於優先地位,這可能是創造更有益的敘事的方式之一,也是面對高速發展時所導致的負面情緒的有效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