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沂蒙大山謀劃“點綠成金”

菜單

沂蒙大山謀劃“點綠成金”

沂蒙大山謀劃“點綠成金”

費縣構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生態資源造福山區群眾

沂蒙大山謀劃“點綠成金”

沂蒙大山謀劃“點綠成金”

“綠水青山中藏著很多生態寶藏,我的工作就是挖掘這些寶藏,讓它們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動力。”11月22日,在費縣“兩山銀行”的營業廳裡,費縣城資生態資源開發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魏凱說。作為費縣“兩山銀行”的運營者,魏凱更喜歡稱自己為“尋綠人”。

6月21日,山東省首家“兩山銀行”在費縣成立,作為一個交易平臺,主要職能就是對生態資源進行規模化收儲、專業化整合提升和市場化運作。成立伊始,費縣“兩山銀行”就與恆豐銀行合作,為馬莊鎮核桃峪村8個貸款戶批覆了總額750萬元的生態金融貸款授信額度。其中金額最高的一筆,是核桃峪村透過抵押一棵千年流蘇樹,獲得了230萬元“流蘇貸”(詳見本報6月22日一版報道)。

“今天我的工作就是再訪核桃峪村,看看那裡有什麼新變化。”魏凱說。

核桃峪村位於沂蒙山區東南部,汽車在鄉村公路上轉過十幾個彎後進了村。村民朱傳海正在山坡上指揮挖掘機平整土地,準備建民宿。恆豐銀行批覆的8筆貸款中,有一筆20萬元的貸款正是授予了朱傳海。

“我們這個村有棵千年流蘇樹,每年都吸引很多人來參觀。這些年村裡圍繞流蘇文化發展生態旅遊,村民得了不少實惠。”朱傳海說,僅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後,核桃峪村就接待遊客12萬人次。前幾年,他在村裡流轉了150畝山地,發展農家樂,為遊客們烤全羊、炒山雞,生意紅紅火火。

有些遊客吃過農家菜後,又流連於村裡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希望能在這裡住幾天。朱傳海敏銳地捕捉到這個商機,便平整空閒的山嶺地,計劃建設20座集裝箱式客房,定名為靜居民宿。前期投入60萬元後,朱傳海發覺資金還有些缺口,“兩山銀行”的20萬元貸款正好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靜居民宿的選址在一片朝南的山坡上,向南看去山巒蒼翠,山坡下還在修建一座小型水庫。民宿樣板房裡,床鋪整潔、衛浴齊備,與城市酒店並無二致。

“與其說遊客是在為客房掏錢,不如說是為這片綠水青山掏錢。”魏凱的語氣中難掩興奮。

自“兩山銀行”揭牌運營,費縣便一直在探索構建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為了破解農村產權轉化不暢、鄉村建設投入不足、金融支援鄉村振興授信難等問題,費縣制定了一系列生態產品價值轉化配套檔案,圍繞具有經濟、生態、人文、歷史價值的10種資源資產,以轉包、出租、擔保、抵押、授信等多種形式進行盤活、經營、開發。目前,費縣“兩山銀行”已聯合恆豐銀行、山東省農擔公司等金融機構,創新推出8大系列金融貸款產品,成功運作普惠金融信貸業務35筆,信貸額度達到4163萬元。其中,費縣雲瀑洞天景區的一塊石頭,就獲得了800萬元的貸款。這塊自然形成的石頭位於蒙山腳下,雖重達百噸,但人以一指之力可使其顫動,因此得名“指動石”。

“我們在評估生態資源的價值時,主要分為生態物質產品、生態調節服務、生態文化服務三個大類。”魏凱介紹,雲瀑洞天景區圍繞“指動石”做文章,吸引了大批遊客,每年門票收入過千萬元。正是考慮到“指動石”的生態文化服務價值,確定了授信額度。

在核桃峪村邊走邊看,山路蜿蜒,院落依山勢錯落而建,屋前院後有各式草木。有些農家院大門緊鎖,可以看出久無人居。朱傳海介紹說,這些年不少村民搬到城市生活,村裡少說有幾十處閒置院落。他曾想把這些閒置院落流轉過來,改造成民宿,卻因工作量過大而沒有做成。

“可以由‘兩山銀行’出面進行集中流轉,再轉租給你。農村土地經營權和林權抵押,正是我們下一步要探索的業務。”魏凱說,沂蒙山區因山嶺縱橫、交通不便,一度是貧窮與閉塞的代名詞,但透過踐行新發展理念,費縣正將石頭、林木甚至是山村舊院的潛在價值變現為實實在在的財富。(紀偉 高雲野 楊小康)