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傳統中醫安胎有術

菜單

傳統中醫安胎有術

根據懷孕月份調養

中醫強調根據妊娠月份的不同,隨時更換食譜,針對胎兒發育的不同時期進行調養。

前三個月養胎氣,不宜溫補 根據古代醫家孫思邈《千金要方》“逐月養胎法”的看法,妊娠前三個月以養胎氣為主。

在此時期,胎兒還未定型,不宜服食藥物,最重要是調心。

孕婦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能大悲大喜,更不能動輒生氣,飲食方面要飢飽適中,食物要清淡,飲食要精熟,如要補養,也應以清熱、滋補為主,而不宜溫補,否則易導致胎熱、胎動,甚至發生流產。

如果有嘔吐、反胃、噁心等妊娠初期的常見反應,可用止嘔和胃的食療方法,如飲蘋果汁、甘蔗生薑汁、檸檬蜂蜜汁等,還可以適當吃點柚子,也可用新鮮艾葉炒蛋後食用等,均能起到溫經安胎的作用。

傳統中醫安胎有術

中醫安胎法則

中醫學認為,腎主生殖,若腎氣虧損,則易引發流產,中醫安胎,是透過調理孕婦的臟腑、氣血及衝任諸脈,使孕婦全身功能得到改善,胎兒也就自然得以安養。

中醫經過長達數千年的實踐,在孕胎保健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有效經驗,根據孕婦的體質,透過簡便、有效的飲食方法,或和胃降逆,或健脾利水,或養血止血,補益衝任,以保證孕婦順利地產下寶寶。

而胎兒在孕婦體內的生長髮育期不同,其營養需求也就不同,因此孕婦的飲食不應千篇一律,要根據胎兒和胎盤的成長階段,隨季節的變化,適時調節飲食,以適應其生理性、代謝性的需要。

4~6個月助胎氣,須養陰補血妊娠四到六個月時為受孕中期,胎兒成長迅速,中醫要求準媽媽要調養身心以助胎氣。

此時孕婦應注意動作輕柔,心平氣和,因為過於勞累會導致“氣衰”,過於閒適少動則會引起“氣滯”。還要多曬太陽少受寒。

飲食方面要做到美味及多樣化,但不能太飽,並注意多吃蔬果。

此期孕婦為孕育胎兒的主要時期,常會出現陰血不足、易生內熱等症,中醫強調要養陰補血。食療方面要多吃莧菜、菠菜、紅蘿蔔、芝麻,以及豆類食物。

如已出現貧血,要常吃西洋參燉瘦肉、黑豆紅棗排骨湯等養血,如嫌麻煩,也可常飲黨參龍眼紅棗茶,以滋養氣血。

傳統中醫安胎有術

後三個月應補氣健脾、滋補肝腎妊娠後三個月時,重點要放在為平穩分娩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上。

這時,多數孕婦會因脾氣虛而不能制水,出現水腫的症狀。而且此時因陰虛血熱,胎熱不安,也是出現早產的危險時期。此期孕婦應衣著寬鬆,不能坐浴,要適當活動,保持心情平靜不要有大的情緒波動。飲食上講究熱飲,但不可進食燥熱的食品。

還要注意補氣健脾,滋補肝腎以利生產。食療方法上可以用高麗參燉燕窩,因為高麗參效能補而不燥,或白木耳燉山藥和龍眼乾,也可常飲黨參北芪紅棗茶。

臨產時不可濫補臨產時,中醫要求不可大量服食野山參、西洋參、高麗參等補氣藥,否則會造成生產時出血過多,對孕婦和胎兒造成危險。

中醫安胎順應四季飲食中醫學認為,季節變化導致自然界氣象萬千,同時也影響了人體的生理、病理情況,正值特殊生理期的孕婦就更容易受到影響了。

春——減酸宜甘、清溫平淡春天時,人體陽氣隨萬物復甦而升發,中醫觀點是:此時應養陽。飲食上宜選擇一些助陽的食物,如在菜餚中加入蔥、豉等,並“減酸宜甘”。飲食品種上,也應轉變為清溫平淡。孕婦還要多吃蔬菜,少食米麵。

夏——少辛辣多甘酸的暑溼之氣易使人食慾降低,消化減弱。因此在膳食調配上,要少吃辛辣、燥烈的食品,以免傷陰,相應的要多吃甘酸清潤的食物,如西瓜、綠豆、烏梅等,以及不油膩、蛋白質含量高的豆製品。

此外,飲食要經常變換花樣,改變傳統的、常規的做法,以增進準媽媽的食慾。孕婦不宜過量喝冷飲,更不能飲用咖啡和可樂。

秋——少辛辣多柔潤秋天是瓜果豐收的季節,此時人體食慾逐漸提高。但俗語說得好:“秋瓜壞肚”。因此,立秋之後,孕婦不宜多食瓜果,否則容易損傷脾胃陽氣。秋季氣候乾燥,應少用辛辣食品,如辣椒、生蔥等。多食甘蔗、芝麻、鳳梨、枇杷、糯米、糙米等柔潤食物。

傳統中醫安胎有術

冬——少燥熱多脂肪、蔬菜冬天因氣候寒冷,人們喜歡熱食但中醫提醒人們要注意不宜過食燥熱之物,以免使內伏的陽氣鬱而化熱。此時,孕婦可根據口味多食一些脂肪,如火鍋、魚、燉肉等。又因冬季綠葉蔬菜較少,故應注意攝取一定量的黃綠色蔬菜,如胡蘿蔔、油菜、菠菜、綠豆芽等,避免發生維生素缺乏症。生冷食物不宜在冬季食用,因為此類食物屬陰,極易損傷脾胃之陽。同時對於孕婦來說,冬季是飲食進補的最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